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0)
2023(10710)
2022(8702)
2021(7900)
2020(6807)
2019(15248)
2018(15348)
2017(30526)
2016(16111)
2015(18180)
2014(18077)
2013(18516)
2012(17381)
2011(15728)
2010(15936)
2009(15824)
2008(15591)
2007(14199)
2006(13049)
2005(12385)
作者
(46679)
(39102)
(39010)
(36856)
(24994)
(18199)
(17537)
(14977)
(14773)
(14002)
(13442)
(12701)
(12701)
(12457)
(12064)
(11862)
(11511)
(11369)
(11174)
(10827)
(9900)
(9526)
(9495)
(9076)
(8864)
(8829)
(8465)
(8402)
(7569)
(7475)
学科
(102556)
经济(102461)
(78803)
(71379)
企业(71379)
管理(63507)
方法(38552)
数学(30637)
数学方法(30539)
业经(30135)
(27174)
(25872)
中国(22028)
农业(19646)
地方(19037)
(18953)
财务(18941)
财务管理(18922)
(18629)
企业财务(17895)
技术(16477)
(15682)
(14875)
(14823)
(14758)
贸易(14747)
(14342)
(14182)
理论(13368)
(13314)
机构
学院(252995)
大学(247576)
(128317)
经济(126345)
管理(103581)
理学(87953)
理学院(87232)
管理学(86451)
管理学院(85986)
研究(81084)
中国(68938)
(59517)
(50285)
财经(47147)
(42606)
科学(41562)
经济学(40709)
(40117)
(38616)
(37835)
中心(36828)
经济学院(36609)
研究所(35179)
财经大学(34576)
北京(32062)
业大(31366)
商学(30436)
商学院(30133)
(30070)
经济管理(30001)
基金
项目(148376)
科学(119572)
研究(112436)
基金(111231)
(93686)
国家(92853)
科学基金(82079)
社会(77105)
社会科(73354)
社会科学(73337)
基金项目(58109)
(56867)
自然(49467)
教育(49094)
自然科(48342)
自然科学(48330)
自然科学基金(47566)
资助(45967)
(45479)
编号(44776)
成果(35281)
(34315)
(34147)
(33623)
(33099)
国家社会(32815)
重点(32192)
创新(30645)
人文(30370)
教育部(30200)
期刊
(152749)
经济(152749)
研究(82278)
(48177)
中国(44960)
管理(44683)
(35529)
(31158)
金融(31158)
科学(29312)
学报(27336)
经济研究(25554)
财经(25468)
业经(24533)
技术(24223)
农业(23975)
大学(22489)
(22124)
学学(21782)
问题(20089)
技术经济(17996)
(16372)
世界(14528)
(14507)
商业(14250)
国际(14240)
统计(14147)
现代(13784)
理论(13419)
经济管理(13377)
共检索到39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涛  安荔  陈浩  
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存货变动具有顺经济周期特征,可以用来监测经济运行。为此,我们基于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尝试编制了5000户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分析显示,5000户企业存货指数波动基本呈顺经济波动周期特点,与经济波动能够较好地拟合,但存在约1个季度的滞后。从目前情况看,5000户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在连续5个季度上升后首次下降,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扩张态势暂时趋缓。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援成  程建伟  
企业盈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周期的波动对公司盈利有重要影响。经济周期会通过心理预期、利率、价格和社会总需求四条途径对企业的盈利发生作用。由时间序列考察发现,虽然资产收益率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期间仍存有波动。通过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实证支持了周期影响的存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金明  
本文基于动态因子模型计算了反映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景气缺口,并测算了景气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滚动相关系数和景气缺口对通货膨胀的时变拉动效应。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顺周期特征,但顺周期性近期有所下降,景气缺口对通货膨胀的拉动效应减小。本文认为,在当前我国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下,维持当前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是合意的选择,但由于牺牲率较大,政策力度不宜继续加大以避免伤害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国涓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讨论了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玉春  王雅婷  万里虹  
通过对比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图发现,保险周期并不是严格顺经济周期持续,而是在总体上顺周期特征下,保持保险业市场波动的自身特点,其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此外,寿险与产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浩  
文章以我国改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比较为例,得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是:1995年是改革之后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一个转折点,在1978~1995年期间东部的波幅大于西部的波幅,而1996~2004年期间则刚好相反。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空间差异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出口、产业结构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杰  王立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看好,但在短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必须把握这种波动性从而避免经济波动"大起大落"。按照实际产出的构成成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净出口),使用方差分解法。从全期样本和滚动样本两方面探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减弱的成因,并针对可能扩大经济周期波动的潜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铮  
本文探讨了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业结构失衡和调整的影响。本文在科学界定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这一典型事实后,基于波动周期阶段分别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失衡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济周期性波动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基本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了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中实现我国产业优化调整和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坤  陆尚瑜  
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从已经经历的十轮经济周期看,导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主要有制度变迁、低效的政府投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助于熨平我国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颖  唐晓彬  武一  
文章对我国1952~2009年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识别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发现二机制状态的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于刻画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比较适合,刻画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改革开放前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波动比较平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爽  
文章以第三产业为参照,从二阶导数和非对称性等角度对第二产业的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第二产业投资比例大、对政策敏感以及增长方式粗放等原因,其比例的增大会加剧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对GDP有着杠杆冲击效应;而通过对第三产业波动的分析发现,由于其投资小、见效快以及就业容纳效应强等原因,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大对经济波动有着缓和作用。因此要优化我国第二产业的结构,提高工业增长效率,并大力推进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和"软扩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军  
在利用H-P滤波法分离经济变量波动成分和趋势成分的基础上,运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等需求因素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且为正;投资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且为负;净出口的波动与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波动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文洁   陈磊   徐聿枫  
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实际GDP增长率视为经济周期波动,基于时变相关系数测算我国2005—2023年31个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分析其时变特征,借助时变一致度指数和FMM聚类,从周期阶段视角深入探究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变动原因,并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因素对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内,我国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变化。其中,2011年2季度至2019年4季度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经历了初期缓慢、中期加速、后期稳定的阶段性下滑;2020年后,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快速提升,并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在多个时间段,存在与其他省份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有较大差异的关键省份。产业结构异质性可能是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二,在同步性下降阶段,各省份周期阶段的时间错位程度有所增加,但形态特征差异才是下滑的主要因素。以各省份平均周期阶段形态特征为依据,通过聚类分析,除湖北因新冠疫情影响被单独划分为一类外,剩余省份被划分为短周期低波动和长周期高波动两类。前者所含省份普遍有相对更强的经济韧性或更多元的产业布局,后者所含省份通常受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影响较大或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单一。属于同一类别的省份并无显著的地域特征。第三,实证研究表明,地理距离的拉近并不能显著提升各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放松地域限制后,属于同一周期阶段形态特征类别的省份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更高。经济规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相似度、物价水平差异、财政政策差异和对外贸易差异均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产生影响。但在同步性的上升、下降和稳定阶段,具有显著影响的宏观因素存在一定差别。经济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提升在任何阶段均会显著提高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基于此,应坚持推动各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区域内周期差异化省份的协调合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