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6)
- 2023(6293)
- 2022(5166)
- 2021(4656)
- 2020(3883)
- 2019(8283)
- 2018(7949)
- 2017(14866)
- 2016(7957)
- 2015(8364)
- 2014(7943)
- 2013(7556)
- 2012(6737)
- 2011(5954)
- 2010(5578)
- 2009(5206)
- 2008(4967)
- 2007(4189)
- 2006(3622)
- 2005(2834)
- 学科
- 济(30220)
- 经济(30149)
- 业(23010)
- 管理(22556)
- 企(18931)
- 企业(18931)
- 方法(15126)
- 数学(12004)
- 数学方法(11932)
- 农(9236)
- 财(8806)
- 业经(8428)
- 中国(7946)
- 贸(7057)
- 贸易(7055)
- 易(6894)
- 学(6763)
- 农业(6197)
- 务(5598)
- 财务(5597)
- 财务管理(5588)
- 和(5492)
- 企业财务(5316)
- 制(5244)
- 理论(5106)
- 技术(5024)
- 环境(5021)
- 划(4379)
- 产业(4181)
- 银(4086)
- 机构
- 大学(112214)
- 学院(110500)
- 济(45750)
- 经济(45104)
- 管理(43017)
- 理学(38758)
- 理学院(38301)
- 管理学(37722)
- 管理学院(37522)
- 研究(37177)
- 中国(26750)
- 农(25572)
- 科学(24395)
- 京(22078)
- 业大(21384)
- 农业(20618)
- 财(19878)
- 所(19029)
- 研究所(17810)
- 财经(16817)
- 中心(16696)
- 经(15522)
- 江(14910)
- 经济学(14474)
- 农业大学(14419)
- 经济学院(13234)
- 北京(13225)
- 范(12893)
- 院(12891)
- 财经大学(12749)
- 基金
- 项目(83371)
- 科学(65632)
- 基金(63024)
- 家(57808)
- 国家(57274)
- 研究(54396)
- 科学基金(48445)
- 社会(38388)
- 社会科(35952)
- 社会科学(35943)
- 基金项目(34131)
- 自然(32799)
- 自然科(32108)
- 自然科学(32095)
- 省(31643)
- 自然科学基金(31580)
- 划(27614)
- 教育(24259)
- 资助(24129)
- 编号(19421)
- 重点(18650)
- 部(18263)
- 创(17790)
- 计划(16993)
- 发(16925)
- 科研(16872)
- 创新(16638)
- 国家社会(16511)
- 业(16058)
- 教育部(15514)
共检索到147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刘雯莉 孙铭涛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代际关系及其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存在选择性,与子女感情越亲近的老年人,越容易为子女照料孙辈;第二,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随着照料强度的升高,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矛盾在扩大,但这种短期的代际矛盾并不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第三,隔代照料会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提供高强度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更倾向于未来与子女同住,体现出代际交换与家庭责任的相互交织,而非完全的利他主义;第四,在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中,代际关系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全面“三孩”背景下,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孙子女必将成为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OLS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探讨了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研究表明:(1)隔代照料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并降低陷入抑郁情绪的概率,在控制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照料强度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伴随照料强度的增加,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提高;(3)隔代照料对女性、中年(45~60岁)及农村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4)隔代照料通过增加代际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扩大社会交往提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应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延迟退休、优化生育及女职工就业保护政策之间匹配度与衔接性,并实施面向家庭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
关键词:
隔代照料 健康老龄化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何庆红
本文将社会托幼资源、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CHNS1991-2006年六期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照料0~6岁儿童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社区托幼资源在中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劳动供给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会使中老年人劳动参与显著降低约20%,隔代照料时长每周增加1个小时会使中老年人劳动参与下降约6.9%,使退休概率上升约6%。社会托幼资源对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托幼成本上,社区托幼成本上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概率和每周提供隔代照料的时长。积极破解"幼有所育"难题,解决中老年人的"工作-家庭"冲突,不仅有利于保证生育政策调整的效果,还有利于实现老龄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托幼成本 隔代照料 中老年人劳动参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冀云 李进伟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冀云 李进伟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农村隔代居住老年人与养老规划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具有低龄、有配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健康、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生活主要来源于自己及配偶的特点,大部分人具有养老规划,认为老年人的照料承担者应该是自己或配偶,并以打算今后在自己家中养老的居多,说明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到晚年继续贡献是不计回报的,照料孙辈并不是为了换取子辈养老,本研究支持"利他主义"理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靖雯 麦东仁 龚六堂
本文考察了以“新农保”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参与率,该负向影响在女性老年人和孙辈数量更多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影响渠道在于代际间联系的弱化,养老金不仅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还会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挤出效应。隔代抚养会提高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领取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该负面作用。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隔代抚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李奥奇
以房养老是将老年人在年轻时积累的存量财富置换为养老现金流的新型养老保障形式。运用武汉市中老年人的调查数据,文章实证估计了老年人"以房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老年人的收入状况对其"以房养老"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代际关系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以房养老"的参与意愿,其中子女的支持态度呈正向影响,而子女数量及经济状况呈负向影响;老年人对"以房养老"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及其需求认知的强化特征,均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果揭示了在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的生成机制中,存在着收入替代效应、代际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李奥奇
"以房养老"是将老年人在年轻时积累的存量财富置换为养老现金流的新型养老保障形式。运用武汉市中老年人的调查数据,文章实证估计了老年人"以房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老年人的收入状况对其"以房养老"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代际关系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以房养老"的参与意愿,其中子女的支持态度呈正向影响,而子女数量及经济状况呈负向影响;老年人对"以房养老"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及其需求认知的强化特征,均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果揭示了在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的生成机制中,存在着收入替代效应、代际经济契约关系的约束效应和基于信息-风险评价的需求引致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竞垚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照料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31.95%的老年人具有机构养老意愿,且健康状况下降是导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其他条件下,家庭照料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成为替代制度性照护服务的主要途径,支持家庭养老或成为降低长期照护支出的有效手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同时,全面分析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自理状况、子女数量、收入状况和养老观念均对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琪 栾海英 张栋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总体状况的同时,全面分析影响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状况、受教育水平和养老观念等因素均对"以房养老"意愿产生影响。
关键词:
以房养老 养老方式 人口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田佳音 陈雨欣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支持家庭养老功能发挥都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功能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尚需深入研究。在反事实因果的框架下,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两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家庭代际支持获得,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子女对老年人的工具支持,这种替代作用在相对弱势的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居家养老服务并未显著削弱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说明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整体发挥依然得以维系。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作用,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
居家养老服务 代际支持 家庭养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