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
2023(74)
2022(73)
2021(72)
2020(37)
2019(46)
2018(46)
2017(98)
2016(53)
2015(53)
2014(62)
2013(47)
2012(60)
2011(29)
2010(38)
2009(38)
2008(44)
2007(30)
2006(24)
2005(29)
作者
(117)
(115)
(101)
(72)
(48)
(46)
(38)
(34)
(34)
(30)
(30)
(30)
(29)
(29)
(28)
(28)
(26)
(26)
(26)
(26)
(26)
(24)
(24)
(23)
(23)
(23)
(22)
(22)
(21)
(21)
学科
(445)
财政(441)
(350)
政治(183)
教育(180)
思想(165)
德育(159)
思想政治(159)
政治教育(159)
治教(159)
管理(148)
中国(112)
(111)
制度(105)
(105)
(99)
地方(97)
体制(95)
(94)
(93)
经济(92)
政制(91)
管理体制(91)
(90)
支出(89)
及其(75)
政策(74)
方针(74)
(74)
农村(73)
机构
学院(633)
大学(593)
(411)
财政(263)
(223)
(209)
研究(203)
经济(203)
财经(181)
中国(167)
(157)
科学(130)
财经大学(121)
(119)
管理(115)
(110)
(103)
主义(101)
(101)
理学(101)
管理学(101)
(100)
理学院(100)
管理学院(100)
职业(98)
马克(97)
马克思(97)
马克思主义(97)
(94)
义学(91)
基金
项目(398)
研究(369)
科学(280)
基金(242)
社会(224)
社会科(199)
社会科学(199)
教育(197)
(187)
编号(178)
(170)
国家(167)
成果(166)
科学基金(146)
(142)
(139)
(134)
课题(123)
基金项目(117)
项目编号(116)
(115)
(115)
阶段(115)
阶段性(113)
高校(106)
(102)
(100)
(96)
资助(91)
(91)
期刊
(396)
研究(352)
(340)
经济(340)
中国(260)
(249)
财政(249)
教育(165)
经济研究(96)
学报(89)
财经(84)
大学(76)
(74)
职业(74)
学学(72)
技术(62)
管理(59)
参考(58)
(58)
(57)
高等(51)
高等教育(46)
科学(45)
(43)
技术教育(43)
职业技术(43)
职业技术教育(43)
问题(42)
农业(39)
社会(38)
共检索到1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寿其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这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可以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是鲜明导向,开发潜力是落实关键。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将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摆在最重要位置,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顾华玉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凝聚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来有效开展。同时需要结合课程专业的特质,才能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所以说,课程思政即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人身保险》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深入探索《人身保险》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兆青  
“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课”的协同推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思政课教育内容的理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由冯刚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一书,立足“八个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论述阐述思政课的开展。书中从思政课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角度出发,明确思政课的开展应兼顾其内容的政治导向与理论水平,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闯  
加快供给侧改革,推动高校对原有的工作格局、运行机制、工作载体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核心要义,培养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传道"。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开展工作的必要保障。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绍炯  李淑娟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环节,但挖掘不充分、融入难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国际物流》课程为例,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五个维度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陶丽丽   王赞杰   侯树成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使命,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育系统,从而构建一个“合力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将《税法》课程与思政教学内容相融合,既可以不改变专业教学的性质,还能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要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专业教学的品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国良  
全程和全方位是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两个维度,育人全程性和全方位性的强弱决定了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实效性。本文基于矩阵式定位模型,提出了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二维四分模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石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起着举旗定向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成败。"金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思政课程应该根据教育需求侧的变化,率先淘汰"水课",打造高职"思政金课",高职可以参考此轮本科教学改革路径建设"思政金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屈林岩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关键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的成效,提炼高校党建思政的有效经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讲理",讲授彻底的、有深度的理论,用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注重"讲理"的思政课才能有深度,才能透彻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能正确解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才能指引社会未来的前进方向。因此,高校思政课改革需要抓住"讲理"两个字,在"讲什么理"和"如何讲理"上下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艳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树立精准思维,特别强调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精准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最为根本的是提高工作针对性。针对性解决好了才能够真正增强实效性,才能推动思政工作实现新的质的飞跃。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关键是要树立精准思维,从高校思政工作实际出发,从不同层面全力推动精准思政。精准思政要求我们全面研判思政政策环境,及时完善具体政策设计,不留死角不挂空档。要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小伟  
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高职思政课需要摆脱"为教而教"的藩篱。连接的高职思政课堂是基于联通主义思想的课堂形态创新,在个体学习层面体现为围绕思政内容构筑多向度的复杂学习网络,在学习组织层面体现为师生通过创新交往实现思政教育的价值,在课堂表征层面通过任务化、情境化、个性化交织构筑动态课堂。对此,文章从学习者、教师、教材以及在线资源及学习数据等关键环节构建了连接的高职思政课堂形态建构模型,在实践基础上探寻了连接高职思政课堂的关键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莹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传播者要有目的、有规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传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学所涉及的各环节进行创新,从而起到育人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所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培育人才,因此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考核等各教学环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文章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进行了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丽莎   杨格格   马辛   梁天屹   夏菊萍  
基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分析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提出以“家国情怀”为“根”、“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为三脉的“一根三脉”思政素养指标体系,并结合高校育人实践提出“教学思政”“科研思政”“工程思政”三个维度的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教学–科研–工程”三融汇的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