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9)
2023(14503)
2022(12062)
2021(11229)
2020(9257)
2019(21087)
2018(20759)
2017(40441)
2016(21916)
2015(24333)
2014(24073)
2013(23804)
2012(21427)
2011(18875)
2010(18650)
2009(17336)
2008(17055)
2007(15025)
2006(13134)
2005(11623)
作者
(61067)
(50701)
(50408)
(47852)
(32410)
(24124)
(22899)
(19878)
(19164)
(18088)
(17337)
(17005)
(16177)
(15825)
(15417)
(15317)
(15154)
(15017)
(14415)
(14403)
(12609)
(12271)
(12180)
(11604)
(11327)
(11317)
(11304)
(11194)
(9981)
(9962)
学科
(92043)
经济(91935)
(90401)
(82753)
企业(82753)
管理(78044)
方法(41028)
业经(31883)
数学(31826)
数学方法(31500)
(29375)
(28676)
(22043)
财务(21983)
财务管理(21963)
中国(21857)
农业(21094)
企业财务(20809)
技术(19469)
理论(17631)
(17526)
(17439)
地方(17017)
(16437)
(15498)
(15310)
贸易(15302)
(15193)
(14851)
环境(13814)
机构
学院(310347)
大学(304192)
管理(130485)
(124174)
经济(121669)
理学(112919)
理学院(111821)
管理学(110270)
管理学院(109703)
研究(95264)
中国(72763)
(64308)
科学(58208)
(56850)
(48541)
(46406)
财经(45842)
(45224)
业大(45122)
中心(42992)
研究所(42043)
(41663)
北京(40199)
(38108)
农业(37944)
师范(37824)
(36772)
经济学(35946)
商学(35215)
(35096)
基金
项目(210884)
科学(167449)
研究(158949)
基金(152720)
(130918)
国家(129701)
科学基金(113821)
社会(100222)
社会科(94948)
社会科学(94923)
(83943)
基金项目(81668)
自然(73051)
教育(71724)
自然科(71361)
自然科学(71347)
自然科学基金(70097)
(68777)
编号(66083)
资助(61374)
成果(51990)
(46582)
重点(46257)
(45777)
(45522)
课题(44307)
创新(42676)
(41847)
项目编号(41403)
国家社会(40572)
期刊
(139928)
经济(139928)
研究(89576)
中国(54122)
管理(51565)
(45871)
(45794)
学报(43097)
科学(41922)
大学(33429)
教育(32633)
农业(32334)
学学(31681)
技术(28960)
业经(26412)
(24698)
金融(24698)
财经(22146)
经济研究(21504)
(18943)
(18445)
问题(17974)
技术经济(17203)
现代(15997)
科技(15217)
商业(15104)
理论(14781)
财会(14546)
图书(14258)
实践(13429)
共检索到44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桂菊  程兆谦  侯丽敏  李斌  
对代工企业的研究,理论界大多支持代工生产→代工设计→自主品牌的升级路径,但该观点与代工企业的实践并不相符。许多已经建立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仍然以代工组装和代工设计业务为主,并积极开拓不同形态的代工业务。针对上述矛盾,采用纵向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北京好利阀业、上海岱美、富士康3家企业为例,基于非研发创新和需求拉动创新等理论视角,对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多元路径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通过对3家案例企业的升级阶段、升级模式、客户需求和核心能力的证据资料对比分析,重新构建U形曲线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研究结果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桂菊  程兆谦  侯丽敏  李斌  
对代工企业的研究,理论界大多支持代工生产→代工设计→自主品牌的升级路径,但该观点与代工企业的实践并不相符。许多已经建立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仍然以代工组装和代工设计业务为主,并积极开拓不同形态的代工业务。针对上述矛盾,采用纵向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北京好利阀业、上海岱美、富士康3家企业为例,基于非研发创新和需求拉动创新等理论视角,对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多元路径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通过对3家案例企业的升级阶段、升级模式、客户需求和核心能力的证据资料对比分析,重新构建U形曲线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代工企业,尤其是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足的代工企业而言,代工生产→代工设计→自主品牌的升级路径并非连续且必要的升级路径。切实有效的升级模式是在客户需求的拉动下,代工生产企业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产品和服务问题解决方案、创新产品研发设计和服务流程、通过自主设计以及发展多元业务等,最终实现转型升级。上述结论从产品和服务两个维度,将代工企业的升级细化为4个阶段和7个环节,突破了已有聚焦在代工生产→代工设计→自主品牌直线升级的惯性逻辑,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了全球价值链以及微笑曲线的环节。研究结果明确了品牌客户持续提升的需求是拉动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代工企业应该重视客户需求,并鼓励品牌客户多提要求、提高要求。非研发创新是资源短缺的代工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桂菊  
在世界经济下行、成本持续上升和贸易摩擦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实现本土代工企业(OEM)的转型升级,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对3家本土OEM企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即是代工企业在"核心能力"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扩展其"价值链活动"范围的过程。同早期企业成长阶段理论相比,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不仅对OEM企业转型升级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转型升级战略"进行了具体分析,更重要的是对OEM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能力演进以及如何构建这种能力"进行了总结归纳,提供了OEM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倪梦蝶  胡丹婷  
案例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分销和零售五个品牌的皮鞋及皮具并涉足房产、生物制药等行业。经过25年的发展,奥康已从原始的代工企业跃升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之一。下面我们对奥康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一下梳理和分析。OEM(贴牌生产)阶段奥康自2001年开始涉足外贸业务,成为OEM代工企业。其在成立初期就是欧洲诸多大牌皮鞋企业的代工厂商。此阶段,奥康的核心能力主要就是低成本制造优势和份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刚  龙家弟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用工成本、交通成本、原材料成本升高等原因,同时又囿于自身的定价能力缺失,国内代工企业盈利能力逐渐下降,代工企业的劣势也被放大,代工企业如何摆脱当前困境、实现转型升级成为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代工企业的优势资源及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技术研发能力与品牌商差距出发,构建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旨在为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可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海建  
为什么我国代工企业难以转型?当前文献大多注意到了技术积累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本土代工企业一直在进行学习,但很多企业依然陷入微笑曲线困境而且鲜有成功者。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不成功的企业虽然试图学习但不会学习。对于这种学习失效的现象,我们认为本质问题在于组织效率与适应的矛盾,使得代工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盲点而影响了转型升级。最后我们提出代工企业需要通过两种学习模式转化来克服这种学习失效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巫强   黄孚   汪沛  
