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5)
- 2023(8881)
- 2022(6813)
- 2021(6000)
- 2020(4526)
- 2019(10540)
- 2018(10330)
- 2017(19377)
- 2016(10358)
- 2015(11725)
- 2014(11707)
- 2013(11612)
- 2012(11083)
- 2011(10071)
- 2010(10525)
- 2009(9485)
- 2008(9340)
- 2007(8430)
- 2006(7907)
- 2005(7482)
- 学科
- 济(48180)
- 经济(48133)
- 管理(27673)
- 业(27223)
- 企(20297)
- 企业(20297)
- 中国(18512)
- 地方(18305)
- 农(15150)
- 业经(14006)
- 发(10477)
- 农业(10464)
- 方法(10379)
- 地方经济(10282)
- 银(10066)
- 银行(10054)
- 环境(9969)
- 行(9835)
- 融(9777)
- 金融(9775)
- 制(9163)
- 技术(8783)
- 学(8766)
- 贸(8731)
- 贸易(8719)
- 易(8349)
- 数学(8080)
- 财(8037)
- 数学方法(7974)
- 理论(7679)
- 机构
- 学院(149746)
- 大学(143924)
- 济(59749)
- 经济(58316)
- 研究(56020)
- 管理(52656)
- 中国(43513)
- 理学(43240)
- 理学院(42685)
- 管理学(41966)
- 管理学院(41685)
- 科学(33613)
- 京(32490)
- 所(28775)
- 财(27540)
- 研究所(25651)
- 农(25650)
- 中心(25386)
- 江(25366)
- 范(23080)
- 师范(22833)
- 北京(21428)
- 州(20877)
- 院(20420)
- 业大(20372)
- 财经(20329)
- 农业(19636)
- 技术(18719)
- 省(18624)
- 经(18154)
- 基金
- 项目(92132)
- 研究(71902)
- 科学(71533)
- 基金(61650)
- 家(53348)
- 国家(52806)
- 科学基金(44621)
- 社会(44239)
- 社会科(41891)
- 社会科学(41879)
- 省(39255)
- 教育(32519)
- 划(32040)
- 基金项目(31954)
- 编号(30552)
- 发(27211)
- 自然(26023)
- 自然科(25372)
- 自然科学(25368)
- 成果(25336)
- 自然科学基金(24854)
- 资助(24301)
- 课题(22875)
- 发展(22264)
- 展(21856)
- 重点(21323)
- 创(20218)
- 年(18889)
- 创新(18850)
- 部(18639)
共检索到25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人类社会相继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四种文明形态,对应着无色(虚无)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四种发展范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质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资源短缺危机和环境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从黑色发展范式到绿色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实现"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主体由"单一理性经济人"向"双重理性经济人"转型;发展目标导向由"只注重经济发展数量,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向"优先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数量"转型,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贵阳
不同的文明范式特征借由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科技功能、价值观念、运行方式等表现出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涉及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本文比较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发展范式特征的不同,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论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指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以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体作用,推动全社会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范式 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建洪
进入新时代,社会实践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对国家治理的新范式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对这种新范式需要的系统性思考和战略性回答。面向绿色经济社会构建或走向"绿色现代化",该理念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新阶段"为什么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绿色发展和怎样实现绿色发展"重大命题的新探索。围绕人民之治引领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构建、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内涵体系,达成了对超大规模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绿色化变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何以实现这一大国治理发展路径的规律性认识。从文化-文明、理论-实践和现代化-后现代化的多重逻辑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导引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新境界、发展面向未来新政治经济学以及供给全球合作治理新机制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征程上的这一新认识论、新发展观和新实践论,通过党领导下的体制创新与机制优化等制度路径及协同实践,必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
范式是分析社区教育本质变化的重要视角。我国现代社区教育经历了从德育范式到文化范式的衍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从关注发展价值到关注生命价值,二是教育主体从关注中小学生到关注所有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三是教育重心从以中小学校为核心与企事业和社区加强合作,到多元主体、多元机构、多元内容的发展方式。社区教育发展要适应社区建设的新变革,承担更多的文化使命,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关键词:
社区教育 范式 德育 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本质观和发展观。遵从外部逻辑、实现外在目的、受外部需要操控的高等教育发展,即为外延式发展;遵从内部规律、实现内在目的、受自身需要支配的高等教育发展,即为内涵式发展。以此为考察视角,可以发现,千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总体上是一部外延式发展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其实质在于回归高等教育本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以内涵式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学术为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毛亚庆 王树涛
大学对知识范式的转型能否及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并由此引发大学发展的兴盛与衰亡。神话知识向形而上学知识的转型引起了知识的极大增进,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型,因大学对科学知识的漠视,使得大学的发展陷入危机,而对于科学知识范式的重新拥抱又使得大学发展回归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同样要求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授适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
