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4)
- 2023(12670)
- 2022(10550)
- 2021(9626)
- 2020(7725)
- 2019(17608)
- 2018(17160)
- 2017(32288)
- 2016(17017)
- 2015(19304)
- 2014(19196)
- 2013(19312)
- 2012(18591)
- 2011(17351)
- 2010(17469)
- 2009(16085)
- 2008(15717)
- 2007(13814)
- 2006(12837)
- 2005(12113)
- 学科
- 济(100195)
- 经济(100125)
- 管理(40079)
- 业(38197)
- 方法(32911)
- 中国(29610)
- 数学(29119)
- 数学方法(28975)
- 地方(28154)
- 企(25900)
- 企业(25900)
- 贸(24411)
- 贸易(24394)
- 农(24098)
- 易(23615)
- 业经(19094)
- 学(17224)
- 地方经济(16974)
- 农业(16802)
- 环境(15007)
- 融(14669)
- 金融(14668)
- 发(14590)
- 财(14514)
- 制(14365)
- 银(14120)
- 银行(14090)
- 行(13856)
- 关系(11922)
- 和(11495)
- 机构
- 学院(257317)
- 大学(256990)
- 济(127567)
- 经济(125488)
- 研究(103484)
- 管理(90304)
- 中国(79074)
- 理学(76156)
- 理学院(75138)
- 管理学(74160)
- 管理学院(73660)
- 科学(58849)
- 京(56153)
- 所(53073)
- 财(53031)
- 研究所(47961)
- 中心(44217)
- 农(43004)
- 经济学(41858)
- 财经(41729)
- 江(38891)
- 经(38019)
- 经济学院(37587)
- 院(36868)
- 北京(36604)
- 范(35398)
- 师范(35082)
- 业大(34291)
- 农业(33366)
- 科学院(32275)
- 基金
- 项目(163702)
- 科学(129779)
- 研究(121788)
- 基金(119774)
- 家(104833)
- 国家(104016)
- 科学基金(87487)
- 社会(81755)
- 社会科(77819)
- 社会科学(77804)
- 基金项目(61987)
- 省(61714)
- 教育(53844)
- 划(52454)
- 自然(51873)
- 自然科(50619)
- 自然科学(50606)
- 自然科学基金(49736)
- 资助(49093)
- 编号(46939)
- 发(42918)
- 成果(38598)
- 重点(37991)
- 部(37326)
- 国家社会(35677)
- 发展(35533)
- 展(35002)
- 课题(34023)
- 创(33561)
- 中国(33245)
- 期刊
- 济(150850)
- 经济(150850)
- 研究(87663)
- 中国(56904)
- 农(40473)
- 学报(37829)
- 财(37177)
- 科学(36849)
- 管理(35140)
- 大学(28987)
- 农业(28261)
- 融(27424)
- 金融(27424)
- 学学(27321)
- 经济研究(26609)
- 教育(25906)
- 业经(22316)
- 技术(21826)
- 财经(21769)
- 贸(21660)
- 问题(20837)
- 国际(19833)
- 经(19164)
- 世界(17393)
- 业(15602)
- 技术经济(14504)
- 统计(12686)
- 资源(12678)
- 商业(12427)
- 经济问题(12398)
共检索到416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楠
开放式地区主义、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等宏观因素以及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区位效应等微观因素对APEC区域内的贸易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可以吸纳这些因素 ,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薛敬孝
本文就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的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及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文中主要通过贸易矩阵和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来考察APEC区域内贸易的变动及其内在规律,并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探讨APEC区域内贸易的发展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兵 乔晶
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外贸的主要形式,但对于加工贸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揭示,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结构、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等5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短期内,加工贸易进口对我国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比加工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但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加工贸易进口则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今后,我国继续发展加工贸易,不能仅看重微薄的加工费用,应更多地关注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联系,增强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能力和进口替代能力,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以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转型。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京淑
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出现了签署各种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浪潮。本文从东亚贸易发展角度切入,寻找东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实依据。东亚贸易近年来的发展源于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大,而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IT关联产品、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本文试图从工程间分工、模块化和跨国公司战略三个方面,诠释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东亚贸易中区域内中间品贸易依赖于终极品的域外出口的格局,不利于东亚贸易的自律发展。积极促进终极品的区域内贸易,应该是东亚贸易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于立新 杨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6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07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年均增长12.4%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家庭平均年收入,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5.82%、4.93%、1.28%、1.14%和1.11%,负向驱动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长度...
关键词:
CO2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瑞
本文通过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分行业水平以及产业内贸易类型的量化分析,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美产业分工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结合质量差异的分析可使产业内贸易水平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性在不断上升,庞大的贸易规模对美国的贸易格局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存性也在不断加大,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急剧扩大,夸大了中国在世界生产及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改善程度,也夸大了中国从这种格局变化中获益的程度。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中美经济 依存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岗
亚太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及亚太贸易圈的形成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湖南铁道专业分行程岗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势力走向新的组合,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政策中心由大西洋地区转移到太平洋地区。本文将着重探讨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建军
本文通过多项指标评价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东盟经济合作 ,并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贸易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检验。结论认为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盟区域内贸易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受益程度 ,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净受损。文章进而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并对东盟国家未来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内贸易 东盟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峰
文章对近1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本质及其变动规律,为进一步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并通过多重指标、贸易矩阵和按广义商品分类的产品构成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与特征,继而用贸易流量模型分析了各国/地区贸易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亚 区域内贸易扩张 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峰
本文首先运用贸易矩阵和广义经济分类(BEC)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和特征,发现中间产品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继而,用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按国别探讨了需求因素、竞争因素和区位因素分别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计算出中国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后,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验证了外部需求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首要推动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解释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周期的演变经历了由不同步到逐渐同步及同步性越来越明显的变动过程。这主要源于区域内的贸易联系及对市场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的事实。面对新形势,双方应当进一步强化经贸交流和合作,以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贞余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且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导致中国-东盟区域内贸易互补性指数偏低,区域内贸易发展缓慢,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只能逐步推进,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亚 张立
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与加权夏普雷法相结合,本文将1997-2007年中国产业部门能源需求的增长分解为10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能源需求增长84.7%的正向驱动因素为:最终需求的成长(加权平均贡献率,114.4%),出口的成长(79.0%),原料需求的成长(19.3%)和能源需求的成长(4.2%);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105.0%),原料需求的替代(-10.1%)、最终需求的结构调整(-7.4%)、进口替代(-7.2%)和出口的结构调整(-2.5%);能源需求的替代没有发挥应有的驱动作用(0.0%)。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金属、化工、电力和建材行业能源需求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