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6)
- 2023(3660)
- 2022(3052)
- 2021(2860)
- 2020(2446)
- 2019(5298)
- 2018(5710)
- 2017(10347)
- 2016(5801)
- 2015(6789)
- 2014(7155)
- 2013(6594)
- 2012(6032)
- 2011(5310)
- 2010(5341)
- 2009(5086)
- 2008(5160)
- 2007(4829)
- 2006(4242)
- 2005(3792)
- 学科
- 管理(21775)
- 济(18214)
- 经济(18183)
- 业(17011)
- 企(15370)
- 企业(15370)
- 财(9051)
- 方法(7018)
- 务(6932)
- 财务(6906)
- 财务管理(6895)
- 企业财务(6270)
- 学(6194)
- 制(6145)
- 理论(5818)
- 中国(5677)
- 体(5543)
- 数学(5380)
- 数学方法(5288)
- 业经(5251)
- 农(5103)
- 银(4085)
- 信息(4080)
- 银行(4072)
- 行(3842)
- 融(3665)
- 金融(3658)
- 和(3620)
- 教育(3535)
- 体制(3392)
- 机构
- 大学(81791)
- 学院(81386)
- 管理(31146)
- 研究(27111)
- 济(27053)
- 经济(26232)
- 理学(25717)
- 理学院(25450)
- 管理学(24944)
- 管理学院(24791)
- 中国(21115)
- 京(18197)
- 科学(17186)
- 财(15689)
- 农(14934)
- 所(13985)
- 江(13629)
- 中心(13513)
- 研究所(12546)
- 业大(12524)
- 农业(11783)
- 财经(11716)
- 北京(11359)
- 技术(11095)
- 州(10957)
- 范(10767)
- 师范(10593)
- 经(10478)
- 院(9847)
- 省(9590)
- 基金
- 项目(52399)
- 科学(40145)
- 研究(39176)
- 基金(36486)
- 家(32205)
- 国家(31935)
- 科学基金(26906)
- 社会(22662)
- 社会科(21294)
- 社会科学(21291)
- 省(20968)
- 基金项目(18879)
- 教育(18184)
- 编号(17878)
- 划(17613)
- 自然(17493)
- 自然科(17093)
- 自然科学(17086)
- 自然科学基金(16790)
- 成果(16270)
- 资助(15006)
- 项目编号(11895)
- 课题(11870)
- 重点(11551)
- 部(10938)
- 体(10672)
- 发(10291)
- 创(10242)
- 科研(9846)
- 性(9808)
共检索到130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薛有志 吴超 周杰
媒体通过信息传播功能满足投资者的治理需求,在IPO前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但国有股份所释放的政策信号会与媒体的治理效应产生替代性。基于2009年至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869家IPO样本数据,采用横截面数据的OLS多元回归和分组回归等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媒体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及治理效应问题,并验证国有股份的存在对其治理效应的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代理成本与媒体负面报道比例正相关,该结论与代理理论的逻辑相符,即公司IPO前媒体可以通过信息传播降低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媒体的治理效应更加明显。将政策信号纳入考虑范围后,相对于存在国有股份而言,无政策信号组媒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超群 贾钰 徐光鲁 赵新伟
新股发行普遍存在抑价以及IPO真实价值不确定的现象,使得媒体报道影响IPO定价效率的机制并不清晰。本文从上市首日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以2010年12月~2016年9月在深圳交易所主板上市的431家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前媒体报道的信息并没有完全反映在IPO发行定价中,投资者基于上市前媒体报道信息解析出新的信息反映到二级市场IPO价格中;上市前媒体报道通过影响上市首日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IPO首日收益率。上市前媒体报道与IPO首日收益率的相关性并非仅由发行定价的抑价造成,而是由发行定价的非有效性造成。因此,在IPO发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上市前媒体报道信息,提高发行定价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艳 李常青 魏志华
本文首次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的双重视角,系统考察了媒体报道数量及倾向性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能够降低询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机构投资者的整体报价水平朝内在价值趋近,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媒体报道也会加剧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增加首日换手率,降低二级市场定价效率;媒体报道在主板市场信息效应最强,在创业板市场情绪效应最强;媒体报道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随询价机制的完善而增强。因此,为使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有效的非正式制度角色,既要为媒体提供良好的报道环境,同时也应尽量减少媒体渲染情绪引发的不利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雅慧 万迪昉 付雷鸣
本文以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1年4月底的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讨论IPO前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情况对IPO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在IPO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发现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之间的短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和首日换手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投资者情绪假说;而招股公告日前一年的长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也显著正相关,但是和首日换手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可能与市场以情绪投资为主、忽视价值投资的现象有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超 吕荣杰
以2009~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探索其上市后的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媒体是否参与公司治理与双重代理成本的关系。从公司治理行为的角度出发,将媒体的治理角色与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双重代理成本联系起来,分析媒体参与公司治理所带来的治理优化,并对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适用条件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情绪会显著影响第一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同时这一结论仅适用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进辉
