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0)
2023(8196)
2022(6478)
2021(6252)
2020(4763)
2019(10516)
2018(10416)
2017(18092)
2016(10470)
2015(12020)
2014(12077)
2013(11158)
2012(10059)
2011(8921)
2010(9187)
2009(7991)
2008(7951)
2007(7699)
2006(6753)
2005(5703)
作者
(26783)
(21983)
(21978)
(21012)
(13881)
(10464)
(10056)
(8366)
(8359)
(8281)
(7571)
(7334)
(7198)
(6891)
(6717)
(6697)
(6630)
(6484)
(6463)
(6351)
(5612)
(5366)
(5351)
(5329)
(5065)
(5057)
(5053)
(4971)
(4511)
(4505)
学科
管理(32893)
(31785)
经济(31763)
(28068)
(24672)
企业(24672)
技术(13770)
中国(12926)
(11282)
理论(10443)
业经(10312)
教学(9337)
(9140)
技术管理(9097)
教育(8983)
方法(8867)
地方(8765)
(7933)
农业(7452)
(6798)
银行(6789)
(6481)
学法(6397)
教学法(6397)
(6384)
数学(6303)
数学方法(6153)
(5932)
环境(5802)
(5795)
机构
学院(135201)
大学(124305)
管理(45457)
(44986)
经济(43598)
研究(41741)
理学(37164)
理学院(36710)
管理学(35848)
管理学院(35575)
中国(32410)
(27106)
科学(24823)
(24534)
(23765)
职业(23748)
技术(23530)
(20556)
师范(20384)
(20339)
中心(20197)
(20082)
研究所(17489)
财经(17423)
北京(17382)
(17118)
技术学院(16947)
职业技术(16910)
(16355)
业大(16070)
基金
项目(82487)
研究(71375)
科学(64059)
基金(52007)
(43604)
国家(43076)
社会(40424)
社会科(37876)
社会科学(37867)
(37803)
科学基金(36907)
教育(36432)
编号(33638)
(29990)
成果(27987)
基金项目(26766)
课题(26075)
(22939)
(20832)
自然(20630)
自然科(20089)
自然科学(20087)
资助(19821)
自然科学基金(19673)
(19667)
重点(19575)
项目编号(19526)
创新(19338)
规划(18858)
(18722)
期刊
(59429)
经济(59429)
研究(42079)
中国(39166)
教育(35839)
(20105)
管理(19371)
技术(19196)
(16977)
学报(15522)
职业(15166)
科学(14800)
(12808)
金融(12808)
大学(12629)
业经(11836)
农业(11200)
学学(10911)
图书(10497)
(10029)
论坛(10029)
技术教育(9765)
职业技术(9765)
职业技术教育(9765)
经济研究(8533)
书馆(8008)
图书馆(8008)
财经(7914)
科技(7570)
(6968)
共检索到220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婉亭  黄海  赵计平  
建立健全高职教育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是监控专业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新专业通过构建合格评估平台,能及时诊断专业建设问题,引领和评判新专业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五个维度的评估指标数据,力求找到影响新专业发展的因素,并从建设规划、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践性教学等五个方面来探索新专业内涵建设的途径,以推动高职教育新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君华  左显兰  
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澄清了人们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探讨了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举措: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培养模式多元化。培养模式多元主要包括外出学习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自我更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栾永斌  
高职院校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业与产业对接是关键。专业建设应以满足区域产业结构对应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基于教产对接的专业内涵建设的模式,以提高专业的社会适应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志强  
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教育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教师专业化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和对教师专业化的界定,寻求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坚定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信念;建立教师专业化组织机构;大幅度提高"合格教师"的经济待遇;为教师专业化良性循环提供条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垂稳  尹华丁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专业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益求发展。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引入经营理念,以职业岗位群为导向,面向市场,对接产业,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建立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资源共享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等措施,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翟江南  
本文认为,随着市场变化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各高职院校营销人才的培养也在酝酿着从普识型营销人才向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营销人才转变。市场的多样化决定了营销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普识型、宽口径型营销人才和具有专业背景的窄口径型营销人才需求都将共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更好地与市场的对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黎明  
本文梳理了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的内涵,分析了内部专业评估与外部专业评估的区别,从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关注的全过程性、评估方法的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内部专业评估的特点,并提出了重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来培育质量文化、以内部专业评估制度为基础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建立内设专业评估机构和建设专业评估专家队伍的建设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泽慧  
对林业新科技革命的内涵、突破口和途径的探讨江泽慧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始终处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地位。在世纪之交,如何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肩负环境与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实现林业建设速度、质量与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有明  张薛梅  
深化内涵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在"后示范时期"进一步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实现科学发展,保持前行动力的根本路径。其中,专业内涵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了指标体系诸要素及指标体系各要素权重确定的原则、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煦惠  曾淑珍  
高效林业建设途径的探讨周煦惠,曾淑珍导言:目前,我国林业仍然存在严重的资源危机与资金危困,如何走出困境、振兴林业,许多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建设高效林业即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高效林业的本质特征是“一优二高”,即高产优质高效,实施的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兰英  
学位点合格评估是一种国家强制性的对已有学位点进行质量鉴定的许可性评估,对学位点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学位点合格评估机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本次合格评估对学位点内涵发展提了出明确的质量要求。以个案解析本次合格评估结果可以发现,学位点内涵建设存在学科发展特色不凸显、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课程教学地位被忽视、国际化教育薄弱、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提升学位点内涵发展质量的主要举措有:依据发展规划调整学位点,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研究生成长为中心营造学术共同体,建立常态化的学位点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居礼  曹喜为  
本文介绍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等举措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的情况。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陈莲芳  
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者,及科技的创造、传播和应用者,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科技创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这些作用包括: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为科技创新夯实基础;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结合以上作用,本文分析认为高校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以上作用的途径有:增强"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识,充分发挥高校研究基地的作用,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的有效联合,及规范科研项目管理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秋云  张钱  
应用型大学强调服务,其服务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体现于各项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服务除了凸显社会服务,还包括服务师生生活学习、服务教学科研。大学治理文化具有改革性、开放性、凝聚性、服务性等特点,其体系包括观念层、制度层、行为表现层三个层面。从以人为本理念、诚信契约观、系统思考观念出发,分别探讨了塑造"尚贤""尚同"的精神文化、完善"有范""有力"的大学治理制度、创建"善能""善行"的服务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