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8)
2023(4449)
2022(3531)
2021(3112)
2020(2418)
2019(5532)
2018(5005)
2017(9998)
2016(4941)
2015(5448)
2014(5334)
2013(5356)
2012(4786)
2011(4278)
2010(4690)
2009(4796)
2008(3588)
2007(3131)
2006(2946)
2005(2743)
作者
(13249)
(10799)
(10528)
(10167)
(6905)
(5082)
(4936)
(4387)
(3997)
(3734)
(3652)
(3618)
(3608)
(3285)
(3276)
(3229)
(3141)
(3115)
(3011)
(2904)
(2586)
(2559)
(2483)
(2457)
(2388)
(2370)
(2305)
(2267)
(2258)
(2164)
学科
(24102)
金融(24102)
(22074)
经济(22051)
(20948)
银行(20947)
(20457)
中国(18317)
(13394)
管理(13177)
(11079)
企业(11079)
中国金融(10819)
地方(9726)
(7493)
(7170)
方法(6702)
数学(6254)
数学方法(6209)
城市(6077)
(5421)
财务(5408)
财务管理(5403)
企业财务(5246)
业经(5169)
事业(4874)
城市经济(4434)
(4424)
(4323)
理论(3964)
机构
学院(66505)
大学(65095)
(30805)
经济(29885)
中国(24733)
管理(24063)
研究(22535)
理学(20081)
理学院(19833)
管理学(19582)
管理学院(19459)
(15355)
(14398)
银行(13941)
(13592)
(13577)
金融(13324)
(13080)
中心(12976)
财经(12259)
科学(11676)
(11107)
经济学(11103)
人民(10895)
经济学院(10132)
(9987)
国人(9899)
中国人(9851)
中国人民(9786)
(9564)
基金
项目(44112)
科学(35572)
基金(32951)
研究(32783)
(27586)
国家(27354)
科学基金(24663)
社会(22891)
社会科(22004)
社会科学(21999)
基金项目(17738)
(17189)
自然(14781)
自然科(14505)
自然科学(14504)
自然科学基金(14219)
(14116)
教育(13764)
资助(12957)
编号(12506)
(10631)
(10219)
国家社会(9937)
重点(9920)
成果(9654)
(9554)
(9139)
发展(9107)
创新(9016)
(8989)
期刊
(31400)
经济(31400)
(25159)
金融(25159)
研究(23784)
中国(12374)
(11308)
管理(8187)
科学(7207)
(6821)
学报(6477)
城市(6308)
财经(6210)
问题(5768)
大学(5371)
(5302)
学学(5298)
经济研究(5089)
(5055)
中国金融(4549)
技术(4448)
业经(4233)
理论(4112)
现代(4032)
实践(3728)
(3728)
发展(3680)
(3680)
农业(3434)
教育(3192)
共检索到107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昆仑  
核心城市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于主导和领军地位。河南省努力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就要树立起“大金融”的理念,从九个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绍玲  
完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一个核心要件。本文以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对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度量,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其金融支持政策的局面;进而从区域金融制度、区域金融组织结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基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欣  郭永强  
金融在城市群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城市群经济运行和产业优化中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促进金融业的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是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刘岩  王艳华  苗长虹  
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的金融机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NNI、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聚类等方法,研究1998、2008、2018年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及热点分区,采用泊松回归模型研究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金融机构总体和细分行业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空间集聚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金融机构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郑州—焦作—新乡和邯郸—邢台—安阳为核心的集聚区。(3)城乡居民储蓄是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通联系、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较弱。(4)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一致,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业倾向于布局在高等级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其金融机构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城市群有较大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永强  
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及区域城市相关经济金融指标的定量分析,论证了中原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就如何促进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业的整合与创新、加快金融一体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华  
国外三个著名的都市圈都是各自国家内的经济社会极化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单位面积产出多,产业、人口和从业人员高度集聚,中心城市能力强。与之相比,中原城市群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发展的潜力巨大。今后建设的对策是:强化郑州中心城市的功能,集聚人口和产业到中原城市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地区间的积极竞争,把“流”变成“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随着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从健全金融合作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利益均衡、风险防范、先行先试、人才发展、生态共建等机制入手,对健全中原城市群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路径进行初探,以期对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永  巫瑞  梁申颖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29个地级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因素中金融集聚对其的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最为精确,分析发现金融集聚以空间溢出及扩散的方式正向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从最终选取模型的空间效应分解可知,区域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溢出、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即一个地区金融集聚会同时有助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巩固区域金融核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良好互动尤为关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城市群规模效应、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淑丽  
中原城市群地区对承东启西、拉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有关城市软实力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软实力的含义,提出了城市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中原城市群软实力的策略在于增加以信任为核心的城市社会资本和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的文化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立平  穆桂松  
从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了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通过威尔逊模型、空间关联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全局Moran I指数、局部G*统计分析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研究得出中原城市群目前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特征,对中原城市群进行内部资源整合、调整空间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苗长虹  胡志强  
区域是地理学理论建构的核心论题。在地理学发展进程中,对区域的论争主要围绕地域空间、网络空间和空间的生产展开,并呈现出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的趋势。城市群空间是一种新的区域空间,具有地域空间、网络空间、空间的生产与建构等多重属性。空间具有社会性和历史建构性,对空间的关注正从空间中的生产向空间本身的生产转变。空间生产离不开权力运作,空间是话语建构的产物。中国对城市群概念的认知和范围界定的争议源于区域概念的多重属性。以中原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为实证案例,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城市群究竟是什么?"这一核心论题,透视了城市群空间的多重性质。最后,针对单一维度的局限性,提出了认知和界定城市群的多维度框架,包括领土(Territory)、地方(Place)、尺度(Scale)、网络(Network)和功能(Function)五个方面,并指出了今后进行城市群研究需要关注的理论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李小改  魏艳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高地之一。在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周边城市群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正确处理与周边城市群关系的总体策略: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融合支撑,与京津冀北城市群——互补合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合作竞争,与武汉城市群——错位共起,与关中城市群——联合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学鑫  张竟竟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两位数制造业为对象,利用中原城市群9地市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中原城市群及9地市10年间地方专业化指数、资本/劳动比、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并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城市群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以下特征: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许多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贡献率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中原城市群地方专业化行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长三角城市群小;地方专业化有一定的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程遥  刘婧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宇艳  
依托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建立了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定量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首位城市郑州的产业实力和集聚扩散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在地理空间呈圈层式扩展态势,然而城市群尚未形成功能等级与分工协作明确的区域综合经济体。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挥成员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城际产业链接、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提高群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