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8)
- 2023(13627)
- 2022(11755)
- 2021(11095)
- 2020(9068)
- 2019(21014)
- 2018(21044)
- 2017(39882)
- 2016(21869)
- 2015(24746)
- 2014(24994)
- 2013(24631)
- 2012(23012)
- 2011(20812)
- 2010(20948)
- 2009(18975)
- 2008(18648)
- 2007(16533)
- 2006(14563)
- 2005(13009)
- 学科
- 济(91067)
- 经济(90978)
- 管理(61051)
- 业(57961)
- 企(47925)
- 企业(47925)
- 方法(37610)
- 数学(31135)
- 数学方法(30685)
- 中国(27152)
- 地方(24559)
- 农(24503)
- 业经(21926)
- 学(20106)
- 财(18924)
- 农业(16795)
- 和(16575)
- 理论(16525)
- 贸(15223)
- 贸易(15208)
- 环境(15118)
- 制(15078)
- 易(14641)
- 技术(14617)
- 银(14226)
- 银行(14185)
- 发(13852)
- 教育(13787)
- 融(13674)
- 金融(13668)
- 机构
- 学院(309484)
- 大学(309424)
- 管理(121916)
- 济(117501)
- 经济(114637)
- 研究(106937)
- 理学(104581)
- 理学院(103315)
- 管理学(101430)
- 管理学院(100858)
- 中国(79467)
- 京(68591)
- 科学(68354)
- 所(54579)
- 财(53023)
- 农(50515)
- 研究所(49660)
- 中心(48144)
- 江(46428)
- 业大(46134)
- 范(44320)
- 北京(44215)
- 师范(43924)
- 财经(41921)
- 农业(39313)
- 院(38988)
- 州(38841)
- 经(37945)
- 师范大学(35342)
- 技术(34531)
- 基金
- 项目(208983)
- 科学(162989)
- 研究(154846)
- 基金(147959)
- 家(128570)
- 国家(127338)
- 科学基金(108804)
- 社会(94424)
- 社会科(89330)
- 社会科学(89307)
- 省(83387)
- 基金项目(78852)
- 教育(70852)
- 自然(70780)
- 划(69658)
- 自然科(68997)
- 自然科学(68983)
- 自然科学基金(67701)
- 编号(65025)
- 资助(61091)
- 成果(53322)
- 发(48211)
- 重点(46644)
- 课题(45149)
- 部(44933)
- 创(43100)
- 创新(40031)
- 项目编号(39725)
- 科研(39342)
- 大学(38329)
- 期刊
- 济(136636)
- 经济(136636)
- 研究(92927)
- 中国(65257)
- 学报(49376)
- 农(46543)
- 管理(46287)
- 科学(45659)
- 教育(42159)
- 财(38451)
- 大学(36689)
- 学学(33895)
- 农业(32985)
- 技术(28569)
- 融(26375)
- 金融(26375)
- 业经(23798)
- 图书(21326)
- 经济研究(20649)
- 财经(19499)
- 问题(17414)
- 业(17370)
- 经(16557)
- 科技(15677)
- 资源(15610)
- 理论(15329)
- 技术经济(15140)
- 书馆(14603)
- 图书馆(14603)
- 现代(14321)
共检索到467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继富 黄小娜 黄胜
仡佬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园圃中散发着独特的馨香。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实地考察,分别从仡佬族英雄史诗、节日文化、民族信仰、谚语俗语、英雄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仡佬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及其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庭为基础、以政府提供多元支持为保障、以社会支持为平台,从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角度对仡佬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应用的教学策略,以期丰富我国少数民族德育内容,拓展思政教育与优秀民族文化结合的研究视域,更好地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仡佬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
仡佬族 德育资源 民族文化传承 协同育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刚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他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吸引着人们的强烈兴趣。文章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对仡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对其潜在价值进行分析,认为:仡佬族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根据它们的表现形式及功能来看,主要分为宗教祭祀、竞技对抗、技能表演和嬉戏娱乐四种类型,并具有传承性、宗教性和艺术性、娱乐性和健身性、节日祭祀活动的欢庆性和交流性、原始的教育性等功能。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仡佬族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军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高职人才培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找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契合点入手,从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文化构建、课程建设以及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等4个方面,探讨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德育 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殷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师资建设、文化挖掘、实践融入、方法拓展、技术应用以及环境营造等层面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心娟 王丙楠 巩文杰 高程
通过双盲编码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归纳为“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领导方式”及“企业危机应对”五个领域。通常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是指儒家、佛教及道家文化,即儒、释、道,这三家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给予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一起蓬勃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也日渐丰富。在这过程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邵义萍
通过对贵州务川仡佬族初中生进行民族认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仡佬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二者得分都较高,且中华民族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仡佬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仡佬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明显低于初二、初三学生,但在性别因素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仡佬族 初中生 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婷
对1980-2007年在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仡佬族的文献,从年代分布、期刊发布、论文作者分布、核心作者分布、论文合作情况、基金项目、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提示了仡佬族文献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
中国 仡佬族 文献研究 计量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付欣
开发西南民族地区优秀传统德育资源,要遵循开发性、创新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原则。树立开发意识,培养开发与运用传统德育资源的文化主体,实现传统德育资源与学校课程的转化,在开发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惠洁 张行 谷娜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模式,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多元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重视体验、增进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惠洁 张行 谷娜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模式,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多元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重视体验、增进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国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日前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陈部长指出:"中国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行为方式怎么调整,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阐述。在这个方面发生问题,我们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段言简意赅的话语,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说得生动形象而又语重心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婉莹
思政课程作为当下高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媒介,正如《思政课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一书所写的那样,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书共分为三大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当下时代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烨丽
从时代呼唤和现实要求两方面来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势在必行。目标培养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包含性、方式方法的通用性、途径的结合性,为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提供了可能。价值引领性、文化渗透性、理实一体性、育人实效性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的应有特性。基于此,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应构建联动育人体制机制、营造特色文化育人氛围和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德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琦
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及文化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真实的生产生活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信息。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共同道德追求与崇高理想信念的强大归属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具有个性特征的社会文化形态,维系着地区的文化血脉与民族的世代情感,引导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和良性循环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祝平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保障民生的出发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乡村文化和民生问题,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参与群体、文化活动和建设投资三个方面,从文化民生的角度提出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文化民生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