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1)
- 2023(14656)
- 2022(12716)
- 2021(11865)
- 2020(9939)
- 2019(22285)
- 2018(22019)
- 2017(42365)
- 2016(23094)
- 2015(25421)
- 2014(24761)
- 2013(24277)
- 2012(21856)
- 2011(19488)
- 2010(18948)
- 2009(17464)
- 2008(16404)
- 2007(13900)
- 2006(11793)
- 2005(9727)
- 学科
- 济(83991)
- 经济(83893)
- 管理(64287)
- 业(61689)
- 企(50336)
- 企业(50336)
- 方法(40654)
- 数学(35354)
- 数学方法(34988)
- 农(24451)
- 财(24296)
- 中国(21879)
- 业经(19535)
- 学(19392)
- 贸(17048)
- 贸易(17042)
- 农业(16803)
- 易(16560)
- 地方(16298)
- 务(14230)
- 制(14214)
- 财务(14165)
- 财务管理(14143)
- 理论(14135)
- 技术(14051)
- 环境(13871)
- 和(13513)
- 企业财务(13340)
- 银(12146)
- 银行(12082)
- 机构
- 学院(315267)
- 大学(315012)
- 管理(125848)
- 济(121159)
- 经济(118649)
- 理学(110999)
- 理学院(109796)
- 管理学(107792)
- 管理学院(107261)
- 研究(102583)
- 中国(73247)
- 科学(67390)
- 京(65416)
- 农(56558)
- 财(53296)
- 业大(52613)
- 所(51281)
- 研究所(47574)
- 中心(46180)
- 农业(44938)
- 财经(43993)
- 江(43040)
- 范(40936)
- 师范(40433)
- 北京(40316)
- 经(40223)
- 院(37426)
- 经济学(36148)
- 州(35293)
- 技术(33430)
- 基金
- 项目(229506)
- 科学(179177)
- 基金(166173)
- 研究(163351)
- 家(147114)
- 国家(145895)
- 科学基金(124538)
- 社会(102708)
- 社会科(97260)
- 社会科学(97236)
- 省(90264)
- 基金项目(89231)
- 自然(83016)
- 自然科(81084)
- 自然科学(81060)
- 自然科学基金(79598)
- 划(76414)
- 教育(74780)
- 资助(67346)
- 编号(66346)
- 成果(51698)
- 重点(51331)
- 部(49464)
- 发(48441)
- 创(48325)
- 创新(45008)
- 课题(44789)
- 科研(44616)
- 计划(42898)
- 大学(42226)
- 期刊
- 济(124027)
- 经济(124027)
- 研究(85637)
- 学报(56748)
- 中国(51867)
- 农(50708)
- 科学(49301)
- 管理(42657)
- 大学(41793)
- 学学(39773)
- 财(38936)
- 农业(35321)
- 教育(32625)
- 技术(24675)
- 业经(22551)
- 融(21743)
- 金融(21743)
- 经济研究(20864)
- 财经(20297)
- 业(17560)
- 经(17289)
- 科技(16757)
- 问题(16237)
- 版(15865)
- 图书(15574)
- 业大(15218)
- 商业(14643)
- 理论(14500)
- 技术经济(14099)
- 现代(13446)
共检索到429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会娟 胡永健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指父代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响程度,是衡量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重要指标。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高低收入家庭子女不同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并运用反事实分解方法将收入差距分解为受教育水平、经验及工作类型等因素影响的特征差异和基于家庭环境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回报差异两部分。结果显示,不论是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还是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收入的高低主要由自身的特征决定,高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特征差异,回报差异只在低分位点处产生影响,由此得出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的形成。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特征差异 回报差异 反事实分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任玉 杜在超 何勤英 龚强
本文使用基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通过构建低收入家庭子女与高收入家庭子女拥有相同的特征分布情况下的反事实收入分布,对高、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高、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工作单位性质等特征差异;两组子女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子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高分位点处子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几乎能够完全被特征差异所解释。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特征差异 回报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红 曹宁
利用1988—2013年CHIP数据,基于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变动趋势。结果显示:非国有部门的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程度低于国有部门,但呈缓慢上升趋势;国有部门收入顶层的代际固化现象明显改善,两个部门收入底层的流动性却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陷阱。通过代际收入流动矩阵和Shorrocks指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部门的流动质量更高,子辈更易实现收入向上的流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李芳芝
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代际收入流动性是否也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基于此,在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和代际收入流动性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城镇"贫困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城镇"精英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农村"贫困阶层""精英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抑制作用则依次递减。另外,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城镇父子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大于城镇父女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欣 陈新忠
教育作为自致性资源,是个体实现阶层跃迁的核心渠道。教育的人力资本属性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当代收入,亦会对子代的收入产生累积效应。基于CGSS 2015数据,运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和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教育代际累积效应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代际流动呈现固化趋势,父代教育会累积到子代;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存在着性别差异;城市户籍子代获取高收入的机会远远高于农村子代,农村子代实现收入代际向上流动的渠道极窄,而教育是其最主要的渠道。因此,应关注教育代际累积效应对子代收入水平的影响,如何保障教育这一收入跃迁和阶层上升渠道的畅通是政策当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晶
本文从中等收入家庭与农村低收入家庭对子代教育投资差异巨大以及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两个经典的社会现象出发,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03年及2013年的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父辈教育水平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其一,教育水平与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二,父辈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居民收入分化的重要原因,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高教育水平家庭与低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子代教育的投资意愿产生明显分化;而教育投资意愿的分化又会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最终导致不同教育水平个体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因此,政府应坚定教育投入均等化的立场,在公共教育层面,努力实现不同区域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平衡,在资源再分配层面,将教育资源向父辈教育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倾斜,努力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教育 机会不平等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兴 张鹏
