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1)
- 2023(2640)
- 2022(2340)
- 2021(2441)
- 2020(1992)
- 2019(5124)
- 2018(4602)
- 2017(7152)
- 2016(3874)
- 2015(4609)
- 2014(4553)
- 2013(4365)
- 2012(4347)
- 2011(4108)
- 2010(4263)
- 2009(4184)
- 2008(4020)
- 2007(3081)
- 2006(2838)
- 2005(2777)
- 学科
- 济(13608)
- 经济(13578)
- 业(8175)
- 管理(7316)
- 中国(6410)
- 企(6193)
- 企业(6193)
- 方法(4445)
- 农(4355)
- 学(3916)
- 数学(3772)
- 数学方法(3715)
- 贸(3503)
- 贸易(3500)
- 易(3443)
- 融(3430)
- 金融(3430)
- 财(3224)
- 世界(2956)
- 教育(2812)
- 和(2768)
- 制(2747)
- 银(2740)
- 银行(2737)
- 农业(2703)
- 行(2673)
- 关系(2391)
- 出(2352)
- 业经(2343)
- 家(2309)
- 机构
- 大学(55451)
- 学院(50392)
- 研究(25306)
- 济(22660)
- 经济(22281)
- 中国(19018)
- 管理(17544)
- 理学(14463)
- 科学(14314)
- 理学院(14190)
- 管理学(13938)
- 管理学院(13816)
- 京(13147)
- 所(13063)
- 研究所(11800)
- 中心(11122)
- 财(10785)
- 范(9955)
- 师范(9898)
- 北京(9079)
- 院(8900)
- 教育(8598)
- 师范大学(8589)
- 农(8243)
- 财经(7842)
- 江(7426)
- 经(7316)
- 经济学(6931)
- 科学院(6915)
- 研究院(6911)
共检索到97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以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科学家包揽为引子,结合作者在美国著名大学的考察经历,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关键词:
诺贝尔奖 美国研究生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门伟莉 张志强
诺贝尔科学奖是现代科技奖励中学术权威性最高、时间序列最长、获奖者数据量和授奖成果影响最大的国际科技奖项。对诺贝尔科学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将有助于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重大科学发现产出和分布的潜在规律。文章系统完整收集并分析了1901—2018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机构信息,并按照机构性质,将获奖机构划分为大学、研究院所或实验室、基金会、企业或公司、医院或诊所等五类。通过对获奖机构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获奖机构高度集中分布于大学和科研院所,但美、英、德、法等主要获奖国家呈现不同特点;基于不同获奖机构属性的获奖者年龄变化趋势呈现领域差异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呈现明显特性,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获奖年龄、重大成果产出年龄和授奖时滞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同一学科不同获奖机构的获奖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科研人员隶属多机构的现象促进了跨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美、英、德、法等主要获奖国家的主要获奖机构呈现出不同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建议,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应着力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并提出了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的四点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祖望
通过研究,表明在诺贝尔科学奖颁授的100年间,基础研究成果、交叉学科成果容易获奖,名师的徒弟容易获奖,非功利性研究容易获奖。指出要使中国本土科学家早日摘取诺贝尔科学奖桂冠,国家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培养受过完整教育的通才人物和造就国际级科学大师,必须给科学家以研究的自由和空间,坚决摒弃急功近利行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泽文 屈静 周西姬
诺贝尔奖得主授奖时滞和获奖年龄的周期变化特征能够揭示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获奖年龄差异,以及获奖成果取得后的检验周期长短。文章以190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以及1969-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分析样本,通过划分6个时间周期阶段,计量分析每个周期阶段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和授奖时滞分布及其周期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形态,46~70岁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高,偏年轻和偏老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偏年轻化,25~45岁获奖者占2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偏老年化,25~45岁获奖者仅占2%。⑵诺贝尔奖获奖难度越来越高,获奖年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3个学科诺贝尔奖得主各周期阶段平均年龄从第I阶段的55.4岁快速增长到第VI阶段的66.2岁。⑶诺贝尔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较高且随时代发展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且随时代发展上升速度最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平均授奖时滞最长,达到31.06年。⑷博士阶段是培育诺贝尔奖得主的黄金时期,几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最早获得诺贝尔奖初创成果的年龄都在博士毕业后,初创成果经历很长的培育期后,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聂常虹 陈彤
2019年10月14日,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和Michael Kremer因其在全球减贫方面的杰出工作共同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将随机对照试验应用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实证研究,并就该方法的外部有效性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推动了该领域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他们利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贫困问题,提升了全球抗击贫困的能力。本文梳理了三位获奖人的研究贡献,也讨论了其研究工作对中国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及对未来全球减贫行动的展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程
作者对1901—2016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人数及其获奖时的平均年龄等情况进行考察后,又对日本新世纪17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取得获奖奠基性研究成果时的年龄和升任教授或研究员时的年龄等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日本新世纪17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高达68岁;取得获奖奠基性成果时的平均年龄只有40岁;升任高级职称时的平均年龄高达43.35岁;获奖时滞长达28年。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在大学里普遍设立荣誉教授称号;将晋升正高职称时的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左右;并将科研资源的分配向40岁左右的年轻学者倾斜;而且在建党100周年之前不宜像日本2001年那样提出50年30个诺奖计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毅 乔晗
英国经济学家Angus DeAton因其关于消费、贫困与福利方面的卓越研究工作,被授予201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在经济学的众多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微观计量经济学,DeAton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将理论与测量紧密结合,并通过特定的统计方法将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联系起来,对与人类福利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实际政策的制定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对DeAton的主要学术贡献进行梳理,总结其获奖成就对现有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希望能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毅 乔晗
英国经济学家Angus Deaton因其关于消费、贫困与福利方面的卓越研究工作,被授予201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在经济学的众多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微观计量经济学,Deaton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将理论与测量紧密结合,并通过特定的统计方法将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联系起来,对与人类福利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实际政策的制定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对Deaton的主要学术贡献进行梳理,总结其获奖成就对现有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希望能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琳
美国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因其对行为经济学的广泛贡献,被授予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Richard Thaler将人类心理学认知规律纳入经济决策分析,系统展示了人类特性如何影响个人经济决策及市场结果。他采用理论、实证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推动行为经济学从边缘且有争议的领域转变为获得广泛认可的主流领域,他的众多发现对微观、宏观以及公共政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Richard Thaler在行为经济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梳理,并简要探讨其获奖成就对现有研究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毅 乔晗
201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授予法国学者Jean Tirole教授,以表彰其对市场势力和规制的研究。Tirole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研究宏观经济、企业管理、社会发展等问题,开辟了若干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例如新产业组织理论与新规制经济学等,这些成果推动了博弈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应用,丰富了博弈论的研究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贡献。本文对Tirole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梳理,总结获奖成就对现有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希望能推动中国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琳
美国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因其对行为经济学的广泛贡献,被授予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Richard Thaler将人类心理学认知规律纳入经济决策分析,系统展示了人类特性如何影响个人经济决策及市场结果。他采用理论、实证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推动行为经济学从边缘且有争议的领域转变为获得广泛认可的主流领域,他的众多发现对微观、宏观以及公共政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Richard Thaler在行为经济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梳理,并简要探讨其获奖成就对现有研究的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宫艳丽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和各组织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仁贵 高鸿鹰
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均为经济学家所获得的崇高荣誉,二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事实上,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自于国家科学院院士,而国家科学院也会增选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院士或外籍院士。本文主要对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进一步预测分析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田人合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的启示,为探索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