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5)
2023(2792)
2022(2331)
2021(2535)
2020(2078)
2019(4974)
2018(4916)
2017(8313)
2016(5203)
2015(5952)
2014(6373)
2013(5649)
2012(5193)
2011(4545)
2010(4922)
2009(4185)
2008(4097)
2007(3300)
2006(3152)
2005(3093)
作者
(11775)
(9769)
(9651)
(9634)
(6187)
(4678)
(4580)
(3962)
(3634)
(3574)
(3485)
(3339)
(3311)
(3285)
(3220)
(3042)
(2954)
(2938)
(2881)
(2863)
(2754)
(2433)
(2386)
(2355)
(2327)
(2300)
(2247)
(2227)
(2040)
(2000)
学科
(13290)
经济(13264)
(11625)
财政(10386)
管理(8883)
(8427)
(7656)
教学(6926)
中国(6907)
(6866)
理论(6539)
教育(6454)
(6379)
体制(5695)
(5108)
(4904)
企业(4904)
学法(4692)
教学法(4692)
学理(4053)
学理论(4053)
(3839)
制度(3798)
(3798)
学校(3520)
(3352)
地方(3210)
(3209)
(3186)
银行(3177)
机构
学院(63327)
大学(57317)
研究(23656)
(21481)
经济(20927)
(17538)
中国(16554)
职业(16226)
管理(15430)
技术(14537)
科学(13599)
(13007)
(12683)
理学(11881)
职业技术(11873)
(11795)
技术学院(11773)
理学院(11690)
管理学(11426)
(11426)
师范(11337)
管理学院(11294)
教育(11150)
研究所(11022)
财经(10191)
中心(9300)
师范大学(9275)
(9244)
(9071)
北京(8779)
基金
项目(32734)
研究(31021)
科学(24648)
教育(19183)
基金(18961)
编号(16022)
社会(15894)
(15501)
(15377)
国家(15294)
社会科(14689)
社会科学(14686)
成果(14488)
课题(13350)
(12465)
(12273)
科学基金(12213)
(9219)
基金项目(9028)
规划(8920)
项目编号(8733)
(8724)
重点(8616)
资助(7920)
(7917)
(7910)
阶段(7878)
研究成果(7875)
(7515)
阶段性(7358)
期刊
(29616)
经济(29616)
教育(26332)
研究(26072)
中国(22430)
(15791)
职业(11518)
技术(10063)
学报(8462)
技术教育(7628)
职业技术(7628)
职业技术教育(7628)
(6697)
大学(6659)
管理(6615)
科学(6242)
财经(6224)
(6129)
财政(6129)
(6118)
金融(6118)
学学(5559)
(5458)
论坛(5458)
(5443)
经济研究(5327)
农业(4069)
职教(3955)
图书(3803)
改革(3494)
共检索到112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孙斌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角度,深入挖掘工学结合的哲学意蕴:允执其中,以实用理性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投身社会,以实践理性破解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的难题。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靳玉乐  
过程哲学在国外被视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渊源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理论之一。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审视课程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颇多启示。其中,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课程思维的当代选择,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创造是课程实施的本质诉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利光  
"改革与转型"是当今世界图书馆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内在动因、"改"与"转"的"度"及其关键等问题的科学研究及准确把握,事关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或存亡之大计,任何图书馆人对此都不能等闲视之。而这,恰恰正是图书馆哲学本体论所要探索的理论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明形态,是伴着时代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策法律的支持,更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技术哲学意蕴。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与绝大部分政治哲学理论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之一和理论落点之一,是"人道主义"。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是继承和改造霍布斯、洛克以来的近现代自然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结晶。马克思的这一改造是在两个视点上完成的:一是他在财产权大行其道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拯救出了生存权;二是他在批判人被降格为"事物"和动物性机能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以人的自为创造本能为前提的、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目的论。与这两种改造相对应,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生存权的"人道主义";二是基于"完整的人"的"人道主义"。这两种"人道主义"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点,而是一个既有不同侧重又密不可分的整体,总体上都是以"完整的人"为最终和最高目标的。马克思在晚年作品中很少直接使用"人道主义"这一概念,这是因为他反对抽象谈论人道主义,而主张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内来为"完整的人"的实现寻找现实的出路。这样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在这种运动引领下并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人在得到彻底解放过程中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完整的人"。在今天,全面挖掘和开显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意蕴,无论对于深化方兴未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于构建和发展具有思想解释力和现实涵盖性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精神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明确把实践概念表述为感性的活动,并认为这种感性的活动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的现实基础,也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态哲学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幸平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被称作为智慧之学。它是关于世界观或宇宙观的学问,是对人类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宇宙所作的理性的、系统的研究,或者说是理性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构成了哲学同世界之间的一个中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汉  
"人不可以无耻",耻感文化在中国传统中有宝贵的资源。"耻"、"羞"、"辱"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耻感的形成离不开个体自我评价活动,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进行又往往要以耻感作为评价标准。耻感的产生以对善的把握为前提,不过是以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善的。正是耻感中所体现的人的本体的自由或自我意识使人"成为人"。意志以善和耻感作为内在环节。耻感以恶为对象,恶是丑的,但耻感却是美的。慎独固然与要"成为人"的执着联系在一起,但更与对于"耻"的畏惧联系在一起。荣可以正面地引领社会风尚,但无耻则无荣,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恶的耻感和厌恶,没有对恶和耻的惩罚,就既没有耻感,也没有荣感。一个无耻的社会最可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静  于庆峰  
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路径、方向和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阐释。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深层逻辑;反映了"现实的人"的主体向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当代回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爱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面向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加紧缺,这给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够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晓芳  陈昕  洪荭  李琴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学需将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同向而行,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教学过程即是价值传递过程。通过剖析“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提出塑造学生价值观念需把握“三观”统一,思政元素融入需注重“四步”同行,切实解决“两张皮”问题。同时,从总体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展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构建“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课后评价,得出“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优秀的结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道家哲学是一种以“道”为本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课程改革的现代意义在于:“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布白”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体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无为”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道家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有助于深化关于课程本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认识,并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小红   周阳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红色基因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质等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能够有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引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在育人元素的选择上,应重点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上,应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维度开展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