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9)
- 2023(14650)
- 2022(12693)
- 2021(12091)
- 2020(10045)
- 2019(23471)
- 2018(23426)
- 2017(44073)
- 2016(24566)
- 2015(27734)
- 2014(27906)
- 2013(26492)
- 2012(24203)
- 2011(21464)
- 2010(21258)
- 2009(18743)
- 2008(17952)
- 2007(15465)
- 2006(13186)
- 2005(11191)
- 学科
- 济(88639)
- 经济(88540)
- 管理(66306)
- 业(61907)
- 企(51825)
- 企业(51825)
- 方法(44999)
- 数学(39549)
- 数学方法(38970)
- 中国(27260)
- 农(23580)
- 教育(23025)
- 财(23022)
- 学(21575)
- 业经(19592)
- 理论(18340)
- 地方(16769)
- 农业(15818)
- 技术(15392)
- 务(15088)
- 财务(15019)
- 财务管理(14988)
- 贸(14699)
- 贸易(14694)
- 易(14266)
- 企业财务(14227)
- 制(14151)
- 和(13971)
- 环境(13501)
- 划(12245)
- 机构
- 大学(332872)
- 学院(327628)
- 管理(130372)
- 济(122050)
- 经济(119210)
- 理学(114397)
- 理学院(113110)
- 管理学(110839)
- 管理学院(110223)
- 研究(106426)
- 中国(73726)
- 京(70995)
- 科学(66455)
- 财(54457)
- 范(51474)
- 所(51353)
- 师范(51066)
- 中心(49391)
- 业大(48756)
- 农(48671)
- 研究所(47312)
- 江(46972)
- 财经(44993)
- 北京(44833)
- 师范大学(41848)
- 经(41230)
- 教育(39710)
- 院(39168)
- 州(38060)
- 农业(37771)
- 基金
- 项目(234183)
- 科学(185779)
- 研究(175859)
- 基金(168620)
- 家(145902)
- 国家(144579)
- 科学基金(124987)
- 社会(108673)
- 社会科(102748)
- 社会科学(102720)
- 省(91800)
- 基金项目(89649)
- 教育(87247)
- 自然(81509)
- 自然科(79650)
- 自然科学(79627)
- 划(79012)
- 自然科学基金(78139)
- 编号(74042)
- 资助(69272)
- 成果(60686)
- 部(52973)
- 重点(52950)
- 课题(52064)
- 发(49631)
- 创(48780)
- 教育部(46315)
- 项目编号(45895)
- 创新(45202)
- 大学(45083)
- 期刊
- 济(123477)
- 经济(123477)
- 研究(99511)
- 中国(63297)
- 教育(63102)
- 学报(50549)
- 科学(46152)
- 管理(45247)
- 农(42677)
- 财(41010)
- 大学(39854)
- 学学(36127)
- 技术(32993)
- 农业(29960)
- 融(23577)
- 金融(23577)
- 财经(21171)
- 业经(20722)
- 经济研究(19585)
- 图书(18999)
- 经(17990)
- 问题(15943)
- 职业(15723)
- 理论(15493)
- 科技(15312)
- 技术经济(14949)
- 业(14941)
- 版(14719)
- 实践(14343)
- 践(14343)
共检索到464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邸玉娜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作用机制。当前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呈现U型曲线特点,90年代出生的居民面临的代际收入弹性较高,即代际流动性较低。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代际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父代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性质会通过影响子代个体特征变量的边际系数对子女的收入产生间接影响。教育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但实证分析表明,父代的职业对子女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机会的不平等阻碍了代际流动。因此,政策改革应当保障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从而推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教育收益 机会平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教育政策是保证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机制。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考察了1986年《义务教育法》和1999年大学扩招两项重要教育政策对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子代之间的教育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然后,从代际教育相对流动性和绝对流动性的角度,分别考察了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两项政策均没有明显提高农村教育代际相对流动性水平,但显著提高了绝对流动性水平。两项政策的实施确实促进了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子代教育高于父代教育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但两项政策并没有降低子代教育和父代教育的代际相关性,即相对流动性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善。基本政策内涵是需要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支出,降低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鸽 司海平
不平等在代际间传递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考察计划生育对代际不平等传递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本文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条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计划生育通过缩小家庭规模促进了个体向上代际流动。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家庭规模效应在男女、城乡之间存在异质性。最后,我们对家庭规模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一方面兄弟姐妹通过减少个体受教育年限降低了个体向上流动的可能,另一方面兄弟姐妹作为个体的社会资本,兄弟姐妹越多,其向上流动的概率越大。本文为深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鸽 司海平
不平等在代际间传递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考察计划生育对代际不平等传递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本文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条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计划生育通过缩小家庭规模促进了个体向上代际流动。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家庭规模效应在男女、城乡之间存在异质性。最后,我们对家庭规模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一方面兄弟姐妹通过减少个体受教育年限降低了个体向上流动的可能,另一方面兄弟姐妹作为个体的社会资本,兄弟姐妹越多,其向上流动的概率越大。本文为深入理解代际不平等传递的微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事后客观评估计划生育的政策后果提供了微观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城乡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发现:研究生教育与更高的工资水平直接相关,与大学教育相比,接受研究生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女性、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36.4%、39.3%、32.1%、17.3%以及41.9%;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在性别与户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男性、农业户籍以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女性、非农户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概率值要高出1、2.2以及2.9个百分点;在纠正了接受研究生教育决策中的自选择问题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得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约为34.8%~40%。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机会供给、教育财政补偿、人才培养动态调整三个维度,提出了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社会经济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炜 郭曼曼 王伟同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的父子两代教育信息,构建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教育代际流动指标,测度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教育代际公平,并将其与城市宏观数据和微观个人数据匹配,研究了城市教育机会公平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城市中绝对教育代际流动指标介于8.75—19.27之间,反映了各地区间在教育代际公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偏误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城市教育代际不公平程度会显著降低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学历父代的高学历子代群体中。机制分析表明,自评经济地位和贫富差距是教育机会公平影响社会信任的重要传导机制。本文从代际流动视角证明了推动教育机会公平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社会信任水平,这不仅阐释了教育代际公平的重要性,也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信任提供了可行的改革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熙 陈宗胜
