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0)
- 2023(7854)
- 2022(6475)
- 2021(5823)
- 2020(4815)
- 2019(10725)
- 2018(9967)
- 2017(18375)
- 2016(10812)
- 2015(11751)
- 2014(11437)
- 2013(10818)
- 2012(9919)
- 2011(9045)
- 2010(8939)
- 2009(7708)
- 2008(7739)
- 2007(6679)
- 2006(5707)
- 2005(4768)
- 学科
- 济(37652)
- 经济(37599)
- 管理(26898)
- 业(26426)
- 企(20117)
- 企业(20117)
- 方法(18670)
- 数学(16720)
- 数学方法(16553)
- 中国(13496)
- 农(11621)
- 学(10258)
- 财(9593)
- 业经(8598)
- 贸(8337)
- 贸易(8337)
- 农业(8158)
- 易(8118)
- 技术(7389)
- 理论(6842)
- 环境(6407)
- 地方(6232)
- 制(6014)
- 务(5842)
- 财务(5839)
- 财务管理(5830)
- 企业财务(5592)
- 银(5580)
- 融(5579)
- 金融(5578)
- 机构
- 学院(152441)
- 大学(151487)
- 济(57602)
- 经济(56530)
- 研究(54596)
- 管理(53682)
- 理学(48101)
- 理学院(47424)
- 管理学(46378)
- 管理学院(46110)
- 科学(37545)
- 中国(36411)
- 农(36134)
- 京(31289)
- 所(29608)
- 业大(29481)
- 农业(29246)
- 研究所(27872)
- 财(24088)
- 中心(23689)
- 江(22562)
- 范(22038)
- 师范(21663)
- 财经(20435)
- 技术(20322)
- 农业大学(19941)
- 院(19251)
- 经(18793)
- 北京(18748)
- 经济学(18306)
- 基金
- 项目(112639)
- 科学(89097)
- 基金(82528)
- 家(75992)
- 研究(75752)
- 国家(75325)
- 科学基金(62814)
- 社会(48728)
- 社会科(46183)
- 社会科学(46171)
- 省(44895)
- 基金项目(44401)
- 自然(43050)
- 自然科(42135)
- 自然科学(42116)
- 自然科学基金(41392)
- 划(39880)
- 教育(38330)
- 资助(32542)
- 编号(29343)
- 重点(26798)
- 部(25390)
- 发(24336)
- 创(23827)
- 计划(23238)
- 科研(22434)
- 创新(22314)
- 课题(21900)
- 成果(21540)
- 教育部(21369)
共检索到20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纪珽 梁琳
本文运用指标法和回归法,对我国代际职业流动与继承状况的模式、影响因素和声望获得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虽然总体上我国的代际职业继承性较强,但是两性代际职业流动模式存在差异,男性的平均继承性更高,女性的平均流动性更高,而且这种现象在各影响因素分层中普遍存在;(2)父亲位于低职业地位时,男性比女性更易摆脱其低阶层的家庭背景;(3)城镇家庭背景、沿海地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非农业户口性质、年龄段的增加和已婚状况相对而言均对子代代际流动和向上流动具有正的整体作用;(4)女性可以从上述前四种因素中获得比男性更大的有效作用,实现更大程度的代际流动和向上流动,但是年龄段和婚姻状况会抑制女性代际流动,并且结婚对女性向上流动有明显的反作用;(5)平均而言,女性能比男性取得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性别因素在代际间职业流动中的特定作用。
关键词:
代际职业流动 职业继承 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超恩 符平 敬志勇
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被部分学者概括为"三高一低"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受能力低。本文利用全国性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代际差异的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三高一低"特征不足以解释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群体未婚比例高,子女数量少,家庭负担小,且更加注重职业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职业的向上流动实现自我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尹玉琳
本文选取职业和收入两个指标,研究代际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地位准入差异以及地位结构差异。实证结果发现:中产阶层的代际流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代际职业继承指数高于女性,同时代际流入指数以及流出指数低于女性,女性代际职业向下流动的风险更高;在代际职业流动方向相同时,在低收入区间女性所占人口比例高于男性,在高收入区间女性所占人口比例低于男性,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代际职业继承时女性能够利用父辈资源能够改善"地位结构差异",而子女发生代际职业流动时,女性无法有效的整合父辈资源扭转劣势地位,表现为代际收入差距更加突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 陆根书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层次的14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起薪的平均数只有男生起薪平均数的90.2%。人力资本变量、家庭禀赋变量、劳动力市场就业特征变量,尤其是人力资本变量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缩小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毕业生起薪 性别差异 性别歧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实 杨修娜
文章利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工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对我国15个城市的农民工进行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农民工性别间的工资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小时工资都低于男性农民工。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农民工之间的工资差异、小时工资差异主要是由性别歧视以及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引起的,而对于那些年轻、低学历、无工作经验的农民工来说,性别歧视的影响更严重。
关键词:
农民工 性别工资差异 分解分析 歧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刘珊 钟宇平
本文应用对我国三省一市90所中学10909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性别差异已不大,但专业选择中的性别隔离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家庭存在的"男孩偏好"倾向、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传递模式、家庭资源的不充裕等因素是造成高等教育需求中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性别刻板印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高等教育需求 专业选择 性别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际 尹海洁 曲鹏
