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2)
2023(12331)
2022(9764)
2021(9008)
2020(6681)
2019(14895)
2018(14377)
2017(26085)
2016(14068)
2015(15469)
2014(15130)
2013(14609)
2012(14035)
2011(12724)
2010(13119)
2009(12011)
2008(11971)
2007(10831)
2006(9876)
2005(9264)
作者
(39761)
(33293)
(33021)
(31266)
(21315)
(15855)
(14847)
(12800)
(12643)
(11993)
(11387)
(11215)
(10734)
(10670)
(10452)
(10343)
(9778)
(9666)
(9588)
(9308)
(8411)
(8031)
(7987)
(7650)
(7524)
(7451)
(7427)
(7360)
(6723)
(6569)
学科
(63445)
经济(63379)
管理(40793)
(38942)
(31353)
企业(31353)
中国(22890)
地方(20959)
(19128)
业经(17834)
方法(16359)
技术(15972)
农业(13404)
(13058)
银行(13044)
(12902)
金融(12899)
(12845)
(12791)
理论(12446)
数学(12408)
(12306)
数学方法(12209)
(11773)
(11607)
地方经济(11503)
技术管理(10918)
环境(10242)
教育(10150)
(9854)
机构
学院(198271)
大学(194190)
(81441)
经济(79571)
研究(73971)
管理(70240)
理学(58323)
理学院(57571)
中国(57013)
管理学(56653)
管理学院(56256)
科学(43130)
(42789)
(38318)
(36597)
中心(33059)
(33028)
研究所(32766)
(30296)
(30059)
师范(30011)
财经(28699)
北京(27776)
(27465)
(27202)
(25891)
业大(25131)
经济学(25069)
师范大学(23951)
技术(23586)
基金
项目(125336)
研究(99416)
科学(99082)
基金(86259)
(74305)
国家(73522)
社会(62959)
科学基金(62794)
社会科(59462)
社会科学(59451)
(51842)
教育(45957)
基金项目(44270)
(42521)
编号(41266)
自然(35923)
自然科(35057)
自然科学(35049)
成果(34666)
自然科学基金(34379)
(33835)
资助(33072)
课题(31352)
(29585)
重点(29214)
发展(27888)
创新(27664)
(27384)
(26430)
(26079)
期刊
(104737)
经济(104737)
研究(67524)
中国(51541)
教育(34865)
管理(31030)
(30391)
(28489)
学报(27032)
科学(26957)
(23456)
金融(23456)
大学(21396)
技术(20788)
农业(20709)
学学(19635)
业经(18637)
经济研究(16975)
财经(14406)
问题(12979)
(12695)
(11118)
职业(10974)
科技(10954)
(10696)
论坛(10696)
图书(10603)
技术经济(9936)
(9716)
商业(9705)
共检索到328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实际而作出的论断、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三新”发展观,“三新”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均具有重大作用,如以“三新”发展观引领共同富裕是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中形成的经济发展观、财富共享观和政治经济学创新的人民观等理论逻辑,这就决定了其实践必然能够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且其也具有引领共同富裕的优势,如其具有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优势、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和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引领优势。基于此,应在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方案:以新发展阶段的方位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优势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升平  吴雅秋  
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理论、历史、制度的逻辑联系,彰显了新发展阶段发展民营经济与促进共同富裕之间的一致性。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为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还存在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瓶颈。推进民营经济为促进共同富裕作贡献,必须实现民营经济发展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优化民营经济合理布局,为实现全民共享服务;必须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必须实现民营经济从不充分发展到充分发展,使民营经济提供更广泛的共建机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新型“三权分置”制度。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基于农民发展能力的视角,集体所有权是生存保障能力的体制载体,承包权是生产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经营权是财产收益能力的产权载体。“三权分置”改革能够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低成本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并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前,“三权分置”改革面临集体所有权虚化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承包权固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流转与贫富差距强化的困境。应当强化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亚莉  姚星垣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发展,既面临“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来看,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定位、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功能。为此,需要明确“三步走”的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创新推进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和社会治理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文武  苗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之中,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再次凸显了推进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上,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的科学内涵基础上,展开对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研究,这种内在逻辑可以从“四大作用”进行解释,即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生产力发展作用、社会保障强化作用、精神文明提升作用;在实践上,需要结合第三次分配出现的新特点与社会共同富裕的新要求,充分把握第三次分配的实践要义,积极推动“四个拓展”,即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客体、功能、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新发展阶段第三次分配,从而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小丽   周梦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满东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会成   彭波丽  
本文阐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概念与优势属性,厘清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梳理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经历的概念萌芽、理论探索、政策实践、正式实行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个人养老金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存在的五点主要障碍,并结合国际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通三支柱间制度衔接与账户转移接续、健全退出机制与提前支出条件、改革税收优惠模式与力度、开发产品与放宽投资渠道、加强宣传和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丹霞  王兴  
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体两面,两者辩证统一、互为前提、同向同行。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为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共同富裕夯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职业教育通过助力“人人成才梦”、实现“区域发展梦”、打造“技能强国梦”,为实现富裕和促进公平提供直接支撑。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职业教育还需要从提升内部动力机制、完善自身形态结构和提高对外开放融合水平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