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0)
2023(13165)
2022(11498)
2021(10959)
2020(9243)
2019(21611)
2018(22083)
2017(42458)
2016(23324)
2015(26291)
2014(26765)
2013(26103)
2012(23849)
2011(21703)
2010(21843)
2009(20158)
2008(19775)
2007(17245)
2006(15508)
2005(13794)
作者
(68157)
(56279)
(56126)
(53547)
(35574)
(27079)
(25562)
(22296)
(21417)
(20177)
(19174)
(18876)
(18024)
(17979)
(17401)
(17326)
(16888)
(16702)
(16132)
(16077)
(14182)
(14069)
(13630)
(12877)
(12745)
(12585)
(12583)
(12412)
(11512)
(11172)
学科
(89932)
经济(89821)
管理(65029)
(59574)
(49516)
企业(49516)
方法(41130)
数学(35830)
数学方法(35413)
中国(26483)
(24464)
(23580)
(21296)
(20235)
业经(20134)
地方(17660)
(15983)
(15970)
贸易(15963)
理论(15961)
银行(15936)
农业(15564)
(15516)
(15502)
(15276)
(14711)
(14522)
金融(14514)
环境(14008)
技术(13767)
机构
大学(332143)
学院(329705)
管理(129383)
(128840)
经济(125866)
研究(112539)
理学(111329)
理学院(110082)
管理学(108238)
管理学院(107640)
中国(83521)
(71943)
科学(70398)
(62943)
(57376)
(53901)
研究所(52135)
中心(49670)
业大(49521)
财经(49498)
(48392)
北京(46085)
(44858)
(44796)
师范(44362)
农业(42220)
(41299)
(39178)
经济学(37972)
财经大学(36731)
基金
项目(221496)
科学(172311)
研究(163451)
基金(157775)
(137720)
国家(136564)
科学基金(115844)
社会(100225)
社会科(94787)
社会科学(94761)
(87102)
基金项目(83916)
教育(75696)
自然(75130)
(73574)
自然科(73304)
自然科学(73281)
自然科学基金(71913)
编号(67984)
资助(65232)
成果(56376)
重点(49456)
(48930)
课题(47582)
(46896)
(45491)
创新(42389)
科研(41958)
项目编号(41716)
教育部(41569)
期刊
(143544)
经济(143544)
研究(101954)
中国(64373)
学报(53286)
(48299)
科学(47951)
管理(47688)
(46081)
教育(42907)
大学(39818)
学学(37101)
农业(33389)
(29174)
金融(29174)
技术(29143)
业经(24003)
财经(23668)
经济研究(22880)
(20159)
问题(19091)
图书(17747)
理论(17110)
(16616)
科技(15960)
技术经济(15743)
实践(15670)
(15670)
商业(14914)
现代(14774)
共检索到488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慧慧  张树良  
从马太效应视角,基于对基础研究评价与马太效应之间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的解读,深入分析在基础研究评价各要素层面马太效应的作用机制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我国现行基础研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中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改革方向的同时,重点从评价流程、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专家及评价对象等5个要素层面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叶小刚  邹倩瑜  郑宏松  陈丽丽  
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样本之间的系统差异,剔除团队与组织的累积优势,研究"马太效应"在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影响的纯效应。研究发现,"马太效应"确实会对研究者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而团队与组织的累积优势会通过影响"马太效应"间接影响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结果。基于此,提出优化基础研究政策、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以及青年学者谨慎选择从业机构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封泉明  林世芳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要使经济发展由"人口红利"驱动转向"人才红利"驱动,而人才供需的结构失衡阻碍了这种转向,因此人才供给侧也需要改革。改革人才供给侧会产生"马太效应",这一效应在功能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既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又会抑制大多数未成名人才的成长;既可以促进创新,又难以实现创新的集体涌现;既可以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又会造成资源畸轻畸重的分配不均和浪费。这种现象,须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加以优化,基本思路是: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科学预测,把握趋势;完善机制,有效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杨起全  程家瑜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5%左右,但基础研究经费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中国政府在本国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基础研究总投入的80%以上。但是,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主体单一,投入来源结构不合理,企业和高校投入少。结合对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测算,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R&D的比例应达到25%以上,应把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纳入国家各项创新评价体系,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把大学自筹基础研究投入作为创新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芳   陈劲  
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而国内目前对“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人才”等有关概念界定尚未清晰,相关研究尚未根据基础研究的特点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进行考量。为此,在当前中国开展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试点改革的大背景下,阐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梳理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程,总结得出其主要经验包括明确了差异化分类评价原则,推行代表作成果评价更加注重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维度(以下简称“三大维度”),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更加精细等;通过调研5家改革试点单位发现,目前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在确立三大维度指标,统筹规划评价频次和周期、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的关系,完善评价过程规范化,以及“立新标”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挑战。最后,通过梳理借鉴有关国际经验,为进一步优化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从进一步引导正确认识基础研究特性、逐步向基于信任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转变、优化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更加科学合理确定评价周期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杨起全  程家瑜  
本文对我国科技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科技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科技评价过多、过泛;科技评价方法科学性有待提高;部分科技评价不够透明公开等。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针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科技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到战略决策、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的系统工程。其中,学理分析或学理基础研究对于制度设计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合理性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从主体性、现代性、整体性维度分析与研究,将为现行制度安排提供一个全新的反思视角,其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于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决策、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内在的逻辑统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赵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霍力岩  赵清梅  
本文首先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呼唤的新型教育评价即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评价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要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然后阐述了多元智力评价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四点启示即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应该确保评价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 ,赵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曾建勋  
叙词表作为有效的信息组织工具,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信息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环境下,叙词表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好的利用效果,一方面,需要我们强化《汉语主题词表》这样的基础工具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叙词表应用环境的研究与实践。为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发福  
中国现行的科技政策是一种刚性很强的技术导向性政策,这对于具有弹性和柔性的基础研究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政策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于基础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师昌绪  
(一) 我国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关键在于加速科技进步,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则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活动,一般可分为科学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而科学研究又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类型。基础研究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以揭示未知的自然规律,发现新现象,建立新理论的智力劳动。基础研究对科技发展起指导作用和后备作用。电磁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半导体和超导现象的发现,生物基因和激光的发现等充分说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面貌,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应用研究则是针对一定对象而开展的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解决工农业生产和工程技术应用中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同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艳华  李佳  
依据建国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的变化,将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重点项目突破、瞄准国家目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个阶段。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阐释我国的基础研究政策如何实现了三次目标变迁。结论表明,问题源流的发展变化是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拉力,政策源流的互动是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推力,政治源流的变化引领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方向,三者共同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的变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明明  张恩瑞  张文一  
基础研究对一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规模及投入格局的发展态势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调研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相关政策和数据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熵测度法分析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格局,同时给出了基础研究投入的七种模式。文章重点将申农指数与基础研究(BR)投入强度和研究与开发(R&D)投入强度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理论及政策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