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9955)
2022(8112)
2021(7392)
2020(5675)
2019(12958)
2018(12611)
2017(22904)
2016(12553)
2015(13878)
2014(13820)
2013(13200)
2012(12466)
2011(11444)
2010(11797)
2009(10650)
2008(10595)
2007(9764)
2006(8921)
2005(8473)
作者
(35046)
(29117)
(29021)
(27694)
(18645)
(14005)
(13160)
(11229)
(11111)
(10688)
(10031)
(9726)
(9564)
(9266)
(9229)
(9019)
(8585)
(8583)
(8491)
(8379)
(7381)
(7186)
(7136)
(6789)
(6714)
(6554)
(6554)
(6513)
(5983)
(5759)
学科
(54393)
经济(54338)
管理(30242)
(26601)
地方(21188)
中国(20843)
(19203)
企业(19203)
(16833)
业经(14081)
方法(12498)
农业(11781)
地方经济(11448)
(10831)
(10582)
(10505)
金融(10504)
(10132)
银行(10121)
数学(10086)
(9953)
数学方法(9898)
(9818)
(9732)
(9573)
贸易(9557)
(9147)
教育(9120)
环境(8680)
理论(8252)
机构
学院(168904)
大学(168342)
(67671)
经济(66023)
研究(65479)
管理(56592)
中国(49793)
理学(46512)
理学院(45867)
管理学(44911)
管理学院(44570)
科学(38732)
(37849)
(33589)
(33313)
研究所(29632)
中心(29167)
(29043)
(28240)
(27419)
师范(27177)
北京(24745)
(24270)
财经(24212)
(23937)
业大(22827)
(21737)
农业(21505)
师范大学(21277)
(21147)
基金
项目(105622)
研究(84123)
科学(82265)
基金(71301)
(61137)
国家(60509)
社会(51699)
科学基金(50981)
社会科(48921)
社会科学(48909)
(44225)
教育(39255)
基金项目(36473)
(36300)
编号(35642)
成果(31488)
(29823)
自然(29132)
自然科(28435)
自然科学(28427)
资助(28181)
自然科学基金(27859)
课题(27533)
重点(24638)
发展(24509)
(24049)
(23227)
(22595)
(22084)
(21574)
期刊
(88736)
经济(88736)
研究(59693)
中国(48414)
教育(33076)
(28329)
(25590)
学报(24957)
管理(24476)
科学(22688)
大学(19918)
(19759)
金融(19759)
农业(19519)
学学(17415)
技术(16009)
业经(15854)
经济研究(14404)
图书(12589)
财经(11930)
问题(10979)
(10474)
(10446)
书馆(9614)
图书馆(9614)
(9449)
(9087)
论坛(9087)
职业(8898)
(8714)
共检索到291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江   张可  
“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十余个年头。这期间,尽管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诸多重大而深远的事件和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却始终如一地向前迈进,成为国际合作中的时代典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项目合作的具体实践过程,更是一个制度合作的不断建构过程。其既承载了历史所赋予的文化传统,又彰显了时代所蕴含的制度生命力。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能源合作极好地反映了这种制度建构的过程和优势。无论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的建立,还是能源治理观的变革,都充分凸显了这一点。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应着眼于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通过创新性地运用涉外法治,保障“一带一路”更高质量地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林  
地方高校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教育举办者的普通本科院校。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地方高校不再仅仅是中央各部委所属大学的补充,而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社会功能也发生了较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大文  
环境价值是社会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环境问题的实质仍然是路径取向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意义的选择问题。加强环境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需要我们积极引导,统筹兼顾,促进利益整合与共享,推进区域和谐发展及环境价值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青合  钟秋波  
当一个社会只能以动态的方式才能保持稳定,亦即当它需要不断地增长、加速、创新才能维持现有制度状态时,它就是现代社会了。~([1])今天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前所未有的:拥有大学文凭并不能保证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尤其当你的技能是可以外包或由计算机程序模拟时。~([2])从现实情况看,社会发展加速状况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毋庸赘言,自主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质,它强调个体应该享有自主性,现代社会可谓是人自主性觉醒的时代。
关键词: ChatGPT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立军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方民生研究员所著《发展环境与战略抉择》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这是他继《经济增长与运行》之后的第二本研究文集。这本文集的最大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现实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观察问题的新理念,以及解决这些难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其特点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先进  吉有余  
"双一流"建设给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地方高校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实现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从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备、社会服务能力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克勇  方健华  王新国  
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走向深度融合,是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江苏职业教育自身演进与嬗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深度融合的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主要是在办学方向、发展方式、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的等方面进行多重要素的重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铁明  
新的国家政策与环境的变化,在给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这些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民办教育大发展之必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后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但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协调呈现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从空间角度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城乡区域都要富裕,也即全域共富。在新形势下,应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作为主基调,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统筹力度,寻求面向全域共富的战略新举措。要按照政策精细化、措施精准化的要求,重构国家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构建全国统一规范、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雨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其动因除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内部动因要素外,对外开放引进的外部竞争要素亦功不可没。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总量和种类颇丰,拥有及其广阔的国内市场。从理论上讲,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似应以发展和扩大内需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为辅,如同美国、德国等大型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模式那样。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静和  
通过对中国南方集体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基本态势的分析,指出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带有综合的结果。在探讨新起点的经济发展时,以发展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确立林业为林区建设的基础产业,以工业化提高林区产业结构层次,以城镇化改善林区城乡结构,是中国南方集体林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晓兵  温小霓  
医疗保险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十年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却陷入了尴尬的境界: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所以要借鉴国外典型医疗发展模式,来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国医疗发展的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波  
高等教育管理学最具核心价值的学科特征,就在于将高等教育管理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各种关系和各种问题进行抽象,从而形成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认识。与之相悖的是,教育的复杂性、高等教育管理学与高等教育管理概念范畴的混淆,以及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内外部作用力关系失衡的机能性障碍,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