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7)
2023(7397)
2022(6237)
2021(5817)
2020(4709)
2019(10232)
2018(10345)
2017(19264)
2016(10495)
2015(11665)
2014(11477)
2013(11199)
2012(10255)
2011(9747)
2010(10504)
2009(10442)
2008(9350)
2007(8662)
2006(7871)
2005(7013)
作者
(28776)
(23876)
(23621)
(22740)
(14986)
(11555)
(10676)
(9013)
(8929)
(8804)
(8164)
(8093)
(7478)
(7309)
(7254)
(7180)
(7075)
(6933)
(6774)
(6761)
(6076)
(5858)
(5711)
(5653)
(5352)
(5344)
(5312)
(5276)
(4904)
(4711)
学科
(38035)
经济(37978)
(31517)
管理(28752)
(26001)
(22309)
企业(22309)
农业(17206)
业经(13484)
中国(12880)
(12382)
方法(11604)
(11600)
数学(8869)
数学方法(8631)
地方(8505)
(8311)
银行(8310)
理论(8275)
(8226)
金融(8224)
(7964)
(7874)
教育(7848)
(7533)
(7442)
农业经济(7420)
(7333)
贸易(7327)
(7111)
机构
学院(152707)
大学(147979)
(56276)
经济(54685)
管理(53478)
研究(48169)
理学(44567)
理学院(44046)
管理学(43082)
管理学院(42801)
中国(38580)
(30591)
(29727)
科学(27851)
(26109)
师范(26000)
(25957)
(25053)
(24007)
中心(23340)
财经(22400)
研究所(20902)
(20867)
师范大学(20262)
(19929)
北京(19607)
业大(19361)
农业(18665)
教育(16865)
(16598)
基金
项目(89447)
研究(73458)
科学(70720)
基金(62027)
(51519)
国家(50884)
社会(46098)
科学基金(43823)
社会科(43139)
社会科学(43130)
(36933)
教育(35996)
编号(33428)
基金项目(32056)
(30255)
成果(29478)
自然(25070)
资助(24695)
自然科(24495)
自然科学(24492)
课题(23990)
自然科学基金(23986)
(20935)
重点(20193)
(20012)
(19970)
(19887)
项目编号(19247)
规划(18762)
(18213)
期刊
(78872)
经济(78872)
研究(50212)
中国(35910)
(31482)
教育(28477)
(24041)
学报(20947)
农业(20174)
科学(19906)
管理(19559)
(18471)
金融(18471)
业经(17289)
大学(17153)
学学(15795)
技术(12904)
财经(12207)
(10600)
经济研究(10596)
问题(10272)
农业经济(9508)
农村(9223)
(9223)
(8954)
图书(7946)
职业(7927)
社会(7389)
商业(7267)
(7195)
共检索到245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容中逵  
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重建的主体力量,尽管在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质量、待遇、职责等多种问题,但上述仅为表象,其更为深层的缘由却是日益增长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在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统整迷失的双重交构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几近丧失、内在根本质素遭致否定、社会身份角色日益游移不定。为确保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必要从外塑和内砺两方面加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角色认同感,确保其在地域、身份、价值取向上得到有效归属。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晔  徐好好  刘菊英  
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主要指的是乡村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公共性。作为“乡村的”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提供合理性支持;历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为其公共属性的可能实现提供继承依据,乡村教师对新阶段乡村社会的重要价值是其公共属性可能实现的前提,法律政策为乡村教师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直接保障。但是,目前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遭遇了多方面的困境,使得乡村教师成为了疏离“乡村的”教师。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作为、成为“乡村的”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就要重视对乡村教师公共性的培育和表达,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空间的主体性存在,在乡村教育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等三维空间中进行着专业身份的自我建构。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教师,其专业身份自我建构均有各自的建构特点、核心任务和关键要素。为了实现专业身份的自我建构,乡村教师应树立空间意识,紧抓阶段任务,坚持终身建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小蓉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撑,其身份认同对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对122名乡村教师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逐渐成为半城半乡的“第三者”,文化知识“传播者”身份被削弱,变成乡村学生的“监护人”,存在所属身份责任逐渐泛化、与相近职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多重身份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优化策略:首先,明确乡村教师责任范畴,落实相关政策,健全职前培养体系,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正确认识民族习俗,减少学校额外职能,完善乡村学校管理,优化身份认同的协同场域;最后,重点培育教育情怀和动机,加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从内部形塑乡村教师身份认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正德  
教师学习文化具有复杂的结构,它被赋予不同的载体之后,形成教师学习物质文化、教师学习制度文化、教师学习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通过田野考察发现,当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物质文化匮乏、学习制度文化僵化、学习文化价值功利。因此,要制定乡村教师学习专项资金制度和学习援助计划,建立乡村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保障乡村教师的学习经费和学习资源,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物质文化;制定支持乡村教师学习的政策规章,建立科学的教师学习评价制度和持续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重构乡村教师学习制度文化;更新教师学习文化价值观念,变革个人主义学习文化样态,并通过优秀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精神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欣  郭丽香  
