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0)
- 2023(6834)
- 2022(5763)
- 2021(5187)
- 2020(4304)
- 2019(9558)
- 2018(8821)
- 2017(17791)
- 2016(9542)
- 2015(10453)
- 2014(9869)
- 2013(9620)
- 2012(8557)
- 2011(7581)
- 2010(7413)
- 2009(6827)
- 2008(6965)
- 2007(6162)
- 2006(5480)
- 2005(4881)
- 学科
- 济(41509)
- 经济(41462)
- 业(37595)
- 管理(37549)
- 企(33687)
- 企业(33687)
- 方法(23351)
- 数学(21228)
- 数学方法(21100)
- 财(18029)
- 务(14283)
- 财务(14278)
- 财务管理(14261)
- 企业财务(13887)
- 农(10215)
- 业经(9250)
- 中国(9133)
- 制(8926)
- 划(7289)
- 技术(6966)
- 体(6888)
- 农业(6863)
- 环境(6655)
- 融(6298)
- 金融(6298)
- 银(6143)
- 银行(6122)
- 行(5765)
- 体制(5762)
- 人事(5733)
- 机构
- 大学(138632)
- 学院(137026)
- 济(61958)
- 经济(61044)
- 管理(58571)
- 理学(52245)
- 理学院(51821)
- 管理学(51189)
- 管理学院(50954)
- 研究(39833)
- 中国(30870)
- 财(30400)
- 京(26308)
- 财经(25294)
- 经(23302)
- 科学(21676)
- 农(20907)
- 经济学(20364)
- 业大(20021)
- 财经大学(19473)
- 经济学院(18712)
- 中心(18672)
- 江(18232)
- 所(18211)
- 商学(17359)
- 商学院(17203)
- 研究所(16555)
- 农业(16386)
- 经济管理(16050)
- 北京(15513)
- 基金
- 项目(96942)
- 科学(79404)
- 基金(75548)
- 研究(68576)
- 家(65546)
- 国家(65066)
- 科学基金(58123)
- 社会(49061)
- 社会科(46913)
- 社会科学(46898)
- 基金项目(40675)
- 自然(37389)
- 自然科(36626)
- 自然科学(36621)
- 省(36463)
- 自然科学基金(36071)
- 教育(32130)
- 划(30485)
- 资助(29913)
- 编号(24947)
- 部(23049)
- 国家社会(21649)
- 重点(21511)
- 创(20864)
- 教育部(20735)
- 人文(20387)
- 创新(19488)
- 成果(19265)
- 发(19246)
- 制(19105)
共检索到18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鑫 李香梅
以发生控制权转移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的激励-约束效应在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资本配置效率过程中的治理效果,发现公司治理的约束机制能显著抑制控制权私有收益引起的非效率资本配置,激励机制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但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菁 周红根 李欣先
作为一个典型的投资行为,技术资本配置是否存在非效率?如果存在,其动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还是由于代理冲突引发的配置过度?抑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8-2013年技术资本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在不同企业性质和规模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技术资本低效率程度更高;融资约束程度高组及低组的配置效率比融资约束程度适中组高;(2)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的原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3)技术资本的配置水平与企业内部现金流、企业自有资金和营业收入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技术资本 非效率配置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景泰 陈文斌
文章构造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定量测算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主要集中在70%~90%之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公司治理结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代理成本,缩小企业的价值缺口;(3)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起到互补效应,但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这种互补作用仍需加强和完善;(4)大公司的治理效率相对较高,治理效率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遂全 韩作轩 涂开均
农地"三权分置"让经营权独立出来上市流转,需要关注的是农地流转主体的最终行动策略。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理论思辨发现,农地"三权分置"下的制度供给对流转双方的激励约束各不相同,双方基于不同利益考量就会出现利益冲突。面临这些利益冲突,农地流转双方也就有不同的行动策略。未来,制度供给要满足流转双方对确定性预期的需求,建立对流转主体双方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引导合作博弈、实行农地功能分区以及集体集中成片流转经营权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治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如何对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世界各国政府与金融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巴林银行的倒闭更是为银行监管问题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制度虽然有很大的改进,但其效果依然不尽人意,并从信息约束、激励冲突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强化信息约束、增加监管的透明度、建立监管者的激励与问责制等方面对银行监管制度进行调整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信息约束 激励冲突 监管制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连静 何忠伟
本文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会计信息质量对缓解融资约束、代理冲突引起的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提高投资效率,特别是对于面临融资约束而投资不足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显著地缓解投资不足问题,但是考虑现金过剩因素的影响后,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不显著,即会计信息质量不能有效抑制投资过度。
关键词:
会计信息 投资效率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蔡吉甫
本文利用投资价值效应的一般原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重新进行了审视和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公司经营业绩均与其投资支出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且投资支出比例分别在0.47727和0.36971时公司经营业绩达到最高。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既包含投资不足,又存在过度投资,因而是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非效率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兴全 申艳艳 尹兴强
外资银行进入既能缓解融资约束,也能抑制代理冲突,那么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呢?文章运用2005-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可显著提高公司投资效率,而且这种效应在大规模公司中更加显著,表现出明显的"选摘樱桃"效应;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银行进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整体上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代理冲突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而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民营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投资效率,而在国有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则通过抑制代理冲突来提高投资效率。文章补充和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外资银行进入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外资银行 投资效率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兴全 申艳艳 尹兴强
外资银行进入既能缓解融资约束,也能抑制代理冲突,那么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呢?文章运用2005-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可显著提高公司投资效率,而且这种效应在大规模公司中更加显著,表现出明显的"选摘樱桃"效应;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银行进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整体上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代理冲突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而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民营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
关键词:
外资银行 投资效率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良庆
构建政府效率资源配置装置,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公共机构能够自动地在公共商品的决策、执行的过程中,按投入产出最大化目标来供应公共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公共需求,实现政府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激励与约束的困难和特点激励与约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军 吴菲
保险监管是作为校正保险市场失灵的手段而存在的,保险监管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交易链条中占有核心地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险监管目标的最终指向,保险监管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保险监管激励的方向直接决定着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官员效用最大化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保险监管资源配置的经济效应。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监管激励方向的条件下,保险监管应在监管力度与监管方式上进行改革,调整保险监管激励的方向,遏制全行业的保费冲动和规模冲动。
关键词:
保险监管 监管激励 消费者 权益保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永忠
本文通过报酬研究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报酬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权利与义务对等 ;权利与义务对等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不是常态 ;报酬失灵现象普遍存在 ;报酬补偿机制是对报酬失灵的一种合理纠正 ;传统组织结构设计与报酬理论的前提在现代组织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关键词:
组织 冲突 报酬 权利 义务 激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同小歌 冉茂盛 杨琰军
本文从任期制度、财政压力、地区制度效率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很好地解释金融资源配置。以“GDP政绩考核”为标准的晋升激励政策会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效应,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随任期增加而减少,同时财政压力减少、制度效率水平提高均会削弱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建华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受到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和内部股权控制的双重影响,但融资约束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建新
通过构造了一个多分部企业内部跨期资本配置模型,本文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管理激励和配置效率问题,这是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的一个综合和扩展。本文的模型把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论”和“无效率论”结合到一起,分析表明,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重新配置资本并能诱使两个经理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两个单分部企业组合的效率,而不只是其中的某一种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