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3)
2023(2738)
2022(2206)
2021(2112)
2020(1748)
2019(3936)
2018(4148)
2017(7377)
2016(3866)
2015(4424)
2014(4447)
2013(4465)
2012(4117)
2011(3916)
2010(4029)
2009(3371)
2008(3231)
2007(3092)
2006(2664)
2005(2406)
作者
(11676)
(10007)
(9776)
(9175)
(6252)
(4698)
(4383)
(4004)
(3560)
(3504)
(3344)
(3315)
(3240)
(3142)
(3114)
(3043)
(3023)
(2994)
(2960)
(2858)
(2664)
(2403)
(2399)
(2346)
(2314)
(2200)
(2177)
(2166)
(2140)
(1998)
学科
(17918)
经济(17912)
(17803)
管理(15790)
(14746)
企业(14746)
技术(12729)
技术管理(7632)
方法(6525)
(5409)
数学(5129)
数学方法(5026)
农业(4490)
教学(4150)
理论(3909)
业经(3858)
中国(3819)
(3783)
(3167)
(3129)
(3053)
贸易(3050)
(2964)
(2877)
(2789)
关系(2736)
新技术(2665)
高新(2659)
高新技术(2659)
(2534)
机构
大学(60045)
学院(58940)
管理(25533)
(24399)
经济(23833)
理学(22106)
理学院(21884)
管理学(21573)
管理学院(21467)
研究(20503)
中国(12818)
(12553)
科学(12002)
(10208)
(9535)
中心(9514)
研究所(9339)
(9281)
技术(9260)
(9214)
师范(9144)
业大(8891)
(8202)
北京(7729)
师范大学(7532)
(7323)
农业(7255)
教育(7070)
(7021)
经济管理(6717)
基金
项目(41293)
科学(33640)
研究(32475)
基金(29744)
(25920)
国家(25727)
科学基金(22326)
社会(20201)
社会科(19296)
社会科学(19293)
(16642)
基金项目(16117)
教育(15771)
编号(14234)
(14059)
自然(13784)
自然科(13531)
自然科学(13529)
自然科学基金(13305)
成果(11880)
资助(11093)
(10184)
创新(9578)
(9549)
重点(9279)
课题(9187)
项目编号(9109)
(8964)
国家社会(8664)
教育部(8366)
期刊
(26195)
经济(26195)
中国(16092)
研究(15847)
教育(12362)
管理(9883)
技术(9601)
(8973)
科学(8821)
学报(7702)
农业(6280)
大学(5958)
(5665)
科技(5536)
技术经济(5446)
学学(5424)
(5292)
论坛(5292)
图书(5083)
情报(4480)
业经(3962)
职业(3786)
经济研究(3440)
(3407)
国际(3228)
问题(3221)
财经(3195)
书馆(3096)
图书馆(3096)
(3060)
共检索到89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绪  和金生  
代工生产是后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双方存在知识转移和学习的动力以及长期密切的互动交流,使代工合作成为后进企业技术学习的有效机制。代工企业的学习意图、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内部学习环境是影响知识获取、知识分享及知识整合创新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技术学习的成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红燕  刘志迎  
根据技术转移复杂程度的不同,该文将GVC的技术转移过程分为3个阶段,并按GVC升级过程的不同特征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动机。在GVC的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阶段,发包商的技术转移基于自主性动机,包括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改进和创新和规避市场横向竞争;而在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阶段,发包商的技术转移基于迎合性动机,包括实现本土化的研发外包、迎合东道国政策和代工企业的策略性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庆锋  张芳  
在阐述本土代工企业知识转移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本土代工企业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和相关理论假设。结果表明:学习意愿、吸收能力、知识储存量、关系信任对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储存量对吸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被转移知识特性、知识差异对知识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适度冲突对知识转移与关系信任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学国  梅冰青  吴耀威  
知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它在跨国公司与代工企业之间有效转移。本文根据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模拟生物回声模型来对跨国公司-代工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并构建知识转移行为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主体知识转移行为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得出了跨国公司-代工企业在进行知识转移活动时应采用的策略。回声模型的应用和博弈模型的建立与运行为研究主体知识转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正安  钟素芳  
按照企业知识理论,知识决定企业能力,而外部知识转移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知识状态"。通过引入网络嵌入因素,探讨了国际代工企业知识转移的特殊性及相关操作。研究发现,国际代工企业所嵌入的网络,具有"双重网络"与"俘获型网络"两大突出特征。受这两大特征的影响,与一般企业比较,国际代工企业知识转移模型也是特殊的,其特殊性在"知识源"和"知识转移界面"两个部分都具有显著表现。进一步分析,由于知识转移模型的特殊性,国际代工企业知识转移在具体操作上,也应有相应的特殊安排,如"变内部化代工为专业化代工""、建立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等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涛  郑良海  
本文从技术能力来源与结构视角探讨了代工生产企业的升级机制。将代工企业技术能力形成划分为以跨国公司为技术源的外生积累阶段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内生积累阶段,并分析了两大阶段的技术学习与积累机制以及技术能力生成的结构特征。最后,从促进技术持续积累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代工生产企业技术能力持续升级的替代补偿机制,并从对外政策设计、技术支持体系、国内市场发育与激励制度设计四个维度探讨了这一机制的构成,提出了代工产业突破技术隔离与产业链锁定效应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燕  刘志迎  