乡村教育离不开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影响着乡村教育,而培训是促进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C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培训效果较为明显。但在培训活动中,忽视从乡村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影响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因此,针对乡村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重视专业培训、缺少职业培训,培训内容不具实践性、与乡村教学不紧密,领导不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困境,提出了统筹规划培训工作、以乡村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绩效管理机制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宇  
双师教学模式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全面陪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培训模式,其与普通网络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由高校提供技术支持,中心城市优质资源全程介入。该模式有助于提高乡村教师培训实效。本文从分析其特点与优势入手,对如何开展双师教学提出了相关措施及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宇  
双师教学模式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全面陪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培训模式,其与普通网络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由高校提供技术支持,中心城市优质资源全程介入。该模式有助于提高乡村教师培训实效。本文从分析其特点与优势入手,对如何开展双师教学提出了相关措施及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育菡  赵永勤  
乡村教师培训是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建设优秀乡村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基于实践取向的乡村教师培训契合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乡土性的需要,有助于提升培训实效性。基于实践取向,乡村教师培训要树立科学的实践观,从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重构培训课程,并从相互介入、共同的事业和共享的技艺库三方面构建乡村教师实践共同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刘涛  
中国农民的公平观念既植根于延续了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又依托于存在了近百年且形式不断演变的农地制度上,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而农民公平观念与税改前后不同表现形式的乡村治理性危机也有着相当强的现实关联。坚持农民主位的研究视角,从村庄内部向外看,税费改革前出现的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积重难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治理技术创新未能有效解决"钉子户"引发的农民抗税抗费行为,使农民基于享有土地承包权利和履行税费缴纳义务二者平衡关系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念遭到了致命的挑战;而税费改革后新一轮以治理缺位为轴心的治理性危机得以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禁止清缴农业税费拖欠的刚性政策再次挑战了村干部和普通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霞  
在传统中国,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内生于乡村社会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建设着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秩序"。然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并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敦培  鄢雨晴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与乡村教师培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问题在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要优化培训内容,采取的基本策略是:瞄准现实问题,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立足培养目标,促进专业发展;满足教师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依据专业标准,培养专业发展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晓燕  
乡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主要表现为专业性基础之上的公共性发挥。我国乡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经历了历史变迁,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日渐式微。其现实表征与原因主要有:由于时间精力的匮乏与空间距离的疏离,乡村教师极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由于社会距离的疏离,中青年一代乡村教师普遍对乡村情感淡漠;乡村民众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致使乡村教师失去了文化资本优势。面对诸多困难,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重构的可能路径为:守护乡村教育的公共性,扩展家校合作关系,传承、创生乡村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杉  黄遵红  夏海鹰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乡村振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人才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系统论视域出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系统架构、整体推进:政府部门须从顶层设计上优化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师范院校须从办学定位上勇挑师范生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两个担子,乡村社区须从乡村振兴出发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新路径,乡村教师需着眼于专业发展目标树立个人专业发展自觉性和乡土文化建设使命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洋洋  
在城市化步伐快速前进的列车上,乡村文化受到来自城市强势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成为列车上被落下的乘客,淹没在荒漠的边缘。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却由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原因,陷入了观念、知识以及能力自卑的困境之中。因此,构建乡村教师自信特质的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自身支持路径,是乡村教师克服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