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
2023(2037)
2022(1687)
2021(1542)
2020(1217)
2019(2650)
2018(2604)
2017(4775)
2016(2628)
2015(2997)
2014(2776)
2013(2916)
2012(2744)
2011(2479)
2010(2411)
2009(2176)
2008(2211)
2007(1923)
2006(1663)
2005(1631)
作者
(7760)
(6481)
(6381)
(5991)
(4058)
(3153)
(3054)
(2584)
(2426)
(2393)
(2263)
(2228)
(2181)
(2155)
(2094)
(1999)
(1921)
(1882)
(1878)
(1877)
(1601)
(1601)
(1597)
(1574)
(1537)
(1476)
(1455)
(1387)
(1342)
(1333)
学科
(9983)
经济(9971)
收入(7523)
(6695)
(6421)
管理(4939)
国民(4517)
国民收入(4398)
(4231)
企业(4231)
(4201)
财富(4201)
方法(3906)
(3776)
(3345)
数学(3312)
数学方法(3283)
中国(3246)
农业(3180)
教育(2599)
分配(2492)
(2236)
贸易(2236)
(2201)
(2187)
业经(2009)
公司(1956)
(1834)
国公(1833)
跨国(1833)
机构
大学(39387)
学院(37772)
(16499)
经济(16220)
研究(14212)
管理(11512)
中国(10058)
理学(9845)
理学院(9709)
管理学(9562)
管理学院(9478)
科学(8779)
(8146)
(8102)
(7636)
(7198)
研究所(6926)
财经(6233)
经济学(6005)
(5774)
(5742)
中心(5735)
(5735)
师范(5661)
农业(5633)
业大(5389)
经济学院(5388)
北京(5112)
(4874)
财经大学(4683)
基金
项目(24504)
科学(18911)
基金(18210)
研究(17466)
(16179)
国家(16047)
科学基金(13213)
社会(11497)
社会科(10826)
社会科学(10823)
基金项目(8900)
(8793)
教育(8283)
自然(8125)
自然科(7957)
自然科学(7956)
自然科学基金(7817)
(7733)
资助(7303)
编号(6673)
成果(6054)
重点(5507)
(5506)
国家社会(5159)
(4971)
大学(4871)
教育部(4866)
科研(4861)
(4854)
(4840)
期刊
(19667)
经济(19667)
研究(13244)
中国(8402)
学报(8326)
(6776)
科学(6575)
(6330)
大学(6097)
学学(5574)
教育(5127)
管理(5000)
农业(4249)
经济研究(3865)
财经(3493)
(3093)
(2868)
金融(2868)
(2855)
国际(2570)
问题(2570)
技术(2569)
(2452)
业经(2389)
(2344)
世界(2189)
图书(2073)
业大(1829)
社会(1770)
书馆(1654)
共检索到60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萌  岳希明  
本文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以及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总结了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的主要观点与理论机理。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皮凯蒂在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与前人是否存在相互联系,矛盾之处又应如何解释。研究发现,皮凯蒂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之间的差异大于相似;而皮凯蒂与库兹涅茨关于收入不平等趋势的预测结论和判断根据也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宁殿霞  
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就利润率下降规律对马克思的理论提出两个方面的否定:一是他认为马克思缺乏历史视角和可靠数据,没有关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陷入"无限积累原则"的误区;二是他将资本收益率的持续上升等同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认为利润率下降规律是一个被证明了的错误的历史预言。实际上,皮凯蒂是从旧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是与生产率提高无关的运动;他把资本价值增殖复归点上的确定结果等同于出发点上的一种趋势性规律,正是这一点构成了《21世纪资本论》之谜。这一迷局的破解不但使《21世纪资本论》的价值得以真实显现,而且使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科学性再一次得到证实,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杨志勇  
近期,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刮起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皮凯蒂旋风,启示人们反思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强调财富分配不平等必然导致制度危机。严格的理论推导以及20多个国家3个世纪的数据,使得此书不同于其他谈论收入分配的书,成为一部对实证经济史发展有贡献的著作。因其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式,该书亦被拿来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做比。研究如何使中国税收政策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就必须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成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苏京春  赵晔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开始成为国民收入分配研究中的焦点所在,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更是具有特殊意义。西蒙·库兹涅茨在对美国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学界引发热议,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则在其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拉长时间截距进行了推进分析。这些相关系列研究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拉美地区因民粹主义基础上的福利赶超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历程则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实践所必需重视的前车之鉴。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当下收入分配实践的反思。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苏京春  赵晔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开始成为国民收入分配研究中的焦点所在,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更是具有特殊意义。西蒙·库兹涅茨在对美国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学界引发热议,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则在其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拉长时间截距进行了推进分析。