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
2023(1183)
2022(1001)
2021(924)
2020(762)
2019(1764)
2018(1721)
2017(3465)
2016(1877)
2015(2117)
2014(1817)
2013(1776)
2012(1643)
2011(1456)
2010(1517)
2009(1451)
2008(1305)
2007(1179)
2006(1008)
2005(835)
作者
(4456)
(3932)
(3926)
(3688)
(2341)
(1892)
(1742)
(1508)
(1433)
(1366)
(1292)
(1291)
(1219)
(1175)
(1166)
(1127)
(1111)
(1107)
(1075)
(1073)
(954)
(897)
(878)
(869)
(857)
(822)
(821)
(812)
(765)
(741)
学科
(9354)
经济(9351)
(5151)
管理(4854)
地方(3631)
(3587)
企业(3587)
(2931)
方法(2768)
数学(2459)
数学方法(2447)
中国(2390)
技术(2326)
农业(2302)
地方经济(2290)
业经(2002)
技术管理(1725)
环境(1349)
(1322)
(1196)
(1165)
产业(1138)
(1036)
(1009)
贸易(1008)
(981)
(981)
金融(980)
(979)
劳动(977)
机构
学院(23491)
大学(23113)
(11166)
经济(10967)
管理(9338)
研究(8197)
理学(8135)
理学院(8026)
管理学(7930)
管理学院(7869)
中国(6026)
科学(5014)
(4898)
(4116)
(3885)
中心(3753)
经济学(3638)
(3624)
研究所(3540)
业大(3443)
(3438)
(3381)
师范(3367)
财经(3292)
经济学院(3226)
(3004)
(2939)
北京(2924)
(2837)
农业(2835)
基金
项目(16525)
科学(13325)
研究(12742)
基金(11905)
(10106)
国家(10019)
科学基金(8816)
社会(8460)
社会科(8014)
社会科学(8009)
(6996)
基金项目(6574)
(5405)
编号(5215)
自然(5198)
教育(5182)
自然科(5070)
自然科学(5068)
自然科学基金(4980)
资助(4333)
(4259)
(4162)
成果(3991)
创新(3962)
重点(3686)
发展(3601)
国家社会(3554)
(3549)
课题(3500)
(3361)
期刊
(13038)
经济(13038)
研究(7063)
中国(4534)
(3483)
管理(3282)
(3233)
科学(3093)
学报(2681)
农业(2239)
技术(2227)
业经(2226)
大学(2106)
经济研究(2045)
学学(1937)
教育(1896)
问题(1764)
(1720)
金融(1720)
财经(1638)
资源(1540)
技术经济(1533)
(1462)
科技(1438)
(1191)
经济问题(1172)
现代(1171)
(1131)
商业(1080)
(1062)
共检索到3459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中国能否继续实现中高速发展的目标。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分化增大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中国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挑战。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位居全球前列,但宏观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央提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战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自2010年10月我国政府公布从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退出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一系列新特点,被称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新变化,具体表现为新起点、新机遇、新条件、新挑战四个方面。但同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宏观经济政策,并进一步探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反向组合中的政策力度。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张慧慧  冯明  汪红驹  李双双  张彬斌  左鹏飞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但经济恢复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仍待增强,内需不足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应把握扩大内需和提振信心两大关键,将宏观调控和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形成推动经济内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宏观调控方面,建议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着力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增强经济持续好转的内生动力。体制改革方面,建议推出关键改革举措,引导微观市场主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震  刘洪娇  
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性、暂行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基本面良好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短期影响中,居民消费增长,特别是服务消费增长,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疫情对投资的影响要小于对消费的影响。由于全球疫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将"补短板"和"稳增长"相互结合,注重经济政策的差异化,做好促进消费、稳定投资的政策储备,将疫情防控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措施常态化、制度化,为疫情之后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希  孟令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农业仍然很大程度上与宏观经济各部门相互作用。本文通过中国长期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部门间均衡模型,通过VEC模型分析手段寻找各宏观变量的长期与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随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波动与宏观经济其他部门变量的联系及贡献度。最后对农业总产值作了短期预测,并比较预测效果。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刘迎秋  吕风勇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再次经历了一个从明显下滑到初步企稳的过程。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处于低位,但经过2011~2012年较大幅度和较长时间的回调,大部分企业在产能和存货等方面的调整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赢利能力有所提高。不过,宏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复苏,甚至威胁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关注并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磊  张朝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它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进入减速期,而且还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对"新常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由初级到优化,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持续演进的过程。文章将"新常态"划分为两个阶段:"新常态I"阶段为2014-2017年在"三期叠加"的特征下完成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任务;"新常态II"阶段为2017-2020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文章研究重点是在"新常态I"阶段下,根据"新常态"的内涵从经济增速、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机制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我国近期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从短期来看,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从长期因素来看,主要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进入WTO外贸迅速增长阶段的逐步结束。今后一个阶段,国家宏观调控和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通过促进信息消费和文化教育服务,扩大内需,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红利和广阔的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朱戎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模型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速为8.57%,比2008年回落0.43个百分点,"保八"目标较好实现,贸易总额下降14.5%,物价在低水平状态下出现平稳回升,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0.7%;2010年,以中央财政预算赤字7500亿元、人民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刘陈杰  
2014年第二季度,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企稳回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3)政策可能在2014年10月正式退出,并可能于2015年二季度前后首次加息。同时,日本与欧洲正在积极采取宽松的政策或措施,稳定经济和国内金融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美国正式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3),我国在下半年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热钱流出压力,国内货币政策应该对此提早做好政策储备。2014年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5%,总体来说较之一季度温和改善。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加强落实、海外经济复苏带动我国出口,我们对全年完成7.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信心。我们预测我国2014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海兵  
纵观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动态,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极为悬殊,增长速度时常偏高。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最高值达32.6%(1958年),最低值为负33.5%(1961年)。高低落差竟达近70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最高值达22%(1958年)、23.3%(1970年),最低值为负29.7%(1961年)。高低落差近50多个百分点。1953—1988年36年间,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2位百分点的达20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8%的达20年;社会总产值处于中速增长(8—9%)的年份仅有4年,国民收入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国斌  
谨慎把握宏观调控力度确保增长速度平稳回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三、四季度预测李国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今年上半年,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率继续向调控目标靠拢,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趋于缓解,这无疑将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  闫坤  张鹏  
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趋于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的表现错综复杂: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大幅度降低;但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需求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财政收入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为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实现"√形"复苏的方案,认为现阶段应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