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9)
- 2023(13502)
- 2022(11104)
- 2021(10589)
- 2020(8453)
- 2019(18809)
- 2018(18326)
- 2017(34396)
- 2016(18411)
- 2015(20867)
- 2014(20285)
- 2013(20100)
- 2012(18755)
- 2011(17411)
- 2010(17371)
- 2009(16298)
- 2008(15957)
- 2007(14685)
- 2006(13152)
- 2005(11877)
- 学科
- 济(83794)
- 经济(83624)
- 业(57887)
- 农(50628)
- 管理(48576)
- 企(35917)
- 企业(35917)
- 农业(33497)
- 方法(31506)
- 中国(27023)
- 数学(26443)
- 数学方法(26288)
- 业经(24517)
- 制(18721)
- 贸(16735)
- 财(16728)
- 贸易(16721)
- 易(16329)
- 技术(15804)
- 地方(15114)
- 银(14925)
- 银行(14906)
- 学(14706)
- 行(14560)
- 融(14293)
- 体(14287)
- 金融(14284)
- 发(13855)
- 农业经济(12582)
- 理论(12321)
- 机构
- 学院(267865)
- 大学(265356)
- 济(124652)
- 经济(122562)
- 管理(101925)
- 研究(97970)
- 理学(87271)
- 理学院(86359)
- 管理学(85238)
- 管理学院(84733)
- 中国(79159)
- 农(60578)
- 京(55960)
- 科学(54279)
- 财(54125)
- 所(48850)
- 农业(46211)
- 中心(44831)
- 研究所(43989)
- 财经(42632)
- 业大(41767)
- 江(39815)
- 经济学(39038)
- 经(39028)
- 北京(35363)
- 经济学院(35069)
- 范(34740)
- 师范(34448)
- 院(33697)
- 财经大学(31171)
- 基金
- 项目(174299)
- 科学(139528)
- 研究(132569)
- 基金(129324)
- 家(112509)
- 国家(111439)
- 科学基金(95322)
- 社会(90193)
- 社会科(84436)
- 社会科学(84415)
- 基金项目(67326)
- 省(66069)
- 教育(58582)
- 自然(56867)
- 自然科(55643)
- 自然科学(55630)
- 划(54906)
- 自然科学基金(54696)
- 编号(53129)
- 资助(51091)
- 成果(42838)
- 部(40740)
- 发(39114)
- 国家社会(38681)
- 重点(38665)
- 创(38503)
- 课题(36316)
- 创新(36196)
- 教育部(35109)
- 制(34555)
- 期刊
- 济(147892)
- 经济(147892)
- 研究(85978)
- 农(64785)
- 中国(61875)
- 农业(44052)
- 学报(40294)
- 科学(39758)
- 财(38987)
- 管理(37198)
- 大学(32481)
- 融(31491)
- 金融(31491)
- 学学(30710)
- 业经(28895)
- 教育(27630)
- 经济研究(23239)
- 财经(22110)
- 业(21962)
- 技术(21586)
- 问题(19802)
- 经(19276)
- 世界(17678)
- 农村(15429)
- 村(15429)
- 农业经济(15160)
- 贸(15132)
- 版(14496)
- 技术经济(14104)
- 经济问题(13504)
共检索到420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宏运 李金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唐宋时期,农村投资与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土地和耕牛投资增长很快,成为农村投资热点,乡村富民积极主动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农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奢侈性消费较为突出,货币性消费也出现增长状况。这些新特点,是唐宋社会变革在乡村社会的折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性变革引起了农村投资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农村社会分化。新财富力量——富民阶层崛起于乡村,他们通过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和炫耀性消费,谋求在乡村的社会话语权。商品经济作为一种革命性经济因素在农村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村自然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了农村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唐宋 乡村社会 投资与消费 社会变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连喜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义波 弓路沙
帮工和雇工都是农村普遍存在的微观互助行为,前者以人情为联结纽带,后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本文通过分析华北平原S村30年来合作方式由帮工到雇工的转变过程发现,农民合作行为的变化经由个体动力场的作用机制得以实现,并且这种变化既受社会变迁的制约,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部分。虽然对于社会变迁的解释一直有着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的争论,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社会变迁必须以一系列的个体行动来达成,而后者又受到一系列心理机制的影响。对于社会变迁来说,微观视角仍具解释力,并且不可或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柳钦 胡振华
本文梳理了中国解放前"农合"思想及实践、改革开放前农村合作组织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认为在未来时间里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将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的创新、发展时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加速态势,将成为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一个新亮点。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组织 历史变迁 实践 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永崇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解放初主要培养服务农村的农业人才转向改革开放后体系的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确立,基于能力本位的农村职业教育不断强化服务"三农"功能。
关键词:
农村社会 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重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晓晨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40多年,是中国社会发展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更为深刻。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农业历经波折,既有引人瞩目的成功经验,也有必须深刻记取的惨痛教训,其中有些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系统地记叙与评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意义毋须多言。恰如上述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度极大,前人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史敬棠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如王耕今等人的《乡村30年—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包产到户资料选》等。一般来说,编纂史籍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与所要描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卫亚
