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2)
2023(2468)
2022(2202)
2021(2078)
2020(1814)
2019(4266)
2018(4018)
2017(7060)
2016(3851)
2015(4391)
2014(4365)
2013(4126)
2012(3850)
2011(3447)
2010(3739)
2009(3511)
2008(3322)
2007(3051)
2006(2767)
2005(2571)
作者
(11582)
(9649)
(9577)
(8917)
(6105)
(4819)
(4425)
(3812)
(3678)
(3436)
(3381)
(3260)
(3068)
(3006)
(2999)
(2929)
(2754)
(2745)
(2706)
(2652)
(2501)
(2355)
(2261)
(2216)
(2207)
(2157)
(2157)
(2040)
(2005)
(1937)
学科
(15131)
经济(15105)
(10285)
管理(9822)
(8680)
企业(8680)
方法(6586)
数学(5659)
数学方法(5544)
中国(5105)
(4405)
(3769)
(3517)
(3212)
地方(3058)
业经(3028)
农业(2977)
研究(2831)
技术(2621)
理论(2561)
教育(2492)
环境(2449)
(2375)
(2351)
(2298)
工作(2268)
(2264)
(2249)
(2191)
金融(2191)
机构
大学(55808)
学院(53098)
管理(21816)
研究(20988)
(20622)
经济(20133)
理学(18359)
理学院(18117)
管理学(17807)
管理学院(17716)
中国(15010)
科学(13904)
(12918)
(10622)
研究所(9782)
(9435)
中心(9387)
(8961)
(8457)
北京(8425)
师范(8402)
(8282)
业大(8158)
(7714)
财经(7226)
师范大学(6992)
农业(6858)
(6553)
(6276)
科学院(6150)
基金
项目(37162)
科学(29351)
研究(27837)
基金(25951)
(23707)
国家(23013)
科学基金(19059)
社会(17167)
社会科(16234)
社会科学(16223)
(14712)
基金项目(13469)
(12638)
教育(12540)
自然(11761)
自然科(11462)
自然科学(11455)
编号(11297)
自然科学基金(11213)
资助(10523)
成果(9773)
重点(8414)
(8092)
课题(7989)
(7950)
(7576)
科研(7376)
国家社会(7104)
创新(7093)
项目编号(7049)
期刊
(23413)
经济(23413)
研究(16918)
中国(14083)
科学(8903)
教育(8775)
学报(8671)
管理(7959)
(7710)
(7461)
大学(6664)
学学(5880)
农业(5579)
技术(5454)
图书(4292)
科技(4067)
(4014)
统计(3441)
资源(3337)
(3284)
财经(3267)
(3252)
金融(3252)
经济研究(3220)
(3182)
论坛(3182)
技术经济(3175)
业经(3163)
决策(2938)
情报(2918)
共检索到85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多年来,一国科学家发表的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总数被看成是评价该国科学实力的指标,论文数越多,实力就越强。当人们认识到只考察论文数量显得过于简单粗略后,就希望用更好的指标来反映科研质量,"高被引科学家"人数就成为新的质量评价指标。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美国人次继续位居第一,占全部人次的比例为44%,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内地人次(占比10. 2%)首次超越英国(占比8. 3%),位居第二。按照定义,在科睿唯安分析依据的科学论文数据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中,某位科学家论文被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丽梅  马海群  
#N/A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婧宇   刘筱敏  
[目的/意义]通过国内外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样本,分析顶尖科技人才的特征,为了解科学家成长规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美2019—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化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科学家为研究对象,从多源信息挖掘构建高被引科学家个人信息数据库,从年龄特征、教育经历、流动经历三大角度对高被引科学家进行深度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相较于美国,中国化学高被引科学家平均年龄年轻8.74岁,但其影响力的延续性平均低于美国科学家1.53年;高被引科学家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奠定了其研究基础,98.4%的两国化学高被引科学家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科学家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46.07%的高被引科学家未曾发生过工作机构的变动,展现出一定的“固定化”特征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雷洋昆  陈晓宇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 Cite科研绩效分析平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北京大学理工科院系科学家科研论文合著网络,并从社会资本视角采用动态面板高斯混合模型(GMM)探讨网络资本对科学家的学科认可、政府认可、市场认可等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科学家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将更有利于提升科研绩效,但不同的社会资本维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一:从结构资本来看,网络关系和活动能力对科学家学术认可有显著影响,但对政府认可、市场认可仅在部分方面有所表现;关系资本会对学术认可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但对政府认可、市场认可不产生影响;认知资本对科学家学术认可、政府认可有部分影响,但对市场认可无影响。建议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将科研合作从增量向提质转变,引入组织协调平衡和优化合作内部结构,完善科研绩效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聪  
