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8)
2023(12321)
2022(10890)
2021(10185)
2020(8503)
2019(19906)
2018(19928)
2017(38981)
2016(20999)
2015(23582)
2014(23306)
2013(23001)
2012(21284)
2011(19204)
2010(19228)
2009(17617)
2008(16619)
2007(14418)
2006(12792)
2005(11173)
作者
(59245)
(49339)
(48890)
(46633)
(31386)
(23626)
(22269)
(19403)
(18712)
(17535)
(16825)
(16586)
(15629)
(15502)
(15136)
(14796)
(14555)
(14474)
(14035)
(13794)
(12154)
(12117)
(11726)
(11213)
(11074)
(10888)
(10714)
(10679)
(9871)
(9608)
学科
(102788)
经济(102699)
管理(56693)
(51446)
(42202)
企业(42202)
方法(39293)
数学(34009)
数学方法(33676)
地方(26290)
(22816)
中国(22559)
业经(21164)
(20474)
(18333)
农业(15779)
地方经济(15599)
(14739)
贸易(14730)
(14480)
环境(14390)
理论(14202)
(14137)
(14125)
(12094)
金融(12090)
技术(12001)
(11650)
(11626)
银行(11618)
机构
大学(294408)
学院(292837)
(122687)
经济(120104)
管理(116589)
理学(101171)
研究(100583)
理学院(99953)
管理学(98301)
管理学院(97779)
中国(73338)
(65104)
科学(62080)
(51952)
(50103)
研究所(45812)
中心(44779)
(43564)
业大(42743)
财经(42178)
北京(41795)
(41427)
(39780)
师范(39487)
(38190)
经济学(36889)
(36514)
(34131)
农业(33888)
经济学院(32928)
基金
项目(201507)
科学(157884)
研究(148994)
基金(145110)
(125375)
国家(124328)
科学基金(107019)
社会(93697)
社会科(88600)
社会科学(88575)
基金项目(78283)
(77916)
自然(68997)
自然科(67317)
自然科学(67303)
教育(67148)
自然科学基金(66060)
(65648)
编号(61428)
资助(59264)
成果(49355)
重点(44507)
(44069)
(43763)
课题(41792)
(41284)
创新(38462)
国家社会(37863)
科研(37848)
教育部(37673)
期刊
(140489)
经济(140489)
研究(89842)
中国(52540)
学报(44130)
管理(42831)
科学(41842)
(39438)
(37851)
大学(33425)
学学(31237)
教育(31085)
农业(27665)
技术(26267)
经济研究(22780)
(22458)
金融(22458)
业经(21446)
财经(20532)
问题(18174)
(17602)
图书(16474)
技术经济(15572)
理论(14512)
资源(14217)
现代(13853)
(13818)
科技(13747)
实践(13142)
(13142)
共检索到429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耿竹青  吴国蔚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经济区之一,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在中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之下,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本文重点在于考察环渤海地区内大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大北京地区辐射与带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郭建科  赵林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艳敏  杨翼  陶以军  张健  王晓莉  
文章采用Tapio脱钩模型和脱钩状态判定标准,选取未达清洁海域面积、赤潮发生面积、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浓度、活性磷酸盐浓度和石油类浓度作为海洋环境压力指标,对2006—2015年环渤海三省一市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压力脱钩状态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上来看,从"十一五"初期到"十二五"后期,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脱钩状态经历了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2)从空间对比来看,天津市脱钩状态相对较好,且脱钩状态保持较为稳定;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的未达清洁水平海域面积与赤潮发生面积的脱钩状态并不稳定。(3)从各指标变化来看,污染物浓度脱钩状态有较大改善,但海洋污染面积和赤潮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明莉  杜超  马艳芳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但由于体制和观念等问题,环渤海地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自身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良好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时逢经济一体化,经济合作面临良好机遇。但三大相互独立的经济板块及内部一体化尚未形成,港口间竞争大于协作,致使其经济合作面临挑战。因而,需要明确环渤海的整体功能定位,强化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刚  
加强联合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起飞黄刚散落的"金项链"呼唤"珠联壁合"环渤海地区现已扩展到包括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山西等两市四省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全国面积的7%多.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多样,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大,交通网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骥  唐任伍  
环渤海地区能源呈现消费增长快、自供给率低和单位GDP能耗高等特点,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加大。本文根据能源约束条件预测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将呈现低速增长趋势。缓解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采取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改革能源价格等措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景禹,马苹  
环渤海地区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圈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它的具体运作业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跨世纪发展,要在对内制定整体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面向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实施外向牵动的国际化战略,大力启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操作方案。在中国和东北亚地区培育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缩小南北之间与东西之间的经济差距,必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扩张性的影响与拉动性的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马平  
环渤海地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创造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务实性举措,必将对中国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引擎性的带动效应,所以已引起国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环渤海经济圈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必须在其内部加快一体化进程。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向21世纪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价值定位,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功夫整合统一的区域性商品市场,构建统一的地区性金融市场,促成区域内人员合理流动机制,特别是要努力树立全区域的产业群体优势,以求最终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悦  
根据辽宁省环渤海地区1999年-2010年经济和环境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和模型,建立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对辽宁省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水环境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其EKC曲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主要呈显著的三次曲线特点,即工业COD曲线为"倒N"型、工业氨氮曲线为"U"型、生活COD曲线为"U"型、生活氨氮曲线为"N型";此外,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的改善并非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黄超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李娇娇  韩荣青  傅双  
构造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并以其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环渤海地区2012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环渤海地区1981—2012年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化规律,为环渤海地区的地域分工与协作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山东与河北、辽宁与河北为强竞争型,河北与北京、河北与天津为强互补型,其他省市之间都为一般竞争型或一般互补型。在1981—2012年间河北—北京、山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北—天津及辽宁—北京之间总是处于互补型;辽宁—河北、山东—河北之间属于竞争型;辽宁—天津、天津—北京早期属于一般竞争型,后期演化为互补型;山东与辽宁原属于一般互补型,慢慢演化为一般竞争型;环渤海地区区域整体地缘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趋于增强。具有互补性的地区应充分发挥互补型地缘经济的关系的作用;具有竞争性的省市应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竞争领域,寻求地域分工合作;各地区间应加强经济联系,拓宽区域合作空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金生  郁威  
沿海港口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港口运输经济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可持续性强等优势,但也存在投入拥挤、产出不足、规模与投入产出不匹配等低效率现象。提高效率成为港口经济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文章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分析港口综合效率的受制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并给出了如何提高港口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