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8)
2023(5338)
2022(4427)
2021(3862)
2020(2898)
2019(6647)
2018(6486)
2017(12082)
2016(6500)
2015(7219)
2014(7334)
2013(7371)
2012(7362)
2011(6942)
2010(7216)
2009(6597)
2008(6636)
2007(6206)
2006(5756)
2005(5488)
作者
(20257)
(16842)
(16807)
(15685)
(10753)
(8055)
(7560)
(6525)
(6499)
(6122)
(5814)
(5586)
(5524)
(5487)
(5348)
(5162)
(4992)
(4859)
(4841)
(4798)
(4431)
(4235)
(4115)
(3931)
(3898)
(3824)
(3790)
(3777)
(3510)
(3373)
学科
(36194)
经济(36163)
(16337)
地方(16143)
管理(15315)
中国(14377)
(11244)
(10709)
企业(10709)
业经(9506)
地方经济(9351)
(8577)
农业(8050)
(7467)
金融(7467)
(7197)
银行(7189)
(7131)
方法(6915)
发展(6391)
(6372)
环境(6310)
(5985)
贸易(5975)
(5823)
(5782)
(5666)
技术(5620)
数学(5494)
数学方法(5453)
机构
学院(97229)
大学(93627)
(41800)
经济(40852)
研究(40078)
管理(33032)
中国(30893)
理学(26709)
理学院(26317)
管理学(25926)
管理学院(25735)
科学(23833)
(21834)
(21105)
(18766)
研究所(18756)
(17755)
中心(17651)
(16772)
(15463)
师范(15317)
北京(14708)
(14410)
(14025)
财经(13672)
(13660)
农业(13459)
业大(12977)
科学院(12409)
经济学(12313)
基金
项目(57576)
研究(45100)
科学(45004)
基金(38647)
(33228)
国家(32858)
社会(28261)
科学基金(27533)
社会科(26756)
社会科学(26753)
(24561)
(19980)
基金项目(19961)
(19887)
教育(19689)
编号(18980)
发展(16426)
(16115)
成果(15937)
自然(15559)
资助(15465)
自然科(15144)
自然科学(15142)
自然科学基金(14837)
课题(14553)
重点(13387)
(12101)
(11876)
(11789)
创新(11319)
期刊
(58384)
经济(58384)
研究(34751)
中国(27259)
(18573)
教育(14911)
管理(14266)
科学(13362)
(13299)
金融(13299)
学报(13239)
农业(12936)
(12826)
业经(11484)
大学(10158)
技术(9377)
学学(9376)
经济研究(9177)
问题(7426)
财经(6621)
(6575)
(5774)
商业(5642)
世界(5565)
(5547)
(5352)
(5329)
论坛(5329)
改革(5191)
(5191)
共检索到170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圭武  
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二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为此,一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现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三是“和谐”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主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守信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为着眼点,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的统领地位。我们要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少春  
今天,中国财政学会2007年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财政部党组和金人庆部长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刚才,丙乾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理财观,全面分析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增强理财能力的要求。仲藜同志对过去两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铁城  
论述了和谐文化内涵、高校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使命,强调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石,和谐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科学发展是加速和谐文化建设的最好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教育部2007年度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她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广州市物价局课题组  沈志超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定富  
2006年,我国保险业社会地位稳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政府、行业、社会共谋保险业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很好,发展的外部条件十分有利;行业自身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着重关注风险防范问题、增长方式问题、创新能力问题、诚信经营问题等.2007年,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服务和谐社会能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活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保险产品大众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切实保护广大被保险人利益;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塑造行业诚信形象,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连和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目标的时候,从理论上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金融的和谐不仅表现为"自和谐",而且表现为"共和谐"。区域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自和谐"与"共和谐"相融相洽的金融复杂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平衡过程,其基本维次是多方位、立体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之间有秩序有规律地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力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宝梅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王舒  王少媛  
大学的三大职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大学的和谐发展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现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处理好尊重自身规律与适应社会变革、营造和谐氛围与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以及系统内部整合与外部环境优化等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北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气象本科高校,植根气象沃土,担当家国使命,培养了70%以上的气象行业骨干。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在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矢志前行。坚守国家战略,争做大气科学世界单打冠军聚焦特色一流目标,大气科学学科建成世界一流,信息工科和环境生态学科建成国内一流,基础、支撑和优势学科群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