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2)
2023(4407)
2022(3724)
2021(3368)
2020(2896)
2019(6420)
2018(6441)
2017(12757)
2016(7017)
2015(7813)
2014(7923)
2013(7717)
2012(7017)
2011(6323)
2010(6494)
2009(6575)
2008(6592)
2007(6008)
2006(5371)
2005(5287)
作者
(19045)
(16081)
(15849)
(15310)
(10280)
(7536)
(7300)
(6069)
(5937)
(5828)
(5494)
(5404)
(5260)
(5211)
(5209)
(4938)
(4728)
(4700)
(4654)
(4527)
(4158)
(3828)
(3779)
(3663)
(3660)
(3622)
(3615)
(3538)
(3171)
(3056)
学科
管理(26803)
(25147)
经济(25084)
(23014)
(20613)
企业(20613)
(12169)
(11398)
方法(9664)
数学(8231)
数学方法(8163)
(8043)
(7277)
银行(7272)
(7103)
体制(7086)
财务(7086)
财务管理(7067)
(6854)
中国(6761)
企业财务(6731)
业经(6643)
(6565)
金融(6563)
(6374)
(5384)
制度(5383)
(4934)
贸易(4932)
(4848)
机构
大学(100677)
学院(99103)
(44075)
经济(43120)
管理(38054)
研究(32214)
理学(31872)
理学院(31570)
管理学(31231)
管理学院(31028)
中国(29246)
(25543)
(20703)
财经(19198)
(17289)
(16539)
中心(16090)
科学(16042)
(15432)
经济学(14503)
财经大学(14326)
(14051)
研究所(13309)
经济学院(12994)
北京(12937)
(12660)
(12627)
银行(12196)
业大(11838)
(11530)
基金
项目(61387)
科学(49495)
研究(47225)
基金(46273)
(38997)
国家(38688)
科学基金(34037)
社会(32002)
社会科(30430)
社会科学(30425)
基金项目(24024)
(23102)
教育(21995)
自然(20474)
自然科(19999)
自然科学(19995)
自然科学基金(19659)
(19244)
(18808)
资助(18759)
编号(18617)
成果(16305)
(14877)
重点(13829)
国家社会(13670)
教育部(13438)
(13275)
(13262)
课题(13108)
人文(12937)
期刊
(51324)
经济(51324)
研究(34708)
中国(22581)
(22175)
(19276)
金融(19276)
管理(15702)
(13447)
学报(12445)
科学(12031)
大学(10564)
财经(10518)
学学(9927)
教育(9656)
(8884)
技术(7757)
经济研究(7708)
农业(7462)
业经(7309)
问题(6593)
理论(5778)
财会(5638)
(5479)
会计(5233)
实践(5110)
(5110)
国际(4889)
(4862)
农村(4720)
共检索到162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蕾  罗瑜  陈璐  
我国LPR机制改革的推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贷款利率的并轨,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最终依然取决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实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新的机制要求各报价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的形式进行报价,并从即日起新发放贷款主要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定价。此次LPR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换锚",以中期货币政策利率作为"桥梁",加强信贷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的联系,推动信贷市场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LPR宣告贷款基准利率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以来,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既是管制利率,又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取决于资金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实施的政策意图。但中国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逐步扩大并最终放开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在利率的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存贷款利率并不直接决定于央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超群  
本文选取可测的指标,以宁波市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汇总数据为样本,通过统计分解和计量分析,分析了人民币存贷款实际利差的绝对水平、内部结构、长期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人行利率调控体系的若干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罗洁  蒋超良  
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杠杆之一,其作用的发挥并不在于低而固定,而是在于它能依据不同行业、不同经营项目、不同经营管理水平和不同的利润状况灵活运用。长期以来农村贷款利率的作用一直末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以致于与农村日益发展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愈来愈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衡  刘思含  
本文选取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代表变量,基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日度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我国贷款利率传导效率。结果表明,在第30号公告实施以后,政策利率可以有效传导至LPR,LPR可以有效传导至贷款利率,LPR改革提升了我国贷款利率传导效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薇薇  
银行贷款实际用途与约定用途不符已经越来越频繁地被保证人作为主张请求免除保证责任的理由。基于此,保证人以未告知其贷款系以贷还贷,或以债权、债务人协议改变合同内容未取得其同意为由,主张存在串通欺诈、骗取担保的情形而达到脱保的目的。对此,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发放及贷后管理中合规操作,防患于未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严佳佳  陈金锋  
2019年8月推出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标志着我国贷款端"利率并轨"工作正式完成,信贷利率将挂钩于市场锚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改革目标。本文利用2019年8月2日至2020年2月4日的交易日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LPR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影响,以判断LPR是否已经成为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新基准。整体效应和单日效应检验结果表明,LPR对短期Shibor影响显著,而对长期Shibor影响有限。均值效应和累积效应检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LPR对Shibor已经产生影响的事实。基于此,本文结合美、日两国LPR发展的国际经验,推衍得出增强Shibor对LPR的定价锚作用的启示并且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群  董斌  
