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5)
- 2023(13171)
- 2022(10603)
- 2021(9629)
- 2020(8166)
- 2019(18464)
- 2018(18045)
- 2017(34979)
- 2016(18856)
- 2015(21493)
- 2014(21324)
- 2013(20550)
- 2012(18611)
- 2011(16515)
- 2010(17265)
- 2009(15882)
- 2008(14959)
- 2007(13766)
- 2006(12190)
- 2005(11040)
- 学科
- 济(82496)
- 经济(82419)
- 业(81188)
- 企(74384)
- 企业(74384)
- 管理(65291)
- 方法(36690)
- 业经(30205)
- 数学(28613)
- 数学方法(28046)
- 融(26099)
- 金融(26097)
- 中国(26043)
- 农(25686)
- 财(24394)
- 银(23651)
- 银行(23641)
- 行(22979)
- 技术(20351)
- 理论(19871)
- 务(19071)
- 财务(19032)
- 财务管理(19012)
- 农业(18896)
- 制(18374)
- 企业财务(17982)
- 地方(17518)
- 策(14234)
- 和(14122)
- 产业(13980)
- 机构
- 学院(266799)
- 大学(249749)
- 济(111051)
- 经济(108914)
- 管理(105484)
- 理学(90244)
- 理学院(89451)
- 管理学(87848)
- 管理学院(87394)
- 研究(77959)
- 中国(67155)
- 京(51648)
- 财(51456)
- 科学(44465)
- 江(41687)
- 财经(40667)
- 农(40143)
- 中心(37907)
- 所(37789)
- 经(36697)
- 业大(35323)
- 州(34006)
- 技术(33776)
- 研究所(33776)
- 经济学(33526)
- 北京(32379)
- 农业(31250)
- 经济学院(30391)
- 范(30070)
- 商学(29963)
- 基金
- 项目(169732)
- 科学(135500)
- 研究(131225)
- 基金(119903)
- 家(101255)
- 国家(100292)
- 科学基金(89240)
- 社会(82472)
- 社会科(78482)
- 社会科学(78463)
- 省(72611)
- 基金项目(62887)
- 教育(62640)
- 划(57448)
- 自然(55666)
- 编号(55487)
- 自然科(54495)
- 自然科学(54484)
- 自然科学基金(53549)
- 资助(49657)
- 成果(42668)
- 创(39858)
- 课题(39565)
- 发(38483)
- 重点(38428)
- 业(36983)
- 部(36283)
- 创新(36243)
- 项目编号(34026)
- 国家社会(33216)
- 期刊
- 济(125054)
- 经济(125054)
- 研究(75916)
- 中国(56275)
- 管理(45996)
- 财(43015)
- 农(38415)
- 融(35812)
- 金融(35812)
- 教育(35478)
- 技术(32159)
- 科学(31383)
- 学报(30869)
- 农业(26137)
- 大学(25253)
- 学学(24028)
- 业经(23607)
- 财经(20586)
- 经济研究(19898)
- 经(17957)
- 业(16745)
- 技术经济(16102)
- 职业(15739)
- 问题(15469)
- 策(14649)
- 统计(14336)
- 商业(13547)
- 现代(13288)
- 财会(12867)
- 科技(12599)
共检索到403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元军 李曙生 朱健
产教融合是一项国家层面的职教改革整体制度安排。文章结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产教融合从理念走向制度供给落地的实际举措,即以建设"五融合"为重要特征的高水平产业学院为抓手,分析了高职产业学院"五业"横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学理逻辑及其长效机制的建构,以此有力促进产业学院的课程、教师队伍的改革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永亮 张翔 郝平
针对高职院校高技能、高素质"双高并重"人才培养目标与目前存在的文化育人理念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评价无标准等问题的错位失衡,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构建文化育人实践运行体系,探索形成了高职院校"六融合五贯通"文化育人模式,初步解决了工科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软、弱、虚、散"等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育人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敏 刘春艳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积极完善。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究并创新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转变山东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国民
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自身规律探讨了中高职贯通的必要性,并从生源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展现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后续实践与研究作了展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恰恰
培养组织体系化、成长方式多元化、技能提升模块化、激励导向正向化、人才管理网络化。高技能人才是员工队伍的核心与骨干,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山矿公司")通过高技能人才"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雪姣 雷建龙
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贯通的3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解读了3种模式的内涵,分析了"3+3"模式"技能导向,考试选才,普遍适用";"3+2"模式"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五年一贯制"一个主体,一贯五年,一体化运转"的特点与优势,在对三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提升衔接贯通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贯通模式,根据模式的不同合理设置课程,合理规划布局衔接的专业,严格论证审核衔接模式与试点专业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玲 李忠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贯通式培养。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培养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健 陈建军
创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只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2010年,上海启动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初中生参加中考之后进入中职学校,经过中职和高职的贯通培养,以高职文凭毕业。2011年,在对原有培养方案优化基础上,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招生人数。上海市教委明确提出,贯通培养的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靖
贯通培养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贯通培养试验在职普两种教育体系之间建立融通的桥梁。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高端技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结合贯通培养特点,对贯通物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试验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颖 蒋鲲 吴华洋 范大伟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学校定位、办学基础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分期进行、稳步推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地方综合性大学肩负着服务当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担。如何科学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动向,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区域教育改革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夏文先 姚多忠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素质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教育各要素间的贯通,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素质本位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湖滨
研究"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现行教育教学体系模式的对接融合,一要校准"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现行教育教学体系模式对接融合的价值取向;二要筹划"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现行教育教学体系模式对接融合的战略对策;三要研究"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对接融合的基本策略;四要探讨"五位一体"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对接融合的基本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奎武 边巍 孙铁波
根据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服务域,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对接,学校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企业为培养学生提供资源和实践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乔宇淇 马琳
围绕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从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与产业对接以及打造共享型产教融合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探索和创新在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改革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