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9)
2023(10332)
2022(8873)
2021(8250)
2020(6809)
2019(16042)
2018(15758)
2017(29418)
2016(15914)
2015(17985)
2014(18096)
2013(17219)
2012(15953)
2011(14413)
2010(14847)
2009(13719)
2008(13738)
2007(12778)
2006(11514)
2005(10730)
作者
(43613)
(36268)
(35664)
(34028)
(23348)
(17518)
(16476)
(13780)
(13606)
(13400)
(12374)
(12199)
(11941)
(11538)
(11364)
(11106)
(10693)
(10639)
(10542)
(10435)
(9161)
(8734)
(8673)
(8506)
(8290)
(8153)
(8075)
(7984)
(7157)
(7014)
学科
(58857)
经济(58752)
管理(50965)
(47588)
(41632)
企业(41632)
方法(18356)
(18089)
(17949)
(17851)
中国(17404)
业经(15852)
地方(15143)
数学(14098)
数学方法(13821)
(12196)
理论(11834)
农业(11443)
(11052)
银行(11040)
(11035)
贸易(11025)
(10891)
(10886)
财务(10849)
财务管理(10809)
(10693)
(10641)
(10559)
金融(10554)
机构
学院(219745)
大学(219207)
(85727)
经济(83473)
管理(82071)
研究(73635)
理学(68731)
理学院(67854)
管理学(66713)
管理学院(66235)
中国(57072)
(47295)
(45156)
科学(41941)
(37040)
(35955)
中心(34196)
财经(34108)
(31773)
研究所(31595)
师范(31537)
(30530)
北京(29879)
(29767)
(29364)
业大(27085)
(27044)
经济学(25342)
师范大学(25274)
财经大学(24863)
基金
项目(136734)
科学(107818)
研究(107274)
基金(97076)
(83034)
国家(81873)
科学基金(70572)
社会(66971)
社会科(63182)
社会科学(63164)
(53883)
基金项目(50747)
教育(50445)
编号(45930)
(44695)
自然(43320)
自然科(42245)
自然科学(42234)
自然科学基金(41476)
成果(39787)
资助(38732)
课题(32847)
重点(30962)
(30906)
(30124)
(29688)
(28732)
(28298)
项目编号(27877)
(27362)
期刊
(108640)
经济(108640)
研究(71860)
中国(53700)
(38377)
管理(34730)
教育(33733)
学报(28896)
(28710)
科学(28413)
大学(23170)
(22428)
金融(22428)
学学(20760)
技术(20744)
农业(18683)
业经(17916)
财经(16987)
经济研究(16184)
(14705)
图书(14476)
问题(13635)
(11608)
(11201)
论坛(11201)
现代(10903)
书馆(10836)
图书馆(10836)
财会(10745)
(10626)
共检索到35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睿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四个中心"以及上海(中国)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上海交织,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呈现出嵌套、重叠和平行的制度互动关系格局,而各子系统都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待依托"一带一路"实现多种国家战略的整合机制,把"一带一路"培育成国内一体化与欧亚一体化的制度暖棚,以推动各子系统的互动互援,最终实现制度创新和体系整合。该文从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等诸多国家战略的理论阐释出发,研究各主体互动关系体系的格局与成因,最后对构建上海为核心节点的国家战略整合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慧悦  胡本源  郭芮佳  
本文论述了当前会计准则协调方式不适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认为较合适的会计准则协调方式,即:在中亚各国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不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情况下,以具体经济活动为基础,以投资者决策为导向,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在上海经济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以中国和中亚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话协商发布政策性指令的方式进行会计准则直接等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瑶  董衍美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合作的世纪性伟业。作为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先锋,中国企业正在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同时职业教育也正在为此大战略积极供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强化人才支撑服务"一带一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许多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的成功做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徐远洒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通过对中英两国不同体制的国家审计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英国的绩效审计模式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审计可以借鉴和合作的模式之一。据此,本文结合博弈论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基于"三体五通"构建中英审计合作机制的建议,以服务国家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玉贵  徐远洒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通过对中英两国不同体制的国家审计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英国的绩效审计模式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审计可以借鉴和合作的模式之一。据此,本文结合博弈论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基于"三体五通"构建中英审计合作机制的建议,以服务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连家明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肯定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词后来经过演变会成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固定称谓,他更不会想到,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西方大通道2100年后,这个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乾坤  李大夜  寇埻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沿线大国、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进行具体研究,并深入探索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及与我国的契合之处,进而详细讨论了其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任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如何推进"民心相通"、助力"互联互通"?为此,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参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刊本期集中发表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研究作为本刊重点选题,欢迎作者积极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优先刊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肯定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词后来经过演变会成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固定称谓,他更不会想到,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西方大通道2100年后,这个词又被赋予新意,成为中国以之冠名的重大国家战略,传遍世界各个角落。2013年9月,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曾润喜  魏冯  
[目的/意义]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传播过程中,中国媒体如何承担新闻舆论宣传与引导的责任。[方法/过程]以人民网、新华网等18家主流媒体118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体裁及语言风格四方面,考察我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舆论工作的现状。[结果/结论]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新闻中,存在政宣口气浓重、关注点雷同、单一强调中国作用、忽略向下传播等问题,阻碍社会对"一带一路"战略正确认识,未能全面履行媒体责任。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传播过程中,媒体应做到内容上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沅鑫  
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面临国际新的机遇与挑战,合乎时机的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自身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沿线国家的经济,以达到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古代中国利用丝绸之路造就了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完成同沿线各国政治、宗教、经济的互通,造就汉、唐盛世。今天,中国依靠开发内陆、拓展海洋的发展策略,实现了经济、民生、国防、综合国力的稳健发展,也使中国经济面对新的发展高度和要求。文章着重从贸易角度入手分析"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从而发现并归纳总结"一带一路"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伟  
国家战略与倡议正在上升为主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头等因素。在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四个国家级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向、交集及其影响的基础上,聚焦西部,就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改变了的竞争态势与环境做了前瞻性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显示,四大区域战略的共同指向是世界级城市群,它们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交集是国内外贯通的大空间重构;国家级区域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头分别位于东部和境外四大地区,“胡焕庸线”以西中国西部地域多半处在战略“空挡”地位,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但西部地区并非处在绝对劣势的地步,地方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切入营造区域竞争优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沈梓鑫  贾根良  
研究说明,中国企业不可能通过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的全球价值链逐步升级到高端并成为其替代者,长期锁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是必然的宿命,这是我国目前转型升级难以摆脱的困局。发达国家成功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当他们在历史上处于欠发达状态时都是通过拒绝与当时领先经济一体化并在落后国家建立自身掌控的商品链而崛起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我国经济全球化的重心转向南方国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出口的终端市场明显地加快了由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的转移,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重大变化为“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借鉴历史经验取得成功提供了新机遇。终端市场向南方国家的转移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具体途径,该战略的目的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海军  骆建文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充分运用全球资源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为此,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协同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工作抓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海军  骆建文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充分运用全球资源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为此,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协同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工作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