国际代工是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获得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综述影响技术转移因素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中技术转移程度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假设,经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市场规模、FDI、技术吸收能力、市场竞争的程度、技术差距等因素与我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下的技术转移程度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红燕  刘志彪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中技术转移的主要途径,并通过比较FDI与垂直专业化,得出了反映本土企业参与国际代工的数据;然后通过两步计算,测算出了我国本土企业代工和这一过程中的技术转移程度。计算结果表明:1994~2008年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所占份额与外资代工相比减少了,外资经济对本土企业有较大的挤出效应;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程度总体是在上升的。但与外资相比,我国本土企业的国际代工份额和技术转移程度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庆锋  张芳  
建立了代工企业在ODM模式中与跨国公司合作创新的主从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指出:跨国公司只在自身知识边际收益较大时才会与代工企业进行合作创新;代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知识边际收益比例进行知识转移,整个合作过程所转移的知识与跨国公司的意愿转移知识比率正相关;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比率随自身知识边际收益的增加而增大,随所有代工企业的知识边际收益之和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论为跨国公司和代工企业确定最佳合作模式和相应参与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潘旭明  
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是当今管理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也是网络环境下组织提高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由于知识在组织间的流动会受到组织边界的制约,导致其与传统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具有不同的机制。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机制涉及知识搜寻的愿望和导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知识转移的路径,而知识吸收能力则是衡量知识转移成功的关键所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勇敏  宓泽锋  周灿  林兰  
【目的】加大低碳技术转移是缩小区域间低碳技术差距和提升全国整体低碳技术水平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低碳技术转移与碳排放降低的关系,以及知识学习(STI)和技术学习(DUI)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寻求有效低碳技术转移路径。【方法】基于2005—2019年中国城际低碳技术专利转让数据,分析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知识学习和技术学习两种低碳技术转移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1)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具有高度集聚性、等级层次性等特征,呈现以全国主要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而碳排放呈北高南低格局;(2)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对技术转入地碳排放降低具有积极影响,但因技术转移方式而存在差异,基于知识学习的技术转移对碳排放降低的影响强于基于技术学习的技术转移;(3)在经济发达城市知识学习和技术学习均对碳排放降低具有积极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城市仅知识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各城市需把握异质性低碳技术转移规律,推动低碳技术资源高效配置。【结论】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错位;基于知识学习的技术转移能有效弥补基于技术学习的技术转移的市场失灵;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对碳排放降低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应积极构建多中心、多层级低碳技术转移网络体系,协同发挥学研机构及企业在低碳技术转移中的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城际低碳技术转移,积极完善低碳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俊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转移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随着外包模式、外包阶段和外包强度的变化,技术转移内容和强度将随之动态调整。在以我国晋江与巴西西诺斯鞋产业的案例对比中发现,在代工企业已具备制造能力,跨国买家技术转移强度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当地大企业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和国内外市场开拓是实现升级的关键。最后,本文就如何加快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丽杭  唐丽萍  
【目的/意义】当前,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信任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鲜有研究重视信任的动态演化规律。【设计/方法】根据信任视角,在将信任划分为计算型信任、关系质量型信任以及制度型信任的基础上,构建了信任影响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进一步地,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检验与灵敏度分析。【结论/发现】研究表明,计算型信任、关系质量型信任以及制度型信任均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且三者之间存在互补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产学研合作主体提升信任,促进知识转移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丽杭  唐丽萍  
【目的/意义】当前,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信任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鲜有研究重视信任的动态演化规律。【方法/过程】根据信任视角,在将信任划分为计算型信任、关系质量型信任以及制度型信任的基础上,构建了信任影响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进一步地,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检验与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计算型信任、关系质量型信任以及制度型信任均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且三者之间存在互补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产学研合作主体提升信任,促进知识转移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娟  徐辉  曾明彬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环节,有效的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开展的重要基础。重新梳理和界定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及其机制概念,结合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