本文利用1 726家重点企业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机与多元化转型路径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机,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竞争力均促使企业选择多元化转型路径,但促进作用依次递减。在替换估计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成立。从具体的转型路径来看,促使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的影响动机由强至弱依次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促使企业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车间智能化改造的影响动机由强至弱依次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竞争力;促使企业实现物联网远程管理的影响动机由强至弱依次为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竞争力。受地区、政策、企业研发能力、所处行业和企业规模的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机对多元化转型路径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本研究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规律,为科学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合理选择适应性转型路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书法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广大地区凭借其区位、廉价劳动力以及低土地成本等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大量不同规模的企业成为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代工者。但是,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该模式也带来了本土企业过度依赖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能力弱化、收益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土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全球品牌、独立构建国内外产品价值链,以及建立销售终端渠道时,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的"结构封锁"。因此,如何实现外资代工模式下的本土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鶄  施曼  韦倩青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全球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我国代工企业通过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沿海地区形成了相当规模产业集群。然而,我国代工企业长期被限制在国际生产体系之外,从事低技术的生产制造模块,并且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禀赋和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难以打破上游企业的技术封锁,实现全球价值链上的产业升级。所以文章将视角由全球价值链转向国内价值链(NVC),基于雁形模式理论提出了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新路径,最终可实现代工企业产业升级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红燕  张先锋  
本文在产业升级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韩国、中国台湾国际代工企业升级模式和我国本土代工企业的特征,提出了国际代工企业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最后,论文从识别发包商的异质性等五个微观层面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等三个宏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升级模式的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焕蕊  
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既面临着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退出风险加剧、企业家创新能力不足等重大的挑战,也面临着人力资本红利释放、质量溢价效应不断凸显等重要机遇。改变原有发展模式、积极适应新常态的宏观环境变化,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路径选择。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样本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障碍和转型升级内在潜力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培育、研发投入、商标和品牌建设、人力资本培养是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绩效的主要因素。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实现从制度型企业家到创新型企业家的根本转变,走质量竞争型道路,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一琼  
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经济复兴、国力崛起的帷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手段,发挥了其特有的神奇效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民型企业亟需转型升级。对于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学界早有共识,并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具体的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转型,尚在探索之中。本文试图从大环境的角度进行民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并就转型升级的路径问题,展开详细的阐释与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桂菊  
战略创业理论可以指导新创或成熟企业不断成长、变革以便逐步建立或保持竞争优势。以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战略创业理论,虽然对战略创业行为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但是战略创业行为的实现过程仍然是一个没有打开的黑箱。基于三家本土代工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整合资源实施创新与品牌战略可以推动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和创新理念推动了代工企业发掘创业与创新机会,突破组装制造的路径依赖,整合资源实施创新与品牌战略。"鼓励创新、脚踏实地、组织学习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化了代工企业资源的战略管理与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季良  陈白雪  
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实质上是资源有效组织并产生组态效应的过程。资源集合既可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也可能导致转型失效。从成功转型和低效失败的正反视角,通过对45家制造企业案例的实证和对比研究,分别得出高低转型条件(资源)组态路径、成功转型要点以及失败转型注意事项:创新资源主导性和融资能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改变供应商集中度是实现其它资源因素协同的有效路径,创新缺失和资源错配(企业规模、知识技术密集度、供应商集中度)易导致转型升级低效。研究结论丰富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可为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构建并避免低效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长富  杜宇玮  
与以往的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不同,本文以国际代工特征显著的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利用制造业出口企业的调查数据总结了其转型升级的成就,并从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价值链升级能减少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对外需市场依赖越小,企业越容易转型升级;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对国际代工模式的路径依赖;技术创新强度与出口倾向和附加值水平都显著负相关,说明创新能力提高固然可以改变制造业企业过度依赖出口的局面,但可能要发挥长期效应才能有助于价值链升级;工资水平对附加值和出口倾向影响的显著性水平都较低,说明价值链升级可能弱化了要素成本上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