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9)
- 2023(3453)
- 2022(3010)
- 2021(2791)
- 2020(2355)
- 2019(5261)
- 2018(4787)
- 2017(9041)
- 2016(4831)
- 2015(5402)
- 2014(5178)
- 2013(5287)
- 2012(5007)
- 2011(4475)
- 2010(4371)
- 2009(3817)
- 2008(3740)
- 2007(3241)
- 2006(3041)
- 2005(2655)
- 学科
- 济(21065)
- 经济(21037)
- 管理(9690)
- 业(8576)
- 地方(7743)
- 方法(7573)
- 农(6875)
- 数学(6757)
- 数学方法(6677)
- 学(5601)
- 中国(5558)
- 企(5050)
- 企业(5050)
- 农业(4823)
- 业经(4280)
- 环境(4180)
- 财(3925)
- 地方经济(3823)
- 收入(3641)
- 制(3532)
- 贸(3529)
- 贸易(3522)
- 易(3321)
- 人民(3029)
- 发(2831)
- 划(2804)
- 结构(2663)
- 和(2621)
- 资源(2496)
- 融(2418)
- 机构
- 大学(68703)
- 学院(68382)
- 研究(28989)
- 济(27887)
- 经济(27150)
- 管理(23037)
- 中国(19682)
- 理学(19525)
- 科学(19301)
- 理学院(19145)
- 管理学(18684)
- 管理学院(18556)
- 京(15526)
- 所(15151)
- 农(14291)
- 研究所(13927)
- 中心(12812)
- 财(12011)
- 业大(11512)
- 农业(11091)
- 范(11063)
- 师范(10967)
- 江(10839)
- 院(10751)
- 北京(9680)
- 省(9607)
- 财经(9422)
- 科学院(9420)
- 师范大学(9295)
- 经济学(8820)
- 基金
- 项目(50498)
- 科学(40347)
- 基金(37966)
- 家(35075)
- 国家(34823)
- 研究(34065)
- 科学基金(29055)
- 社会(22989)
- 社会科(21739)
- 社会科学(21733)
- 基金项目(20967)
- 自然(19460)
- 省(19017)
- 自然科(18948)
- 自然科学(18942)
- 自然科学基金(18543)
- 划(17314)
- 教育(14584)
- 资助(14393)
- 编号(12525)
- 重点(11907)
- 发(11636)
- 部(10741)
- 国家社会(10290)
- 计划(10166)
- 创(10095)
- 创新(9575)
- 科研(9527)
- 成果(9295)
- 课题(9194)
共检索到104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辛文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场景"单位大院"逐渐解体,大量单位大院中的居民逐步迁往城市社区。城市社区主要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异质社会,大院居民在融入城市社区时存在文化和情感上的隔阂,邻里关系较之单位大院疏远很多,使"交流何以重构"成了一个重要议题。文章结合"单位"视角,扎根于中国城市空间特有的发展历史及社会脉络,以一个已经破产重组的煤矿单位的底层居民安置生活点——宁夏回族自治区J市L社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探讨在重组的社区空间中,底层居民如何重构交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底层居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利用甚至改造了L社区中的各种交流空间,在交流中形成了重叠多样的社会关系纽带,巩固并拓展了他们在老单位时的社交网络,最终形成了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影响他们交流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偏远的位置与完善的设施、社区外部空间政策的倾斜、单位居民多种关系的交织重叠与大量的共同行动。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案例对提升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水平的启示。
关键词:
老工业单位 底层居民 空间 交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凡琳 陆军 赵文杰
基于当前越发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着眼于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城市居民生活能耗,从区域角度探究其空间关系和影响因素。在估算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自相关检验论证了其空间相关性。同时,通过对IPAT模型的改进,在原有模型中纳入微观因素和空间滞后项,以实现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的优化,为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具有空间收敛关系,且受人口规模、消费能力、科技支出、生活废弃物回收率、交通能力和集中供暖等因素影响。基于模型结论,建议以城市群为单位构建区域碳减排联动机制,并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鼓励研发替代能源,限制高碳产品供给,促进能源消费转型等。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性 居民生活能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多平 赵伟佚 撒小龙 曹兰州 田伟荣
生态移民的空间位移引致了迁入区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及长期演化,成为多学科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闽宁镇生态移民社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与重构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活基础设施、经济收入增长、移民社区环境、邻里关系、政府政策、民族生活六个主成分对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的影响可以起到解释作用。(2)影响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的因子解释力由强到弱依次排序为:X_1生活基础设施>X_2经济收入增长>X_3邻里关系>X_4政府政策>X_5民族生活>X_6移民社区环境;交互探测结果表明社区各要素因子交互后因子解释力呈双线性增强,即任意两个因子交互作用对于生态移民社区生活空间融合的影响强度都大于单个因子的独自作用强度。(3)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影响,共同促进生态移民社区固有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社会交往关系的演化,进而形成了生活空间的融合与重构。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韦祺
通过对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国外社区图书馆的服务价值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速度提升及服务优化。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发展现状 国外经验 服务提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若梅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农户调查结果分析孙若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偏北段的东南坡,总面积56527公顷。其中核心区34711公顷,科教区911公顷,试验区20845公顷。武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赵雪雁 张胜武 李定 侯彩霞
