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3)
- 2023(12811)
- 2022(10687)
- 2021(9828)
- 2020(7788)
- 2019(17651)
- 2018(17331)
- 2017(30930)
- 2016(18009)
- 2015(20501)
- 2014(20431)
- 2013(19130)
- 2012(18017)
- 2011(16460)
- 2010(17195)
- 2009(15402)
- 2008(15160)
- 2007(14031)
- 2006(12700)
- 2005(11862)
- 学科
- 济(65721)
- 经济(65628)
- 管理(52651)
- 业(47949)
- 企(39584)
- 企业(39584)
- 中国(28107)
- 教育(22243)
- 地方(20244)
- 农(19401)
- 技术(18537)
- 制(18218)
- 业经(18164)
- 方法(17887)
- 财(17549)
- 理论(14769)
- 数学(14404)
- 银(14241)
- 银行(14221)
- 数学方法(14178)
- 学(13909)
- 行(13832)
- 融(13688)
- 金融(13686)
- 发(13471)
- 农业(12913)
- 体(12432)
- 技术管理(11480)
- 环境(11367)
- 贸(11201)
- 机构
- 学院(243910)
- 大学(239170)
- 济(93997)
- 经济(91663)
- 研究(89655)
- 管理(83263)
- 理学(69225)
- 理学院(68300)
- 管理学(67150)
- 管理学院(66656)
- 中国(64096)
- 京(53675)
- 科学(50947)
- 财(47898)
- 所(44710)
- 范(41762)
- 江(41703)
- 师范(41468)
- 研究所(39713)
- 中心(39209)
- 教育(36648)
- 财经(35352)
- 北京(35170)
- 农(34839)
- 技术(34061)
- 师范大学(33546)
- 州(33208)
- 院(32827)
- 经(31803)
- 职业(30913)
- 基金
- 项目(149912)
- 研究(122692)
- 科学(120170)
- 基金(102262)
- 家(86967)
- 国家(85985)
- 社会(75442)
- 科学基金(73603)
- 社会科(71219)
- 社会科学(71207)
- 教育(64019)
- 省(63522)
- 划(53384)
- 编号(53325)
- 基金项目(52752)
- 成果(45912)
- 自然(42603)
- 课题(42254)
- 自然科(41587)
- 自然科学(41578)
- 自然科学基金(40815)
- 资助(40138)
- 发(38752)
- 重点(35824)
- 年(35128)
- 创(34465)
- 部(33966)
- 制(33784)
- 规划(32265)
- 性(32102)
- 期刊
- 济(118493)
- 经济(118493)
- 研究(87993)
- 中国(69943)
- 教育(65492)
- 财(37594)
- 管理(35414)
- 农(33974)
- 学报(31159)
- 科学(30672)
- 技术(28279)
- 融(26297)
- 金融(26297)
- 大学(25812)
- 农业(22812)
- 学学(22549)
- 业经(20372)
- 职业(20300)
- 经济研究(18344)
- 财经(18045)
- 经(15677)
- 坛(15202)
- 论坛(15202)
- 问题(14567)
- 技术教育(13531)
- 职业技术(13531)
- 职业技术教育(13531)
- 业(12106)
- 科技(11938)
- 发(11670)
共检索到406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宏昌
文章以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新常态",并以此为研究背景,在界定"工士"学位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士"学位制度在彰显教育公平、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实现高职制度创新、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激发办学活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价值,进而阐述了以"工士"学位制度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新常态"的路径。这些路径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以赋予"工士"学位合法性、明确授予标准、注重"工士"学位规范化、强化企业责任等,以增加"工士"学位的含金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弛
"工士"学位的设立,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关键举措,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工士"学位制度在湖北省的尝试,引发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多重争鸣与省思。文章认为"工士"学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创新,其必要性源于社会进步性需求、教育内生性需求与学生发展性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实现策略应从三个方面推进:在思想层面,需统一原则化认知;在制度层面,应完善高职学位制度的规范化体系;在实施层面,应构建"工士"学位授予与评价制度——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审定学位授予权并健全学位评价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晔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1期撰文,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维度,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实施"工士"学位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实施"工士"学位制度主要的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晔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本文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维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高职院校试行"工士"学位制度时应处理好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对颁发"工士"证书的院校实施准入制度、把"工士"制度纳入现代职教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士”学位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章永刚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区域产业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聚集,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区域高职教育应积极推动区域高职教育一体化,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规模定位,围绕区域产业布局,明确专业设置定位,围绕区域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确立大学文化定位。区域高职教的准确定位不仅有利于提升品牌、凝练特色,同时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转型升级 高职教育 发展定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卿 安培 王克杰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自信,探究世界典型国家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实践形态,发掘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人本性、职业性、功能性和融合性等特征,有利于加速推动我国"工士"学位制度的建设进程,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屠群峰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层次和特色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必然,包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入手,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框架,做好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学位(副学士)与普通本科教育学士学位的衔接。
关键词:
国外 高职教育 学位制度 启示 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利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抓内涵发展,应建立系统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完善教学督导机制。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建立健全督导制度、健全督导组织机构、明确督导工作职责、适度确定督导内容、改进督导方式方法等方面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并分析了要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发展 督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任寰
美国社区学院通过实施"副学士"学位,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无法进入本科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促进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工士"学位,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提高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评价和满意度,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比较并借鉴,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
“副学士”学位 “工士”学位 比较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颜 申国昌
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制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路径,意义重大。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本质是个体、社会以及管理诸要素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因此,需要从价值论的视角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本体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探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士学位 学位改革 价值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刚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是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群众性学术研究团体,下设专业协作委员会、专门工作委员会、各省分会等近30个分支机构,现有遍布全国各省区市的会员单位400余个。会员单位以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也包括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普通高校下设的高职学院、民办高校、成人高校以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桂华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发展与特色●谢桂华学位制度是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人才培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密切相关。受所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学位制度差别迥然。中国学位制度的建立时间较晚,但发展较快,逐步完善,要求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连晓庆 肖凤翔 张立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和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都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技能或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高职教育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通过对高职教育和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同质性分析,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可以借鉴高职教育在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双证"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特色内涵发展模式来完善自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玲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英语教学以及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使得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推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可以从教师层面、教研室层面、学校层面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校本教研 高职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郭歆
本研究以工程硕士学位制度在我国的生成和制度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以清华大学为个案,采取新制度主义的微观分析模式,探索在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过程中,高校、政府、市场三者的角色和作用。在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高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