文章基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近20年来中国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测算了代际收入流动对家庭长期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逐渐减弱是造成"富二代"、"穷二代"现象和居民收入分配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近年来收入分配和教育公平的改善,居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所增强,中低收入分层家庭的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有一定提升,家庭的长期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社会的机会公平得到改善。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人力资本 收入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敏 曹衷阳
采用1987~200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收入差距双门槛模型,证实了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呈现递减态势。从我国各个省份来看,收入差距水平较低的省份数量在下降,而中等收入差距水平省份呈现逐步增加趋势,收入差距水平较高省份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加的状态。收入差距的加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需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 面板门槛 消费 收入差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方毅 卫剑 陈煜之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在我国摆脱绝对贫困后的新时期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的状况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笔者基于CFPS家庭追踪数据并结合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运用了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的农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不同分位数条件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存在差异,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2014年后对于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步凸显。转移性收入在2016年后益贫性有所改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刘宁
本研究对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之间的关系提出理论假说,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1978-2017年中国和2000-2017年江苏、河南及四川的省级时序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关系。根据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负相关;城镇化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除直接效应外还通过中介变量城乡收入差距间接对城乡消费差距产生影响,在城镇化与城乡消费差距关系中城乡收入差距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约为25%,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样本也显著成立。研究结论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政策含义。
关键词:
城镇化 收入差距 消费差距 中介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莹 李昕 关会娟
社会同型婚姻匹配模式中,学历因素已逐渐成为重要标准。然而,教育同型婚姻如何影响子代收入的研究较少,不利于对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和内在机制的理解。本文首先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构建了婚姻的教育匹配度指标,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同型婚姻匹配度不断增加。紧接着,本文利用2010—2018年CFPS微观调查数据,将父母的教育同型婚配这一因素引入子代收入的决定方程,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模型分析,发现教育同型婚姻有助于提升子代收入水平。从机制上看,本文发现教育同型婚姻主要通过提升父母婚姻稳定性和亲子关系亲密度来提高子代受教育程度,进而增加子代收入。从异质性分析上看,教育同型婚姻将固化收入的代际传递,减弱代际间流动性,导致子代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受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婚姻稳定性、亲子间亲密度的提升是缓解教育同型婚姻固化收入差距的重要途经。本文证实了教育同型婚姻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从婚姻匹配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同型婚姻 子代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红
文章采用双样本工具变量法,整合CHIP数据和CFPS数据,在克服多重计量偏误的基础上,测度并分析了教育、职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传递和职业传递是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但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镇居民的教育传递贡献率高于职业传递,农村居民则相反。利用代际流动矩阵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通过教育、职业路径向上流动的机会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陷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红
文章采用双样本工具变量法,整合CHIP数据和CFPS数据,在克服多重计量偏误的基础上,测度并分析了教育、职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传递和职业传递是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但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镇居民的教育传递贡献率高于职业传递,农村居民则相反。利用代际流动矩阵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通过教育、职业路径向上流动的机会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陷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玲玲 张耀辉
居民对能源的消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消费拉动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消费,另一方面是对生活能源的直接消费。本文通过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居民消费对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以及各部门能源完全消耗系数,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诱发了能源完全消耗系数较高部门的生产。在能源直接消费方面,对经过平稳化处理的1980~2010年的居民能源消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变化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中,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有利于节约能源,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却增加生活能源消费量。在基尼系数的作用下,收入提高对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作用均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茹 祝志杰
文章从核算的范围基础、理论基础以及方法基础等方面讨论了收入差距动态核算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城镇相关数据,对收入差距的动态核算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关键词:
动态描述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核算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