本文从双重代理成本视角实证检验媒体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能否帮助上市公司缓解代理问题。考虑到媒体报道与公司代理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双重代理成本——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越高,受到的媒体关注和报道就越多,而高水平的媒体报道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双重代理成本,且媒体报道的上述治理作用在第一类代理问题中表现得更强。进一步,本文还分析了媒体与市场化环境两种目前学术界最为关注的外部监督机制间的交互影响,发现这两种机制的治理作用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超 吕荣杰
以2009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探索其上市后的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媒体是否参与公司治理与双重代理成本的关系。从公司治理行为的角度出发,将媒体的治理角色与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双重代理成本联系起来,分析媒体参与公司治理所带来的治理优化,并对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适用条件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情绪会显著影响第一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同时这一结论仅适用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夏楸 杨一帆 郑建明
本文首次将媒体公信力引入媒体研究的分析框架,分析媒体报道和媒体公信力对债务成本的影响,以及媒体公信力在媒体报道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数量与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正面报道能够降低企业债务成本,负面报道则会增加债务成本。企业债务成本随着新闻转载量的增加而下降,报道中含有不明来源的消息会导致债务成本上升,但国有和官方媒体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公信力的提升能强化正、负面报道对债务成本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信息中介影响债务成本的研究,对于加快媒体融合,更好发挥信息中介的公司治理作用,促进资源配置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
媒体 公信力 债务成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建勇 葛少静 赵经纬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公司近六年主流媒体报道的经验数据,对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行为越被关注,越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或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程度,引发过度投资或者缓解投资不足;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媒体报道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雅璐 王冲
选取2002~2011年的A股数据,从媒体的治理机制出发,考察了媒体报道、信息不对称与股价暴跌风险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显示,媒体跟踪能够降低公司股价面临的暴跌风险,并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中,媒体的治理功能更为显著。这表明,在投资者保护体制亟待完善的背景下,提高媒体报道的自由度,鼓励媒体监督证券市场,也是降低股价暴跌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媒体治理 股价暴跌风险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梅萍 汪贤裕
针对不对称信息下代理成本对外包策略的影响,以一个简单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建立制造商和销售商主导激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销售努力为不对称信息时,制造商希望聘请销售商来完成销售任务,此时销售商最优的努力水平a*和利润分享比例β*均向下发生了扭曲;而当制造成本为不对称信息且边际收益不低于边际风险成本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制造成本c很低时),销售商才会愿意自己进行生产,否则其也乐意委托制造商完成分包任务,此时尽管销售商的最优努力水平a**向下发生扭曲,但为了调动制造商的生产积极性,最优的利润分享比例β**向上发生扭曲。最后,通过数值例子证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鹏程 周孝华
以百度新闻搜索作为媒体报道数据的来源,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量及报道倾向对IPO发行价的影响,并引入询价机构投资者行为以探究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媒体的非负面报道能够提高IPO发行价,即IPO发行价相对于投资价值进行了向上的调整,而负面报道导致了IPO发行价进行向下的调整。媒体报道对IPO发行价的影响主要通过询价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和报价行为得以实现,研究结果能帮助加深理解"媒体信息—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的微观机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豪 胡艳
本文以2010~2014年间深市中小板的32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间的关系;同时用百度新闻搜索的媒体报道数量作为衡量媒体关注度的指标,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与投资者注意力对IPO抑价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在引入媒体关注度与投资者注意力的交互项后,媒体报道具有调节投资者注意力对IPO抑价影响的功能。据此,为完善IPO制度,本文提出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要重视新闻媒体对证券市场参与者和股票定价的影响,发挥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利用新闻媒体择时向投资者披露利好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融资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成林 曹国华 林川
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和20092016年中国A股1429家IPO公司的数据,从媒体报道动因的视角研究了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IPO首日抑价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公司IPO过程中,过度乐观的管理者容易高估企业价值,更愿意主动向市场其他参与者释放信息,导致更高的媒体公关费用支出,并吸引更多的媒体报道。管理者过度乐观吸引媒体报道的行为在整体上有助于减弱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抑制IPO首日抑价率,并在媒体报道贫乏时表现更突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牛枫 叶勇
以2009年至2012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40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媒体关注、媒体监督和媒体负面舆论三个维度考察了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越多,媒体关注度越强,公司IPO抑价率越高;由于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偏少,媒体监督与IPO抑价虽然具有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而以媒体负面报道次数占总报道次数之比作为媒体负面舆论的代理变量,发现媒体负面舆论可以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有效抑制IPO高抑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