关键词:
知识范式 转型 高等教育 大学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金朋 武春友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转型是同步进行的,因而在城市发展及问题治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情况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追溯以及若干发展模式的辨析,指出其在解决复杂城市问题时所面临的缺憾之处,进而引申出城市绿色转型的概念和内涵。基于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及迫切的转型需求,尝试构建了适合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概念框架,尤其强调城市绿色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度的高度统一,更是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参与及观念转变,以此来衡量城市绿色转型的过程与效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美慧 卓琳 卢毅
基于技术范式的视角,讨论现代技术范式的困境,并分析其生态化的转变。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的现状与问题的归纳与分析,阐明该区需要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发展之路,从而增强基础建设,提升经济水平。结合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探索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和提升对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的认知水平、整合相关产业构建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共同体、科技创新支撑构筑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升级轨道等具体措施,为四川秦巴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篇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民 Nicholas Stern Joseph E.Stiglitz 刘世锦 张永生 李俊峰 Cameron Hepburn
中国以及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传统发展范式逐渐落幕,一个新的绿色发展范式开始兴起。本文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旧有发展范式的不可持续性,揭示绿色发展范式在发展目的、发展内容、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普适性上,是对传统发展范式的一次深刻革命。在新的绿色发展范式框架下,本文重新思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理论、财富的内涵和测度,以及个人和集体行为等,分析新发展范式转变对于重塑中国重要经济部门和系统的政策含义,并讨论了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金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实现协调和平衡的转型。本文同时提出中国如何引领世界碳中和治理机制建设,并讨论了同世界实现绿色合作共赢的机遇和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志 白屯 赵丽坤
文章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绿色化管理的概念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绿色化管理的集成特性和管理体系结构,提出了企业绿色化发展模式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范式,指出在当前形式下企业实现绿色化管理转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转变企业经营理念、推行绿色制造技术、革新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清洁生产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日益增长,地球生态系统承受的负荷逐渐加大,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有关绿色经济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研究成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转型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并展望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法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与草地资源的破坏与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分析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探讨了在绿色发展新思想指导下,如何在发展理念、水土资源保护、生产行为规范以及生产技术生态风险评估等重点领域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转型 习近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中元
可持续发展作为批判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新范式和普遍接受的发展观,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想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纲领,但其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距引人深思。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性分析,为深刻认识当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工业文明的战略转型以及人类新文明的构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资本逻辑 新文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顾益康 米松华
山区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要形成基本共识,确立基本理念,确立发展思路和愿景,强化统筹,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绿色,实现经济系统优化,强化生态,实现生态系统优化,建立建全制度保障,完善山区发展考核体系,创新山区资源补偿机制,加大扶持开发力度,加大开放开发力度。
关键词:
山区 转型发展 绿色发展 制度保障 论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玉渊
二战结束以来,非洲国家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框架基本是由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主导的。从产业化战略到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正统的发展范式在非洲发展问题上备受指责。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非洲自主的发展战略构建尝试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由于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阻挠,非洲国家没有真正构建起本土的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从被发展到要发展开始成为非洲发展理念的主流价值,相应地,学界开始尝试运用替代发展和后发展理论构建非洲本土的系统性发展框架,为非洲发展带来了新理念。与此同时,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仅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更丰富了非洲国家在发展理念和道路上的外部选择。
关键词:
非洲 发展 发展理念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