在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方法以及LISA方法分别对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度、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对贴近度最高(>0.5)的城市有合肥(0.7767)、马鞍山(0.6563)、芜湖(0.6139)、铜陵(0.6054)和黄山(0.5197),相对贴近度最低(<0.3)的城市有亳州(0.2809)、宣城(0.2606)、池州(0.2576)和阜阳(0.1897);②目前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首要影响因素的是社会方面,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是生态环境方面;③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低—低(LL)型、低—高(LH)型、高—低(HL)型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铁民 周脉玉 邵春峰
本文初步分析了在2000~2005年,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价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结论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的参考。
关键词:
居民生活 居民人均收入 电价 需求侧电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鲍寿庆,武忠善
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初探烟台市民政局鲍寿庆武忠善于茳小计菜金油款肉款粮款30元/月1公斤/月1公斤/月75斤/月127.35元30元10.00元10.00元75×1.03=77.25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阙德铭
新加坡货币为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相当于0.59美元,相当于我国人民币4.9元。根据我在新加坡探亲期间了解的情况,在新加坡,作为低薪阶层的环卫清洁工人,他们的月薪为500元(约合人民币2450元)。幼儿园老师月薪为1000元(约合人民币4900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春 吴启富 刘宣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水平、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实证考察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并对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比较。
关键词:
中国居民 生活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晶 张真
近年来我国居民家庭生活中碳排放量增长迅速,其中电力消费增长是导致家庭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上海市居民生活碳消费调查的居住用电数据,分析了上海市常住居民家庭用电的特征和影响机理。回归模型显示上海居民生活用电受到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居住面积、低碳态度和用能习惯的显著影响,且不同用电量家庭的用电影响因素种类和作用效果都不同:低用电家庭的生活用电受人口规模、低碳态度和用能行为的影响,中等用电家庭生活用电的显著影响因素为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低碳态度和用能行为,高用电家庭的生活用电受到人口规模、用能习惯和居住面积的影响;并且随着用电分布从低向高移动,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或增高或降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生活用电 影响机理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城市舒适的追求。本文关注的是,城市舒适与居民生活品质以及舒适供给与居住迁移之间的关系。文中笔者试图解释收入水平与城市舒适在居民效用函数中的作用。同时,在对我国主要城市是否进入追求城市舒适阶段做出判断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舒适收益衡量及其对居住迁移决策的影响等问题,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关键词:
城市舒适 生活品质 舒适收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赵家章 王银 郝宇彪 张自然 王钰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2019年继续对全国35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35个城市居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38.39,处于临界点(100)和有信心(150)的区间,与2018年(115.48)相比,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增强;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加权平均值为67.04,介于一般(50)和满意(75)之间,略低于2018年69.37的水平;健康满意度指数加权平均值为56.99,介于好(50)和很好(75)之间,低于2018年64.48的水平;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数加权平均值为62.80,低于2018年65.31的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未来我国政府应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和政策红利,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居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
关键词:
消费者信心 教育质量 健康水平 医疗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莉 温勇 戴明忠 陆根法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2003年深圳市龙岗区生态承载力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结果显示,龙岗区居民六项生活消费(食物、衣着与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物)的足迹总和为1.5061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0717hm2/人,生活消费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21倍,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居民的食物、生活用能、生活用品消费以及生活污染物的生态足迹较大,从而对耕地资源、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产生较大环境压力,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方面。为了减少居民生活消费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建议适度控制区域人口规模,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王春丽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到2000年,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住房明显改善,居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居民的精神面貌好,所有这些都表明居民生活质量总体上显著提高。但笔者对其全面分析后发现在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发区居民生活质量尚未全面提高。为全面提高开发区居民生活质量,必须继续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居民即期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