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9)
2023(10517)
2022(8455)
2021(8189)
2020(6527)
2019(15102)
2018(15178)
2017(27697)
2016(15411)
2015(17621)
2014(17784)
2013(17261)
2012(15777)
2011(14082)
2010(14800)
2009(13396)
2008(13226)
2007(12323)
2006(10867)
2005(9916)
作者
(43676)
(36699)
(36046)
(34607)
(22851)
(17671)
(16444)
(14293)
(13989)
(13230)
(12453)
(12342)
(11798)
(11409)
(11172)
(11116)
(11022)
(10603)
(10535)
(10338)
(9212)
(9108)
(8949)
(8617)
(8563)
(8310)
(8263)
(8006)
(7501)
(7415)
学科
(61298)
经济(61238)
(49560)
(45194)
管理(35016)
农业(33034)
(24442)
企业(24442)
方法(22774)
数学(20149)
业经(19900)
数学方法(19591)
中国(18212)
地方(14483)
(13935)
农业经济(12493)
教育(12117)
理论(12004)
(11805)
(11574)
(11421)
(9955)
发展(9668)
(9649)
(9648)
教学(9645)
农村(9626)
(9577)
贸易(9565)
(9327)
机构
学院(212511)
大学(205553)
(79792)
管理(78605)
经济(77559)
研究(70205)
理学(66596)
理学院(65899)
管理学(64284)
管理学院(63916)
中国(55365)
(54617)
(44278)
科学(43060)
农业(41164)
业大(37977)
(36388)
(35645)
(34869)
中心(34674)
研究所(30959)
(30307)
师范(30000)
(28854)
北京(27668)
(26638)
财经(26599)
技术(26499)
农业大学(25685)
(25095)
基金
项目(136383)
研究(106691)
科学(105523)
基金(93323)
(80398)
国家(79551)
科学基金(67813)
社会(63762)
社会科(59676)
社会科学(59661)
(57910)
教育(50819)
编号(48768)
基金项目(48538)
(46207)
自然(42011)
自然科(40988)
自然科学(40978)
自然科学基金(40204)
成果(39571)
资助(38096)
课题(34191)
(31192)
(30899)
重点(30778)
(29233)
(28475)
(28407)
(26731)
创新(26383)
期刊
(102653)
经济(102653)
研究(62461)
(60399)
中国(57752)
农业(41082)
教育(37608)
学报(32881)
科学(30010)
(26756)
大学(26715)
管理(26083)
学学(24491)
业经(24034)
技术(23405)
(21974)
金融(21974)
(19246)
农业经济(14791)
农村(14622)
(14622)
图书(13878)
问题(13718)
(13699)
经济研究(12556)
职业(12040)
财经(11853)
经济问题(10470)
技术经济(10392)
世界(10384)
共检索到338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晓兰  
近几年,为进一步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要求,强调相关规划要体现协调、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进一步总结提升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以下简称"小组微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晓兰  
近几年,为进一步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要求,强调相关规划要体现协调、共享、绿色的发展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进一步总结提升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以下简称"小组微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收入增长差距仍然很大。在这一背景之下,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新农村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新农村这一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被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这一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拓延。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重视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通过创新创业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便是当前农村创新创业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农业相结合,采取更加信息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胜辉  
成都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建设用地流转范围与使用、农民集中居住、农民与企业的交易、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等。本文认为,通过适当界定建设用地的流转范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等措施则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素娟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其核心为将分工理论运用到农村流通中,加强流通业内专业化分工,梳理农村分散流通趋向大流通,在现有的“万村千乡”工程基础上,将农产品流通纳入流通已有流通主道,在流通渠道上实现环节共用,实现了“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三位一体”的低成本流通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星  
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山西省东南部,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是一个山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把中央的战略决策与壶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全县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世明  
积极投身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和舞台。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在深刻领会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的同时,着力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主动搭建三个服务平台,并在长效机制探索、实验方法创新、示范点建设和社区教育网络形成等方面大胆开拓和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寿荣  
本文总结了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城市工业扩散、特色产业开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型农业等五种支撑模式。提出了城乡产业转移不能转移工业污染;特色产业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自主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农业产业化要注意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并且不能违背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的观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勤  李福军  
2007年成都在被国务院确立为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无论是在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方面,还是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构建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在对成都农村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农民对于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需求现状,归纳总结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的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学军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的高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突破口。高等教育在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工作上独具优势,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突出的城市取向,不仅高水平的大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袁洋  
"示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是政策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结合体。研究表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实践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大类;"示范"模式的运行效果不尽相同,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示范效应;示范内容属性、社会系统性质、传播渠道、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运行效果,应从实践模式的有效互补、增强示范经验与接受方的匹配度与兼容性、充分整合利用传播渠道增强扩散效果、把握时空维度上运行规律等方面促进"示范"的有效运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耀邦  
广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山区,经济欠发达,俗称"老、少、边、山、穷"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难度大。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广西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了以基础建设拉动、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能人带动、企业开发联动、政府扶持促动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取得较好成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少琴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宽裕,生动高扬历史唯物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特征是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时代特征是促进和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拓展辩证唯物主义新视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  厉以宁  蒙代尔  蒲宇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