20年的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当前加速农业发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形势要求下,深入分析2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农民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变化规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同全 冯兴元 张玉环 董翀
建国70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以国有银行为主、以信用合作和民间借贷为辅的农村金融体制;第二阶段是形成国家银行一体化的计划体制。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按照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和农村金融市场开放两条主轴不断演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农村金融市场初步形成、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现代农村金融市场初步形成和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总体上朝着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目标不断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建设适合"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路还很长。
关键词:
建国70年 农村金融 体制变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增民
本文考察了我国农民工社会群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发现农民工社会群体在各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具有共性特征,认为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农业社会形成的对农业的依赖,使历代政府在制度设计上具有限制农民随意改变职业的倾向,而当前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工为了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问题的焦点是给予农民工以公平待遇,使其享受同城市职工一样的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变迁 根源 实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翠英
80年代是农民社会文化心理转型的阵痛时期,在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精神的震荡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观念的转变。逐步挣脱土地的精神束缚,建立起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二是商品意识的觉醒。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农民的心理空间,农民由自给自足型农民转向市场型农民,标志着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三是道德上的困惑与迷惘。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道德观念的进步,但人们更多的还是困惑与迷惘:道德转型中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以恶抗恶”者的道德自省与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而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邝先慧 祁晓玲
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集体制、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土地制度影响因素,认为互助合作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合作社土地集体制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瞒产私分、包产到户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对国家土地制度创新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芸
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种种经济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 ,不同土地制度形式的农民供给反应相差很大。通过考察建国以来的四次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民的供给反应 ,得出农民是否拥有真正的产权制约着农民的供给。改革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所有权 ,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农民永久使用权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 ;理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税收关系
关键词:
农民 经济行为 农村 土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明国 朱启臻
目前,我国农村能源结构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而农村能源利用及变迁却受到乡村人口、家庭结构、生产方式及民众观念等农村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是能源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因,人口变迁、家庭结构小型化是导致能源利用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则是农村能源利用变迁的直接因素,农民观念体系的变革也为农村能源变迁奠定了主观基础。笔者建议:我国农村能源结构在适应能源供应、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应该走改造、拓展、多元化的建设道路。
关键词:
农村能源结构 农村社会变迁 能源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王璐 吴比
本文从土地流转视角讨论农业生产模式变迁问题。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农户土地流转率从4%上升到24%,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加速;农业要素投入模式出现了结构性变迁,劳动投入持续下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中间品投入等持续上升,土地经营规模化与分散化并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农户收入、亩均产出、劳均产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快速上升。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模式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转出可以促进非农就业,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水平,土地转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经济显著性;从要素投入来看,土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要素投入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经济。总结而言,土地流转在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转型,但效应在不断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