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
2023(1417)
2022(1237)
2021(1163)
2020(1089)
2019(2653)
2018(2631)
2017(5549)
2016(2968)
2015(3467)
2014(3338)
2013(3336)
2012(2957)
2011(2434)
2010(2496)
2009(2402)
2008(2596)
2007(2368)
2006(2160)
2005(2007)
作者
(7403)
(6210)
(6146)
(5719)
(4057)
(2840)
(2840)
(2228)
(2222)
(2183)
(2108)
(2002)
(1975)
(1907)
(1897)
(1874)
(1821)
(1790)
(1777)
(1756)
(1597)
(1474)
(1469)
(1430)
(1426)
(1417)
(1316)
(1299)
(1272)
(1195)
学科
(18653)
企业(18653)
(18287)
管理(16787)
(10942)
(10397)
经济(10369)
(10133)
财务(10132)
财务管理(10118)
企业财务(9865)
方法(6782)
(6201)
数学(5973)
数学方法(5963)
公司(5095)
(4877)
体制(4765)
(4220)
银行(4220)
(3915)
(3521)
金融(3521)
业经(2869)
人事(2406)
人事管理(2406)
经营(2110)
(1988)
(1933)
组织(1926)
机构
大学(40560)
学院(39962)
管理(18271)
(16236)
经济(15943)
理学(15725)
理学院(15617)
管理学(15517)
管理学院(15442)
(11970)
中国(10668)
财经(9383)
研究(9211)
(8676)
(7757)
财经大学(7327)
商学(6538)
商学院(6518)
会计(6106)
(5512)
(5433)
金融(5272)
公司(5147)
北京(4985)
中心(4795)
会计学(4613)
经济学(4559)
(4456)
会计学院(4453)
工商(4305)
基金
项目(22987)
科学(18736)
基金(18445)
研究(16324)
(15209)
国家(15092)
科学基金(14155)
社会(11140)
社会科(10673)
社会科学(10668)
基金项目(10208)
自然(9969)
自然科(9753)
自然科学(9750)
自然科学基金(9617)
资助(7922)
(7911)
教育(7798)
(6610)
编号(6137)
(5928)
教育部(5524)
人文(5452)
成果(5340)
(5190)
重点(4829)
(4759)
科研(4746)
(4724)
大学(4717)
期刊
(16470)
经济(16470)
(13174)
研究(11663)
(8019)
金融(8019)
管理(7876)
中国(5937)
财会(5597)
财经(5273)
会计(4993)
学报(4566)
(4290)
科学(3956)
大学(3904)
学学(3859)
通讯(3845)
会通(3844)
经济研究(2579)
(2438)
(2431)
之友(2203)
国际(2174)
理论(2117)
技术(2077)
业经(2046)
月刊(2018)
经济管理(2004)
财经大学(1993)
(1952)
共检索到6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鄢波  杜军  杜勇  陈建英  
文章从高管的角度透视上市公司的亏损,按亏损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将其分为折价型亏损和溢价型亏损,在分析各类亏损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指出对于溢价型亏损,高管人员不必惊慌,需要耐心期待;对于折价型亏损,则需要高管人员采取恰当措施进行拯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汤静波  
三资企业,在常人眼里真可谓是市场经济的宠儿;它具有在市场经济中长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又有资金雄厚的外方作资金保证,这样的企业似乎不存在亏损问题。可事实却令人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三资企业目前亏损面基本上达到20%—30%,少数地区达到5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没有一家三资企业不亏损。以深圳为例:1991年深圳特区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亏损企业占45%,零利润及微利企业占30%,二者所占比例高达75%,即每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仅1家能取得正常利润。经济特区的情况已经如此,其他地区更不必多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桑学成  
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中外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国策。下面这组数字昭示了我国利用外资取得的成就:从1979年到1993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4万家,协议外资金额达2219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618亿美元。根据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中国在1993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258亿美元,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不可否认,三资企业对于弥补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鲍恩斯  
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 1994— 1999年亏损基本情况、行业和地区分布后 ,就上市公司亏损的特点、亏损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亏损上市公司走出困境的出路———资产置换、公司自救和公司破产或被清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蕴诗  蒋敦福  程艳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岚  
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出低负债融资、高股权融资;低内部融资、高外部融资的特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的股民惯坏了我们的上市公司,使它们不必考虑负债融资,内部融资;二是分配关系没理顺,使上市公司不愿意负债融资和内部融资;三是业绩不理想使上市公司不敢负债融资。也没有内部融资的可能;四是法制不完善使有些上市公司不能负债融资和内部融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勇  
本文将2004~2006年度中国A股亏损上市公司分为4种亏损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单赤字公司,亏损信息可能使其股价上涨,而且其股价变动更多地是与公司发生的各种"表外事件"相关;(2)对于虚双赤公司,亏损信息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比较微弱,而是否有较大项目的投资或研发费用支出等信息对其股价的影响较大;(3)对于实双赤公司和三赤字公司,亏损信息引起这两类公司的股价急剧下跌,而且三赤字公司股价下跌的幅度比实双赤公司下跌的幅度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姜国华  王汉生  
结合公司运营以及赢利的相关理论 ,本文对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股票特殊处理 (ST)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既能够反映公司赢利能力又可以反映赢利波动率的公司盈亏模型。该模型显示亏损以及连续亏损与否 ,并不直接依赖于公司长期的赢利能力 ,而是直接依赖于一个综合了赢利能力以及赢利波动率的盈亏稳定性指标。结合 1 975— 2 0 0 3年美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 ,大量具有良好赢利能力的公司 ,可以具有较差的盈亏稳定性。基于以上理论以及实证分析 ,本文对我国股市的特殊处理政策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现实意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莲花  贾莎  
本文以201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不同亏损状况下企业管理层所运用的盈余管理手段。结果表明,亏损上市公司会根据自身的亏损状况运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保住上市资格,已亏一年、当期微盈的企业会通过应计项目和现金流操控调高利润,而已亏一年、当期巨亏的企业会通过相同的手段调低利润;已亏两年的企业有通过提高毛利来提高利润的现象,但没有得到统计上的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康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作为盈余管理的“重灾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中国特色。本文试图针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主要手法,提出减少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赵选民  陈岳芬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情况。通过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手段,亏损时间越长变更的频数越加频繁。而且T1倾向于坏账政策,T2偏好存货政策,T3习惯折旧政策;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手段,证明了超过70%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起正面作用。而且T1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T2是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补贴收入,T3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利用关联方交易手段,说明亏损时间越长,关联交易程度越深,扭亏作用越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勇  陈建英  
文章先分析了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财务价值的概念与特征,然后以中国资本市场2003年到2009年之间发生亏损的1122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所得的因子综合得分值来度量亏损上市公司的财务价值,并基于负债情况、成长能力、亏损程度以及亏损频率的不同分析了各类上市公司在财务价值上的亏损异质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赖均青  
亏损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处于亏损边缘或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盈利,以避免成为被关注对象或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本文以我国连亏两年、连亏三年又扭亏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结出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证券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和鸿  郝建彤  
本文利用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自1993年以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降及亏损加剧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