文章以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流动时间与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强调节效应,对流动时间、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弱调节效应。说明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效正向影响其社会参与,婚姻会使其社会参与度明显降低。
关键词:
流动人口研究 社会参与度 社会性别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际 尹海洁 曲鹏
文章以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流动时间与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强调节效应,对流动时间、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弱调节效应。说明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效正向影响其社会参与,婚姻会使其社会参与度明显降低。
关键词:
流动人口研究 社会参与度 社会性别差异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吕之望 李翔
代际收入流动反映的是在更长时间跨度内的机会是否公平的问题,它把收入分配的研究推向深入。本文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调查2006和2011年的样本数据,利用标准的分解方法,研究代际收入流动的性别差异。经过分析发现,首先,父辈收入对女儿收入的影响大于父辈对儿子的影响;同时,从代际收入的传递渠道来看,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总体而言,父辈人力资本比社会资本对儿子收入影响的程度大,而父辈社会资本比人力资本对女儿收入影响的程度大。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代际收入流动 CHNS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吕之望 李翔
代际收入流动反映的是在更长时间跨度内的机会是否公平的问题,它把收入分配的研究推向深入。本文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调查2006和2011年的样本数据,利用标准的分解方法,研究代际收入流动的性别差异。经过分析发现,首先,父辈收入对女儿收入的影响大于父辈对儿子的影响;同时,从代际收入的传递渠道来看,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总体而言,父辈人力资本比社会资本对儿子收入影响的程度大,而父辈社会资本比人力资本对女儿收入影响的程度大。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代际收入流动 CHNS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占国
基于全国17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检验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等相关变量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校层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起薪的影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重点高校的学历对女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此外,工资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是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起薪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周耿 易斯琦
以传统口碑效应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提出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者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感知风险和接收者专业强度,且这些因素均受性别的调节和影响。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传播者的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和感知风险对在线口碑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接收者的专业强度对在线口碑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接收者的性别对关系强度与口碑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越高,对男性接收者的口碑传播效果越好,但传播者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感知风险和接收者专业强度对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不受性别的显著调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文一
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两性的职业分布结构与收入进行了描述分析,指出在不同的职业间两性收入差距的表现不完全相同;采用Appleton模型进一步对两性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结论是两性收入差距主要是职业内因素造成的,职业间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两性收入差异中歧视性因素仍然较大。认为在职业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为重要,同时应加大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减少对女性的歧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可慧 马启鹏
老年人在教育需求上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调查发现,女性学员相较于男性学员在基本特征上呈现出低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以及退休前职业的趋管理化现象;课程选择上,女性学员青睐"休闲娱乐型课程",男性学员倾向"素质提升型"和"技能培训型"课程。现行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障机制、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与性别刻板印象、教育认知偏差与教育资源缺乏、个体的心理差异与先前知识储备等是造成老年教育课程选择性别差异的原因。为实现人人皆学的积极老龄化社会,应从社会、学校及个人三个层面,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扩大老年教育的课程供给、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等途径破解老年教育性别失衡问题。
关键词:
老年教育 性别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璐 左冬梅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纵向调查数据,从性别的视角研究农村老年人医疗支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有医疗支出的农村女性老人的比例高于男性老人,但女性老人的支付水平较低。进一步分年龄队列的分析发现,医疗支出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低龄老年阶段住院支出的性别差异。分性别的T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老人的医疗支出更多取决于自身的潜在因素,而女性老人的医疗支出则更多依赖于家庭和子女支持等诱发因素。
关键词:
医疗支出 农村老年人 性别 代际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