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2)
- 2023(9192)
- 2022(8129)
- 2021(7707)
- 2020(6739)
- 2019(15713)
- 2018(15732)
- 2017(32316)
- 2016(17802)
- 2015(20348)
- 2014(20719)
- 2013(20784)
- 2012(19883)
- 2011(18355)
- 2010(18598)
- 2009(17771)
- 2008(18037)
- 2007(16558)
- 2006(14691)
- 2005(13453)
- 学科
- 济(74523)
- 经济(74451)
- 管理(50041)
- 业(48724)
- 企(38033)
- 企业(38033)
- 方法(35132)
- 数学(31734)
- 数学方法(31385)
- 农(22639)
- 中国(21000)
- 财(20842)
- 贸(18444)
- 贸易(18433)
- 易(18033)
- 制(17228)
- 学(14813)
- 业经(14473)
- 银(14420)
- 银行(14380)
- 农业(14050)
- 地方(13848)
- 行(13753)
- 融(12649)
- 金融(12647)
- 策(12252)
- 务(12112)
- 财务(12083)
- 财务管理(12049)
- 企业财务(11331)
- 机构
- 学院(265367)
- 大学(265221)
- 济(113793)
- 经济(111322)
- 管理(99428)
- 研究(91435)
- 理学(84575)
- 理学院(83618)
- 管理学(82124)
- 管理学院(81621)
- 中国(72668)
- 财(56242)
- 京(55984)
- 科学(54747)
- 所(48202)
- 农(47211)
- 财经(43675)
- 研究所(43232)
- 中心(42505)
- 江(41120)
- 经(39383)
- 业大(38963)
- 农业(37499)
- 北京(35849)
- 经济学(35241)
- 范(33717)
- 师范(33387)
- 州(32928)
- 财经大学(32095)
- 经济学院(31975)
- 基金
- 项目(163311)
- 科学(126896)
- 研究(119665)
- 基金(117167)
- 家(101405)
- 国家(100539)
- 科学基金(84536)
- 社会(74102)
- 社会科(70207)
- 社会科学(70185)
- 省(63769)
- 基金项目(61053)
- 教育(55906)
- 自然(54265)
- 划(54116)
- 自然科(52920)
- 自然科学(52901)
- 自然科学基金(51969)
- 资助(50496)
- 编号(49816)
- 成果(42447)
- 部(37331)
- 重点(36888)
- 发(35621)
- 课题(34862)
- 创(33128)
- 教育部(31789)
- 科研(31573)
- 性(31261)
- 创新(31026)
- 期刊
- 济(127404)
- 经济(127404)
- 研究(82269)
- 中国(49199)
- 农(43174)
- 财(42900)
- 学报(40679)
- 科学(36678)
- 管理(35474)
- 融(32696)
- 金融(32696)
- 大学(30327)
- 学学(28652)
- 农业(28472)
- 教育(26115)
- 技术(22179)
- 财经(21898)
- 经济研究(21274)
- 业经(21118)
- 经(18742)
- 问题(17715)
- 贸(16883)
- 国际(14534)
- 业(14489)
- 理论(14259)
- 技术经济(13700)
- 统计(13611)
- 商业(13230)
- 实践(12763)
- 践(12763)
共检索到405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延群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2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货币供给 中介目标 VECM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宪 夏仕龙
M2是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它的有效性备受质疑。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指标出现以前,探讨修正的M2是学术界的热点。迪维西亚法和现金等价法都是基于流动性总量的测度来修正简单加总法测度下的M2。本文通过更为简洁的模型推导,首次在构建原理上论证,在测度M2的流动性总量时,现金等价法的精确性明显优于迪维西亚法。本文还基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原则,对简单加总法、迪维西亚法和现金等价法测度下的M2的合理性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现金等价法测度下的M2在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以及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上都明显优于简单加总法和迪维西亚法测度下的M2。因此,本文认为,应该用现金等价法来修正传统M2,使其能够准确反映流动性总量的变化,提升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以来,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运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方差分解法比较各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能力,发现货币供应量M2对经济具有主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M2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系统性反应关系及其M2的外生性,并用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VAR模型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阎虎勤 罗凯
本文定义了货币M1的一个新增长率,以其值作为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中介目标值;定义了货币M1的一个超额增长率,以其负值作为与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中介目标值;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M1货币增长率的值作为中介目标值。实证表明在中国这样确定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值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最终目标一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小兵
本文将余永定(2002)关于M2/GDP比例的研究融入主流的资金流量分析框架之中,建立了广义货币M2/GDP比例增量恒等式,指出在中国银行体系主导的金融体制中,除了通常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外,国民收入分配、住户部门储蓄率、住户部门直接投资比例、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内部通过银行体系的融资水平和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加上通胀率)都是影响该比例的重要原因。利用中国从1992~2005年的实物资金流量表和金融资金流量表,我们计算了以上各个指标,并模拟了M2/GDP比例的变化情况。广义货币M2/GDP比例增量恒等式也具有规范意义,当M2实际增长率高于理想目标值时,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M2/GDP比例 资金流量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耿中元 惠晓峰
M1、M2均符合可测性要求。稳定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M1比M2更具可控性。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和基于M1、M2相对增长速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1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好于M2。因此,我国仍应将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并要加强对M1的相对增长速度的调控。
关键词:
M1 M2 中介目标 相对增长速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淑红
我国自2011年金融宏观调控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和M2(广义货币)取代信贷规模指标,同时成为我国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探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是否可以替代M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和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三条重要性质,即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和M2在这三方面比较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还不能完全取代M2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未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极有可能取代M 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性质 对比与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关键词:
CPI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 徐晓明 尚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艳艳 赵昕 高璐
本文利用普尔规划分析选取1996—2014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进行实证分析。普尔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市场的冲击方差远小于产品市场,即宏观经济冲击依旧主要来源于产品市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确定为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的数量型指标。随后的协整检验亦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普尔分析 协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荣 谢赤 郭德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消费基金分配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财政收支具有典型的封闭性。与此相适应,虽然没有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但实际上是把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贷款规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图是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达到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用总量,其理论依据是传统体制下的“存款+现金=贷款”。这在一切信用归集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是投放货币和企业获得信用唯一渠道的前提下,贷款规模对控制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以及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显著效果。1990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之比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 ,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文认为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 ,此外 ,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 ,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丹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G 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我国1997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3季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结构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文章还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修正和调控改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