这些相关系列研究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拉美地区因民粹主义基础上的福利赶超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历程则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实践所必需重视的前车之鉴。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当下收入分配实践的反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以及实现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条件(I=S)与马克思资本主义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和逻辑关系。作为对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态的研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公式和I=S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基本公式和平衡条件简单变形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可以说,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学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的基本公式及相关经济思想的直接吸收和客观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陈宝林  章永辉  季雷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桑朝阳  马可  
皮凯蒂用翔实的数据统计说明了资本主义主要国家资本收益率高企不下的事实,似乎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存在矛盾。其实,皮凯蒂的资本范畴和马克思的资本范畴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质的方面,皮凯蒂的资本概念是从"物"的视角,否定了资本的历史性和社会关系属性,抹杀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排除了劳动在利润(剩余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量的统计上看,皮凯蒂将全社会的财富的货币额作为资本的统计基础,比马克思资本范畴中的不变资本部分更宽泛,但不包括可变资本部分。皮凯蒂统计意义上的资本收益率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小于马克思理论中的利润率转变为大于马克思的利润率,而皮凯蒂关于资本收益率基本稳定不变的经验统计结果,恰好证明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的正确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罗知  
《21世纪资本论》指出,贫富差距主要来自资本收入不平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结构和财富结构相差悬殊。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10%的人拥有全社会财富的60%,而其中收入最高的1%占有全社会财富的35%。要解决贫富差距,应该对资本征收累进税。通过征税改变规则、提高金融数据的透明度、防范金融危机、巩固民主社会。该书引起巨大反响,有褒有贬。该书忽视储蓄率而仅由r>g就得出资本集中、不平等加剧的结论不能令人十分信服;混淆资本和财富的概念,也令人对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占比会随资本/GDP比重的提高而提高的推断存有疑虑。该书强调必须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学科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从数据、从宏观变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探索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最为重要的担当和最崇高的使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大计。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三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乔榛  徐龙  
收入差距现已成为一个凸显的世界性问题,作为最发达的美国因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经济危机并向全世界扩散;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收入差距扩大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多数转型国家也为收入差距扩大而困扰。所有这些国家呈现出来的收入差距问题的背后都有自由市场或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阴影。这意味着当今现实对经济学理论或收入分配理论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强调收入分配实际上是以要素"地位"为根据并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体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新解释,或者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收入分配研究新范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苑雪芳  
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势弱、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在设计层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致的,但在执行层面发生异化,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在未来比较长的时期内,收入分配问题只能控制或缓和。本文通过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成因、根源和对策的分析,试图为控制收入差距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正敏  徐为列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蕴涵着有关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理念 ,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现实社会中社会大众的公平伦理观是复杂变化的 ,我们可以把一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看作一种公共产品 ,以效率、公正为标准 ,对社会收入分配制度进行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岩  
马克思以商品经济为背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把公平和效率统一在劳动平等基础之上,劳动平等即公平支出劳动和公平交换劳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分配劳动成果。实现劳动平等的条件是,社会成员公平拥有、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的权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实现劳动平等。在更高层次上,马克思提出享有劳动成果平等,即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不存在差距,实现享有劳动成果平等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全体成员拥有自然资源,充要条件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劳动差别消失、高水平的劳动生产力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社会主义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