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1)
- 2023(9038)
- 2022(7683)
- 2021(7279)
- 2020(6107)
- 2019(14080)
- 2018(14017)
- 2017(25955)
- 2016(13655)
- 2015(15277)
- 2014(14293)
- 2013(14258)
- 2012(12988)
- 2011(11384)
- 2010(11599)
- 2009(10722)
- 2008(10688)
- 2007(9571)
- 2006(8510)
- 2005(7610)
- 学科
- 管理(52282)
- 业(48865)
- 济(46447)
- 经济(46403)
- 企(41610)
- 企业(41610)
- 方法(16542)
- 技术(16141)
- 财(14521)
- 中国(14097)
- 业经(13093)
- 地方(12882)
- 数学(12710)
- 农(12678)
- 数学方法(12494)
- 技术管理(11962)
- 制(11797)
- 理论(9838)
- 务(9507)
- 财务(9469)
- 财务管理(9444)
- 划(9337)
- 银(9066)
- 银行(9056)
- 策(8848)
- 企业财务(8833)
- 农业(8564)
- 行(8564)
- 贸(8498)
- 贸易(8488)
- 机构
- 大学(172776)
- 学院(172576)
- 管理(73779)
- 济(67231)
- 经济(65393)
- 理学(61153)
- 理学院(60455)
- 管理学(59639)
- 管理学院(59227)
- 研究(55286)
- 中国(46003)
- 京(38126)
- 财(33148)
- 科学(32488)
- 江(29432)
- 中心(27304)
- 所(25964)
- 财经(24178)
- 北京(23928)
- 州(23860)
- 范(23630)
- 师范(23457)
- 研究所(23085)
- 农(22171)
- 业大(21948)
- 经(21807)
- 院(20937)
- 技术(19418)
- 商学(18857)
- 省(18842)
- 基金
- 项目(113916)
- 科学(90801)
- 研究(88384)
- 基金(80870)
- 家(69047)
- 国家(68394)
- 科学基金(60421)
- 社会(55917)
- 社会科(52853)
- 社会科学(52834)
- 省(46451)
- 基金项目(43514)
- 教育(40046)
- 划(37962)
- 自然(37789)
- 自然科(36952)
- 自然科学(36946)
- 编号(36716)
- 自然科学基金(36302)
- 资助(30585)
- 成果(30106)
- 创(29770)
- 创新(26749)
- 课题(25525)
- 重点(25137)
- 发(25093)
- 部(23808)
- 项目编号(22992)
- 国家社会(22541)
- 制(22085)
共检索到284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洪道鉴 朱轶伦
开展可再生能源调度服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迅猛增长,成为未来电源发展的重点。截至201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6.5亿k W,同比增长14%,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对负荷预测、电力平衡影响较大,且增加了常规机组的调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接入 管理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丽梅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而技术创新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利用欧盟1991—201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欧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效应主要通过政府政策、金融发展的推动来实现。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这种空间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显著。空间模型的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政府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创新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这可能意味着通过需求间接引致创新且弱化市场机制的政策将难以持续,构建具有直接驱动效力且更加市场化的政策支持机制至关重要。此外,欧盟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影响,间接融资市场作用有限。这表明,绿色债券、碳金融市场等直接融资机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创新的有效手段,中国应进一步构建更加清晰明确的能源与气候共同愿景,强化省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营造互利共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格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南 李济宇
通过专利引用网络测度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可再生能源企业持续创新与产业技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影响力与企业持续创新有正相关关系。在不同产业中,可再生能源产业中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影响力对企业持续创新的依赖度更高,这体现了产业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 眭纪刚 张汉威 王欣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传统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目前政府已开始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发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主,其中三大计划的资金投入占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经费的绝大部分,但是该投入占全国研发总经费的比例较低。受传统科研体制的影响,中国企业较少参与可再生能源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以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为主,技术示范与推广活动相对不足。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政府资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跃洲 李平
文章依托新熊彼特主义创新理论,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历次技术革命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在此基础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能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研究表明:(1)工业革命以来的5次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都是新旧技术体系竞争的结果。具备通用性、渗透性和网络性特征的关联技术领域同时出现激进式创新会引发技术革命,形成新的主导技术体系,支撑新一轮经济长周期。(2)新技术体系通常以能源动力技术为核心,涵盖原材料、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领域;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率先表现为社会生产消费组织模式的深刻变化,并受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涟蕊 冯婉怡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基于分位数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9个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行业碳减排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碳减排效果与行业特征、区域环境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地,低碳排放行业率先发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重工业、能源生产相关行业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未见显著抑制作用,与居民生活、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碳排放不减反增。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的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强化。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转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与产业的差异化应用、注重居民低碳行为引导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入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为针对性制定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行业碳减排 碳排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张振源
