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8)
- 2023(8402)
- 2022(6163)
- 2021(5378)
- 2020(4129)
- 2019(9219)
- 2018(9148)
- 2017(15865)
- 2016(8706)
- 2015(9775)
- 2014(9729)
- 2013(9298)
- 2012(8557)
- 2011(7931)
- 2010(8100)
- 2009(7148)
- 2008(7007)
- 2007(6553)
- 2006(5746)
- 2005(4822)
- 学科
- 济(43432)
- 经济(43289)
- 管理(24363)
- 业(20396)
- 方法(18528)
- 企(18430)
- 企业(18430)
- 业经(15861)
- 数学(14791)
- 数学方法(14390)
- 中国(13036)
- 农(10827)
- 地方(9599)
- 理论(9515)
- 产业(9285)
- 信息(8863)
- 总论(8501)
- 信息产业(8300)
- 和(8014)
- 财(7865)
- 学(7135)
- 农业(6959)
- 教育(6373)
- 教学(6097)
- 制(5954)
- 银(5353)
- 银行(5351)
- 融(5337)
- 金融(5336)
- 发(5332)
- 机构
- 大学(121540)
- 学院(120709)
- 管理(46283)
- 济(45336)
- 经济(44227)
- 研究(40924)
- 理学(39661)
- 理学院(39136)
- 管理学(37986)
- 管理学院(37746)
- 中国(29768)
- 京(26151)
- 科学(24906)
- 财(21624)
- 江(19524)
- 中心(19357)
- 所(19271)
- 范(18971)
- 师范(18813)
- 农(17450)
- 研究所(17423)
- 业大(16529)
- 北京(16388)
- 财经(16189)
- 州(15600)
- 院(15250)
- 师范大学(15187)
- 经(14646)
- 技术(14336)
- 经济学(13596)
- 基金
- 项目(83230)
- 科学(66362)
- 研究(64061)
- 基金(58791)
- 家(50610)
- 国家(50136)
- 科学基金(43720)
- 社会(42264)
- 社会科(38865)
- 社会科学(38853)
- 省(33679)
- 教育(31000)
- 基金项目(29728)
- 划(28333)
- 编号(27246)
- 自然(26300)
- 自然科(25756)
- 自然科学(25754)
- 自然科学基金(25256)
- 资助(23387)
- 成果(22842)
- 课题(19834)
- 重点(19069)
- 发(18041)
- 部(17738)
- 创(17450)
- 国家社会(17124)
- 项目编号(16916)
- 年(16523)
- 创新(16149)
共检索到19072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在数字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按照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需要提升,职业继续教育应坚持职业院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兴趣爱好课程并重,高等继续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以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为基础,以教育数字化提升创新能力,以数字科技创新深化不同教育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加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卫东 陈敏坚 余少华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合力,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目前,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三教合作方面存在着教育对象单一、三教地位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教育对象、协调三教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实效等改进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文清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肩负促进社会个体发展的历史使命的成人高校,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与历史担当。科学把握发展方位、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将有效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祖婉慧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筹协同是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经之道,需要遵循三教统筹的内在逻辑,走出中国式的协同发展之路。立足新时代,我们认为现代教育体系视域下的三教需要走以人为本、高质量的统筹化发展,问题导向、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守正创新、系统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打造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
三教统筹 协同创新 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少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体现了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思想,明确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为学习者的人生发展打开了能够多次选择学习的上升通道,使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彰显了终身教育理念。本文从远程开放教育支撑职业教育的视角,阐释了面向人人乐学的制度设计思想,以灵活的职业教育学习制度对接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整合办学资源共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教育园区,在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及互联网时代,将有围墙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为开放的教育,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教与学过程重构,推动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促进学习型社...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任为民
本文阐述了:①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国家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②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③发展我国现代教育服务业,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为终身学习社会建设服务,已是网络教育持续发展的方向。④数字化学习港建设是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创新性的实践,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和良好的反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雷忠良
广州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四个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对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意义和政府主导作用的阐述,理清了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主要思路,并提出了对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和认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霞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施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要从保护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习能力的启发与提高,丰富学习资源,开展定制化教育服务,完善监管机制,保障互联网学习环境的洁净等方面入手,让互联网技术切实服务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作之中。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 终身学习 互联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穆树发 李薪茹 李娜
2017年5月11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天津市教委、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职教集团主办的"职继协同,双周推动"服务终身学习职教集团十年建设推动会在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吕景泉,天津市河北区政府副区长刘冬云,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凤华,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秘书长崔发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建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玫玫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是观念,更是行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大力发展高端培训,可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高效地加快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高端培训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谈松华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同志在“200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开幕致辞中所指出的,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就要深入地探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广泛地参与学术交流;同时,还要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如何辐射、带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9月19~20日举行的“200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就网络教育资源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郝丹
下篇彭坤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广州模式"的突破意义和下一步的关注点广州电大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于广州城市特点、城市品位、城市传统以及城市居民对未来追求的,并且符合广州市政府战略意图的服务路径,现实载体的探寻,融合机制的探索,合作体系的形成,这三个方面具有突破意义的探索值得借鉴。今后应更进一步关注学习型城市学习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关注学习形态的变化,进一步关注城市学习文化的构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郝丹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广州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过程中,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高度重视将数字化学习方式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注重发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优势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主动承担服务与引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使命,着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理念、机制与价值取向诸层面进行创新探索。深入挖掘这一案例,无疑对认识与解决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推动相关实践进程与学术研究具有启发意义。2012年12月1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在广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辉
由中国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标志着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入全新阶段。大会成果,让世界各国对学习型城市的要素组成更加清晰,建设理念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国情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在制定学习型城市建设下一步的规划和部署中,会有不同的侧重。比如欧洲国家可能更关注与青年人的就业相结合,非洲国家更关注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发展相结合,中国的建设思路也已经非常明确,刘延东副总理在学习型城市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分析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形势,并提出三个结合的要求,即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