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0)
- 2023(4987)
- 2022(4108)
- 2021(3890)
- 2020(3035)
- 2019(6958)
- 2018(6644)
- 2017(11355)
- 2016(5814)
- 2015(6559)
- 2014(6192)
- 2013(6022)
- 2012(5530)
- 2011(4958)
- 2010(4845)
- 2009(4262)
- 2008(4016)
- 2007(3445)
- 2006(3066)
- 2005(2697)
- 学科
- 济(20495)
- 经济(20461)
- 管理(16486)
- 业(15116)
- 企(12833)
- 企业(12833)
- 方法(7820)
- 中国(7118)
- 学(6257)
- 财(6205)
- 数学(6166)
- 数学方法(6074)
- 农(6023)
- 业经(5641)
- 制(4496)
- 贸(4336)
- 贸易(4332)
- 易(4213)
- 理论(4207)
- 农业(4073)
- 和(3761)
- 融(3688)
- 金融(3688)
- 银(3674)
- 银行(3652)
- 务(3637)
- 财务(3635)
- 地方(3632)
- 财务管理(3624)
- 教育(3591)
- 机构
- 大学(83889)
- 学院(82203)
- 济(31801)
- 研究(31593)
- 经济(31138)
- 管理(28574)
- 理学(24685)
- 理学院(24369)
- 管理学(23886)
- 管理学院(23755)
- 中国(22991)
- 科学(20227)
- 京(18137)
- 农(16794)
- 所(16112)
- 财(15130)
- 研究所(14795)
- 中心(14062)
- 业大(13668)
- 农业(13617)
- 江(12231)
- 院(11951)
- 财经(11921)
- 范(11379)
- 北京(11249)
- 师范(11168)
- 经(11023)
- 经济学(10268)
- 州(9672)
- 研究院(9650)
- 基金
- 项目(58869)
- 科学(46244)
- 基金(43012)
- 研究(41822)
- 家(39293)
- 国家(38945)
- 科学基金(32405)
- 社会(26795)
- 社会科(25249)
- 社会科学(25241)
- 省(22354)
- 基金项目(22245)
- 自然(21360)
- 自然科(20883)
- 自然科学(20873)
- 自然科学基金(20508)
- 划(20037)
- 教育(19118)
- 资助(16805)
- 编号(15981)
- 重点(14007)
- 成果(13422)
- 发(13121)
- 部(13042)
- 创(12853)
- 创新(11952)
- 课题(11662)
- 科研(11631)
- 计划(11543)
- 国家社会(11396)
共检索到123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常兴 何婉依
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中国社会"民生共生性"的实践和发展成效指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中国自身发展促世界各国发展,使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上指向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三个方面都指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新标识——共生。共生在不同的视域中有不同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共生体现在"生存";社会生活的共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小红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大的系统问题,需要从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地位、发展的途径、发展的机遇、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环境、发展的前提和发展的支持等方面全方位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
全方位 认识 把握 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这一客观实在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初国 马永欢 张迎新 曹庭语 汤文豪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革命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科学研判能源形势,是认清和解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的基本依据。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时"总体有利,其"势"稳定可期。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要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作用,重点做好石油和天然气、铀矿、新兴清洁能源的地质勘探工作,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
关键词:
能源革命 能源安全战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需要我们从"四个战略维度"找准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从机遇和挑战把握高等教育的"五个新变化",从服务国家需要战略高度明确高等教育必须朝着"四个更加"的发展方向不懈努力。在此基础上,系统谋划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想,把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战略主题和核心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泰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以及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把握,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去考虑。因为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着新形势、新特征、新矛盾、新任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思路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李元依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了土地管理战线广大干部和各有关方面专家的智慧而制定的《全国土地管理"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贯穿了这样一条思路:土地管理必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以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记文 郑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日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市民化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本文从自由流动、人力资本提升和市民化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践。研究认为,取得成就的根本在于党和政府立足国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将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返乡农民工进退两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等挑战,本文建议坚持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毫不松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市民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淑萍
1979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从那以后,"小康"成为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领导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锐意进取谋发展,众志成城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习近平(2021b)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祥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物质与技术基础。本文从部门结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特征,揭示了当前我国产业体系发展存在着部门结构不够优化、高附加值功能不强和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新时代我国要从推进部门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功能升级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方面入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拓宽视野,科学把握其历史方位。第一,经济服务化已经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为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路径,要科学把握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要求,用现代服务业理念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二,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紧迫任务。要科学理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第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成为完善国家治理的战略取向。为此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和优先地位,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好地坚持市场导向、公平竞争。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对于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制度,应注意超前谋划、前瞻应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刚 裴振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从发展方向、根本任务、基础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要求、党的领导等方面揭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面性、联系性、发展性,为我们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改革创新 整体性 唯物辩证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党的十九大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论断,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1)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红波
把握"四个特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应然和关键。把握政治特性,掌控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航向;把握历史特性,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使命;把握文化特性,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灵魂;把握治理特性,洞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的运行规律。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大学 建设 特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高度,突出强调了教师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坐
关键词:
师德师风 教师队伍建设 新坐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