稳增长保就业是当下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工作。创业在增加工作岗位、改善基本民生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代际流动所体现的社会机会均等程度对居民的创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全国有代表性的CGSS数据和CFPS2018微观调查数据,在对地区代际流动水平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探究其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代际流动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家庭创业概率,并且这种正向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东西部地区,对农村居民和生存型创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当地区代际流动水平较高时,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开放的社会结构更加强调个人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有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和信任水平,促进社会资本积累,同时,显著改善的外部创业环境增强了居民创业的自我效能感知,从而提升了个体及家庭的创业概率。
关键词:
机会均等 代际流动 社会资本 创业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幽
提高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增强其消费弹性是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CMD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在不同人口流动状态下的家庭中,代际收入差距与消费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代际收入差距对半流动家庭的消费弹性影响更大,代际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半流动家庭消费福利的增长。相反,在具备高收入特征且市民化程度较高的流动家庭中,代际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弹性的负面影响较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敬水 支帅帅
引入户籍流动、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职务流动等核心变量及其交互项,对Mincer收入模型进行了扩展,对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户籍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籍流动与受教育年限、性别交互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不平等。(2)子辈与父辈的受教育年限越长,子辈的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现教育流动的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其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3)子辈与父辈的职业等级越高,子辈的收入水平越高;职业向上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等级与职业向上流动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回报的收入效应,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不平等。(4)职务等级与职务向上流动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现代内职务向上流动的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其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此外,健康状况、社会保险、组织成员对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雨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纵向视角的代际流动理论和横向视角的机会不平等理论,对目前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索。运用代际流动理论模型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改进和机会不平等理论的系数衡量及夏普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总体为0.196,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性别之间代际流动系数差距随年龄组减小而增大,女性教育"底部持久性"和男性教育"顶部持久性"的凸显共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性别差异。此外,性别因素贡献率也随父母教育背景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低等教育家庭性别差异最为严重,其影响仅次于户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晶
本文从中等收入家庭与农村低收入家庭对子代教育投资差异巨大以及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两个经典的社会现象出发,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03年及2013年的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父辈教育水平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其一,教育水平与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二,父辈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居民收入分化的重要原因,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高教育水平家庭与低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子代教育的投资意愿产生明显分化;而教育投资意愿的分化又会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最终导致不同教育水平个体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因此,政府应坚定教育投入均等化的立场,在公共教育层面,努力实现不同区域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平衡,在资源再分配层面,将教育资源向父辈教育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倾斜,努力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教育 机会不平等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凌 左萌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前后我国贸易模式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利用微观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上述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二:第一,我国加入WTO后,低技术工人密集部门的关税降低幅度大于高技术工人密集的部门,从而使得低技术工人对高技术工人的相对劳动回报降低;第二,上述现象通过S-S定理阐明的产品价格和要素回报之间的影响机制,加剧了我国不同技术层次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入WTO是加剧我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收入不平等 技术升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萌 邢琳培
基于2014—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环境规制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平均收入下降约8%。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负面效应在东西部地区、污染行业和低技能劳动力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长和劳动生产率,对其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农业流动人口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不同,使用分组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其收入分布的影响,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中间收入水平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而提高了收入位于最高分位数上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姜正和 陈震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疾病风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而疾病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信贷约束带来的流动性约束是这种过度敏感性的重要源泉。具体而言,疾病风险和信贷约束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会降低购房等一次性支出金额较大的消费项目。虽然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风险给消费者带来的冲击,但是无法完全对冲疾病风险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医疗体系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收入转移支付功能,而没有降低疾病给消费者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本文发现疾病风险对收入水平非常高或者非常低居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收入很高的居民能够用...
关键词:
疾病风险 不确定性 信贷约束 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