审视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既有制度安排,发现试点实践中存在金融机构无法适用传统抵押权实现方式、房屋受让对象范围限定过窄和抵押权实现后"房地分离"等问题。遵循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在农民住房抵押权实现时引入"强制管理制度",根据地域特征有限度地扩大农房抵押处置时受让人的范围,推定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新房屋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享有租赁权,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优先购买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殷红   张龙   吴安兵   张博  
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要求下,央行适时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定价自主性。本文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过程模型化,引入商业银行的策略性报价与两阶段加点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机制的降息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新机制下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可有效疏通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渠道,确保政策信号灵活适度,商业银行自主加点则可有效“挤出”利率中偏离市场实际需求的虚高水分,打开贷款利率的政策性降息空间与市场化降息空间。第二,新机制下第一阶段加点随着金融市场风险的加大而显著提高,第二阶段加点则会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客户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与风险状况等因素,从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增强经济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报价行信息精确度的提高将增强市场化降息有效性与金融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建议加强新机制与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督促商业银行科学合理定价。本文对于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以及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晓亚  孙歌睿  陈华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版最优贷款利率应运而生,信贷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在制度层面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制度变迁对市场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选取美国为样本,比较研究我国与发达市场国家最优贷款利率的共性与差异,结合回顾西方学界研究,以期为我国利率形成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最优贷款利率在形成基础、市场地位与决定机理等方面存在异质特征。明确市场监管者的干预边界,提升利率传导效力,强化商业银行的自主定、报价能力,是充分释放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效力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志华  
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机制为银行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机制提供了基础,可以激励金融机构强化财务约束,有利于增强银行自主定价能力2013年10月25日,央行宣布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此次推出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博  朱珠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期,LPR作为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的重要抓手,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的关键一环,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和信贷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对LPR应用的国际经验、现状问题、形成机制、后续影响、前景展望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商业银行需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配置方式,完善FTP定价机制;加快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发挥好LPR对实体融资成本下行的引导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可权  张启文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是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重要手段。目前,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缺乏针对性、差异性和技术性,对现代农业领域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产生了抑制作用。应坚持均衡适度、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充分吸收借鉴传统农贷利率定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设计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并辅之以相应配套的支持措施,以优化改进利率定价机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绩效,切实发挥好利率定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润林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信社有了更大的货款定价自主权和盈利空间。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货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守军  
我国大学的银行贷款规模越来越大,个别高校甚至因为贷款过多而出现了债务危机,其他一些学校也出现了不顾自身承受能力而相互攀比的现象。这类问题的本质是我国大学与政府之间存在的软预算约束关系,如果不及时回应,将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政府政策的控制点应该在于用实际行动承诺政府不进行拯救和资源投入,否则,其他管理措施从长远看都是无法奏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