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4)
2023(14634)
2022(12619)
2021(11947)
2020(9787)
2019(22440)
2018(21996)
2017(43122)
2016(22816)
2015(25447)
2014(25051)
2013(24637)
2012(22120)
2011(19621)
2010(19506)
2009(18422)
2008(17060)
2007(14938)
2006(12972)
2005(11355)
作者
(62707)
(51625)
(51447)
(48741)
(32967)
(24824)
(23485)
(20064)
(19847)
(18407)
(17751)
(17178)
(16163)
(16050)
(16047)
(15820)
(15311)
(15282)
(14894)
(14671)
(12532)
(12530)
(12353)
(11708)
(11682)
(11410)
(11398)
(11344)
(10340)
(10023)
学科
(85363)
经济(85267)
管理(68106)
(65507)
(56368)
企业(56368)
方法(39863)
数学(34415)
数学方法(34059)
(28702)
金融(28700)
中国(28233)
(26766)
银行(26732)
(26143)
(25688)
(22645)
业经(20414)
(19601)
(18572)
财务(18505)
财务管理(18473)
地方(18266)
企业财务(17411)
(17178)
(16521)
贸易(16504)
(16026)
理论(15868)
农业(15017)
机构
学院(311643)
大学(311415)
管理(126175)
(124950)
经济(122138)
理学(109141)
理学院(108060)
管理学(106304)
管理学院(105758)
研究(99282)
中国(82218)
(64878)
(60352)
科学(58831)
财经(48620)
(48144)
中心(47654)
(44890)
(44198)
(43732)
研究所(43603)
业大(43541)
北京(40974)
(39173)
师范(38830)
经济学(38165)
(36998)
财经大学(36540)
(36073)
农业(35028)
基金
项目(212869)
科学(167884)
研究(159256)
基金(154988)
(133047)
国家(131926)
科学基金(114740)
社会(100118)
社会科(94983)
社会科学(94960)
(82758)
基金项目(82337)
自然(74148)
教育(72837)
自然科(72419)
自然科学(72406)
自然科学基金(71106)
(69093)
编号(66100)
资助(63782)
成果(52943)
(47035)
重点(47029)
(44983)
(44940)
课题(44318)
创新(41818)
项目编号(41589)
教育部(41127)
人文(40714)
期刊
(134394)
经济(134394)
研究(93729)
中国(56776)
(47429)
管理(45590)
学报(44996)
(43858)
金融(43858)
科学(42033)
(40374)
大学(34477)
教育(32908)
学学(32525)
农业(27408)
技术(25533)
财经(24048)
业经(22670)
经济研究(21915)
(20424)
理论(17335)
问题(16761)
实践(15941)
(15941)
图书(15331)
技术经济(14360)
商业(14353)
现代(14177)
科技(13849)
财会(13614)
共检索到456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小军  王平心  
通过考察2001年-2006年期间157家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和459家公告发行"纯"股票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公告效应",本文发现,尽管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好于普通股票,但总的说来,市场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公告会做出负面反应,且价格下降的幅度与企业的融资规模正相关,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对未分配现金流量少且增长机会高的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好于未分配现金流量多且增长机会低的公司。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自由现金代理成本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市场反应的预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徐子尧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型分析表明,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由于内嵌转换期权,在初始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下,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化,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转股或继续持有以保证其获得预期收益;发行公司通过对可转债赎回条款的良好设计,可以免于承受信息不对称下股权再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文章进一步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可转债和增发的拟发行公告和正式发行公告作为研究事件,发现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负效应小于增发,这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平  李宝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妙娟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两种属性,是一种相对灵活的融资工具。本文选取航天信息可转换债券融资案为研究对象,对其可转债融资背后的动机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案例公司选择采用可转债融资,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一是利用可转债较低的票息节约融资成本,再通过转股的方式避免归还本金;二是在牛市中企业估值偏高,通过可转债融资可以避免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实现"后门权益融资";三是通过可转债融资灵活的条款设计,为项目投资提供时机选择,并维持资本结构的稳定;四是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可以为大股东提供无风险套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妙娟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两种属性,是一种相对灵活的融资工具。本文选取航天信息可转换债券融资案为研究对象,对其可转债融资背后的动机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案例公司选择采用可转债融资,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一是利用可转债较低的票息节约融资成本,再通过转股的方式避免归还本金;二是在牛市中企业估值偏高,通过可转债融资可以避免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实现"后门权益融资";三是通过可转债融资灵活的条款设计,为项目投资提供时机选择,并维持资本结构的稳定;四是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可以为大股东提供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洁  
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对可转换债券的规定更合理、更完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改变了可转债品种的单一性。可转债市场在经历股改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快速发展及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子尧  牟德富  
作为一种兼具股性和债性的混合型融资工具,可转债的契约条款设计可使其更偏向于股性或债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8年发行的可转债的主要条款,如发行期限、票面利率、转股期、转股价格、转股溢价率、赎回条款、回售条款、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等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可转债契约设计更偏向于股性,这既有发行人的主观原因,也有监管当局制度约束的客观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子尧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G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碧秀  
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动因(一)基于代理成本下可转换债券融资的选择1.债权性代理成本与可转换债券融资。企业通过负债方式融资后,由于股权和债权在证券利益和优先性方面存在差异,债权人只能获得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子尧  
近年来,发行可转换债券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渠道之一。通过对中国2001~2006年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及拟增发的上市公司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成长性、经营现金流易变程度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正相关,公司的规模、成立年限、实物资产比例及盈利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无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瑾  
自1991年8月起,国内已先后有琼能源、成都工益、深宝安、中纺机、深南玻等数家企业发行了可转换债券进行资本市场融资。虽然从具体的发行、交易以及各自转股的情况看来不一而同,其中前两家以转券推进新股发行,后两家针对已上市的B股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境外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显平  柯大钢  
本文对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事件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可转债发行和转股启动等事件均具有显著非零的股价效应,而股东大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发行公告和可转债上市等事件不存在显著非零的异常收益。这表明市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反应有一个过程,并非董事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后市场就已经消化了公告的内容。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于可转债融资行为所引起的异常收益,可用总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流通股比例、权益市值对面值比率,以及稀释度(或相对发行规模)等因素来进行解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危慧惠  
本文通过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新品种—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介绍,结合对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和融资原理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交易机制和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和完善,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大涛  
可转换债券兼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两种效用,通常会促使投资者对转股时机与转股数量有不同的决策,这些决策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价值有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影响公司价值的分析模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14年期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后,公司价值会因其偿债能力变化而下降;国有股权比例之于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公司经理人经营行为来实现的;成长性不同的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的公司价值变化,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委托代理角度对可转换债券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显平  徐兰欣  
债券融资和股权质押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为企业存续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探讨股权质押对债券融资和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验证代理成本在债券融资和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文章选取2015—2019年发行公司债的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LSDV回归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债券融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代理成本在公司债券融资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代理成本显著降低了公司债券融资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的敏感度,抑制了企业价值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