本文基于欧盟碳市场(EU ETS) 20个参与国可再生能源专利的面板数据,结合自主构建的基于欧盟碳排放权配额(EUA)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碳金融指标,研究了碳金融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EU ETS在完成减排目标的同时,已经发挥出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为碳强度更低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其减排的经济补偿,并进一步引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碳金融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主要发生在一次能源消费行业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且对高质量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碳金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庆龙 饶蕾
根据负二项式模型,采用1990~2011年OECD国家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可再生能源创新的决定要素。通过划分具体可再生能源种类及对比主要经济体,发现原油价格、研发投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是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此外,尽管美国的累积创新程度最高,但近些年开始落后于日本;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推动欧盟和美国的创新,但对日本没有显著作用;风能和太阳能创新受这些因素的显著影响,而水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创新相对较少受其影响。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创新 原油价格 研发投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凡 朱缤绮 孙颖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促进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已有研究多从国内经济因素探讨环境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少从制度层面以及开放的国际视域开展研究。本文利用1998—2016年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引入政策强度计量政策严格性,探索国内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其次选用制度质量作为制度环境优劣的度量指标,探讨制度因素对环境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国内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期;(2)国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早于国内环境政策,国外环境政策的"政策溢出"效应存在;(3)制度质量正向调节国内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制度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强环境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中国进一步优化环境政策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张振源
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中国碳市场行将启动之际,研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对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国家-时间-可再生能源种类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EU ETS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EU ETS显著促进了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在EU ETS的三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更加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免费配额比例的不断下降、配额分配方法从历史法向标杆法的转变有效放大了EUA的价格信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杨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与政府环境政策相比,市场力量是否能更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本文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世界领先、政府环境政策实施较早以及能源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欧盟为研究对象,结合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面板回归方法研究政府政策和市场竞争对欧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影响。研究发现:①政府环境政策和市场竞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为正向,即两者能有效诱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②政府环境政策和市场竞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政府环境政策强度加大,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逐渐递减,即环境政策对创新的诱发作用是有限的。随着能源市场竞争程度加深,市场竞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增加,即市场竞争对创新的诱发作用是有效且持续的。③通过将各成员国现状与门槛值进行比较,发现欧盟现阶段环境政策强度处于过高的门槛区间,市场竞争强度处于较为合适的门槛区间。④进一步研究更有针对性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发现不同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实现能源转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世龙 缪军翔
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海洋大国利用海洋优势资源,降低煤炭、石油等易造成污染的传统能源使用比例,削减大气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具有多路径的特点,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方面的技术路径创新。各技术路径的创新成熟程度差异很大,本文从技术创新走在前列国家的实践活动出发,对各个技术创新路径的成熟程度及发展阶段进行评价。
关键词:
海洋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评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翁章好 陈宏民
购电法、招标制和配额制是可再生能源政策领域的争议焦点。文章评估它们用于实现一定可再生能源目标的效果和成本,方法是在它们具有等价性的理想情形中逐步加入现实内容。结果发现:理想的分阶段实施并不改变三种政策的等价性;但由于购电法难以频繁调整价格,配额制难以为每期项目设置独立市场,这导致它们用于实现一定可再生能源目标时,招标制的成本最低,配额制次之,购电法最高。
关键词:
购电法 招标制 配额制 效果 成本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勇 马吉明 朱守真 栗楠
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总结了2020年中国各类电力装机容量,对比了中国与世界的电力“绿色程度”,提出了可用于模拟计算梯级水库群水电调峰能力的一种方法,给出了进行多电源互补的过程,通过对黄河上游梯级电站的模拟,获得了青海省在2030规划水平年逐月的调峰电量和电网多能互补分析结果.负荷的逐月平衡分析表明:丰水年份,风电和光伏发电产生较多弃电,而平水年、枯水年的发电能力与电网负荷需求基本匹配.典型日逐时多能互补分析表明:丰水年夏季,风电、光伏入网将导致负荷峰谷差变大,风、光产生较多弃电;枯水年冬季,水电和火电的电量与调峰能力不足,需要从外网购电,但这同时会导致弃光和弃风.青海电网应推动储能建设及其他电源的建设,秉持电网基荷电量和调峰能力建设并重,以减少网内弃电和外网购电.该文所介绍的水库群电力调节能力模拟方法和多能互补过程可用于其他电网,所得结论对青海的电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电调峰 多能互补 风电 光伏 抽水蓄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宏伟 秦光宇 王玲湘 刘敦楠
电力市场体制下绿色能源的市场激励政策主要分为电量激励与价格激励。其中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绿色交易证书的引入构成了电量激励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针对国内外交易系统现状和现行支持政策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碳排放与绿证市场的交易情况,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其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在我国碳排放交易现行政策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现状下,对碳排放和绿色证书交易市场进行情景仿真推演。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和绿色证书交易具有开发潜力,对于电力市场建设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