今天,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历史上,科学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对科学家作用的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系统地阐述科学家作用的论著尚不多见,如何全面地认识科学家的作用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而直接影响到科学家作用的充分发挥。领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金凤  
该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中存在的三种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对各运行机制的比较,探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及管理方面的作用,并提出这三种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可能会互相转变,需要在科研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有效调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宁  范巍  张锐昕  
以科睿唯安公司2014—2020年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为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入选者的结构特征和趋势变化,对其中入选者工作地在中国境内的"高被引科学家"基本情况和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内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科分布及成长规律特点包括中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和占比具有显著增长性;三分之一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引领性;地域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海外经历具有阶段普遍性;职称破格具有一致认可性。据此提出中国实现战略科技领域精准引才用才育才的政策建议,包括制定精准引才专项计划,绘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地图;制定精准用才专项方案,提升高层次人才使用效能;避免ESI学科领域"木桶效应"现象,实现战略科技人才前瞻培养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月从  
通过对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进行分析,统计出社会科学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及学科分布。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4年In Cites图书情报学科被引频次前1%的论文作者进行分析,统计出10位图书情报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的成分分布,发现这些高被引科学家中跨学科作者多于单独图书情报学科作者。通过中心性分析发现,单纯图书情报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在点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中均表现不佳,仅在按成分划分的接近中心度中表现出色。最终指出了图书情报学科作者的努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邓侨侨  王琪  刘念才  
迁移至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全球科技精英人才国别迁移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的简历进行内容分析,以及对其中308名高被引科学家迁移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被引科学家向美国集聚的现象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且随着职业发展,高被引科学家出现从美国逆向集聚的现象。从美国逆向集聚过程中获利的国家包括亚太地区的创新型国家(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也在其列。而影响高被引科学家从美国逆向集聚的原因,与这些国家(地区)为科技精英人才提供更适宜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故本文认为,通过对国内发达城市一流大学的投入,创建适宜的工作环境,能为中国吸引更多的科技精英人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锦涛   何光喜   张文霞  
本文采用“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形象调查数据(2007—2021)”分析和考察中国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价的变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7—2021年,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经历了先下降(2007—2017)后上升(2017—2021)的过程,整体变迁趋势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科学素养、与科学家的社会距离和科学兴趣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在变迁方面,有科学兴趣和较高科学素养的民众对科学家形象评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的研究发现对进一步理解和透视我国科学家形象变迁状况有贡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科学家应该是一群秉承科学精神的人。他们具有独立、诚实、无私的、实事求是的品质,不受个人或者团体利益的影响,能够对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假设、实验过程、数据分析、逻辑推导、基本结论等等,提出合理的、公正的质疑和评价。我们由此相信科学家,相信科学。然而,现实中的科学家却在失去人们的信任。全国政协委员武维华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晓阳  李晓亮  
从博文数、点击量两个方面定义博客类h指数:hb、gb、Rb,对科学网总排行前30名科学家博客2007-2009年间数据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博文数、点击量、篇均点击量和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博客类h指数与博文数、篇均点击量之间分别存在中、高度相关性,认为博客类h指数具有一些新特点,在博客影响力评价方面将是一种有益工具。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正>郭永怀(1909年4月—1968年12月),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华英  
工业雇佣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阶段,本文阐述了工业雇佣科学家的涵义,产生、产生原因及作用,并用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