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0)
2023(8265)
2022(6825)
2021(6245)
2020(5136)
2019(11262)
2018(11035)
2017(20636)
2016(11168)
2015(12320)
2014(11843)
2013(11206)
2012(9669)
2011(8417)
2010(8806)
2009(8310)
2008(8222)
2007(7446)
2006(6494)
2005(5937)
作者
(28896)
(24228)
(23839)
(22617)
(15416)
(11473)
(10957)
(9295)
(9035)
(8736)
(8091)
(7950)
(7742)
(7543)
(7318)
(7274)
(7264)
(7262)
(7186)
(6754)
(5987)
(5842)
(5673)
(5653)
(5486)
(5407)
(5399)
(5208)
(4808)
(4661)
学科
(67932)
企业(67932)
(62476)
管理(52445)
(43568)
经济(43499)
(20073)
业经(20070)
方法(17800)
(17368)
财务(17355)
财务管理(17347)
企业财务(16445)
技术(13735)
理论(13492)
企业经济(11823)
(10715)
(10626)
(10611)
数学(10568)
数学方法(10425)
经营(10259)
(10170)
技术管理(10073)
(9606)
中国(9410)
(9044)
(8679)
贸易(8671)
决策(8449)
机构
学院(152190)
大学(144426)
管理(63590)
(59558)
经济(58288)
理学(54112)
理学院(53661)
管理学(52991)
管理学院(52687)
研究(41805)
中国(32826)
(29779)
(28861)
(24706)
财经(23250)
科学(22790)
(20878)
中心(19777)
(19603)
(19546)
商学(18914)
商学院(18714)
技术(18620)
业大(18414)
(17729)
北京(17689)
(17423)
师范(17234)
研究所(17230)
职业(16887)
基金
项目(96115)
科学(77113)
研究(75767)
基金(68136)
(57251)
国家(56615)
科学基金(51215)
社会(47415)
社会科(44842)
社会科学(44831)
(40741)
教育(36685)
基金项目(35603)
编号(32875)
自然(32381)
(32132)
自然科(31747)
自然科学(31738)
自然科学基金(31213)
资助(27122)
成果(25696)
(23331)
(22399)
课题(22366)
创新(21431)
项目编号(21403)
重点(21254)
(20443)
(20106)
(20018)
期刊
(72528)
经济(72528)
研究(41397)
中国(31864)
管理(30920)
(28615)
教育(22478)
技术(18176)
科学(17376)
学报(16541)
(16079)
业经(14339)
大学(13337)
学学(12529)
(12203)
金融(12203)
财经(11922)
经济研究(11008)
农业(10795)
财会(10485)
(10388)
职业(8938)
技术经济(8912)
会计(8704)
现代(8031)
商业(7999)
问题(7884)
(7713)
(7611)
(7369)
共检索到231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少华  谢靖  
分析了高职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这一人才培养新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经南  李慧  
不同思想和信仰,不同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文化和制度习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磨合、发生碰撞、擦出火花、促进创新、催生融合。●我们实行通识博雅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科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是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环境中加以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跨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能力,并致力于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建平  
近年来,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使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其中,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国珍  马学军  徐滤非  
为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结构,研制了一种新型电力电子实践创新平台。平台由高校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制作,强化了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电力电子电路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创新平台已应用于电力电子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超  齐攀  邬志锋  徐操喜  
针对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专业创新教育不接地气和校企协同育人"一头热"问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资源全方位协同、育人全过程参与、服务多层次推进"紧密型行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一主一辅一隐"的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协同加强科技服务,提升教师技术实力,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保军  
我国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和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较好解决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的一种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康树元  
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关系模型,对该模型的各个关系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作实施模型,并对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士群  张荣华  
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间的密切合作,精心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定  
明确设置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构建“夯实‘三基’、综合拓展、活动创新、人文为本”的课程体系。设置综合课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系列模块的选修课程,突出课程的选择性;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注重人文实践,形成具有综合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特点的文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左艳梅  沈发治  诸昌武  
针对石油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利益单向,造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难以建立的难题,通过摸清校企的"痛点",共建共用产业文化、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和技术研发平台,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建立起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了石油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增强了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党怀  
随着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的脚步日益激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的新态势,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改革发展服务目标"。这既给中国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保持领先地位,人才队伍的成长是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明学  
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就是要建立"四方参与、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体制和"人员互兼互聘、基地共建共管、人才共育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以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柔性交替能力阶段递进"的组织模式、基于企业岗位工作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全景系统贯穿的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新模式,培养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宇  
校企合作是实现培养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优质资源,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企业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采取"六三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包兴先  
校企合作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当前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量分标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进行模糊层次分析,应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实例验证,所得结果证实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绘  
整合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构的理论引领和学理根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建构是由职业教育的跨界特点、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和校企合作实践的整合特性多方面决定的。当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存在封闭、定界性,重复、低效性和错位、尴尬性等问题。本文亦列举了体现整合思想的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