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8)
- 2023(10469)
- 2022(9093)
- 2021(8502)
- 2020(7363)
- 2019(17045)
- 2018(16774)
- 2017(33146)
- 2016(18335)
- 2015(20617)
- 2014(20844)
- 2013(20789)
- 2012(19821)
- 2011(18135)
- 2010(18341)
- 2009(17245)
- 2008(17437)
- 2007(15992)
- 2006(14025)
- 2005(12718)
- 学科
- 济(74569)
- 经济(74490)
- 业(51639)
- 管理(51605)
- 企(41243)
- 企业(41243)
- 方法(35196)
- 数学(31245)
- 数学方法(30853)
- 农(22001)
- 财(21502)
- 中国(19722)
- 学(17784)
- 制(15658)
- 贸(15310)
- 贸易(15307)
- 易(14911)
- 业经(14661)
- 地方(14474)
- 农业(14244)
- 务(13169)
- 财务(13135)
- 财务管理(13102)
- 银(12924)
- 银行(12876)
- 企业财务(12468)
- 策(12452)
- 行(12298)
- 融(12056)
- 金融(12054)
- 机构
- 大学(270459)
- 学院(269410)
- 济(111356)
- 经济(108906)
- 管理(99777)
- 研究(97135)
- 理学(85396)
- 理学院(84401)
- 管理学(82804)
- 管理学院(82301)
- 中国(72982)
- 科学(61566)
- 京(57528)
- 农(54365)
- 财(52989)
- 所(51804)
- 研究所(47097)
- 中心(44303)
- 业大(43853)
- 农业(43377)
- 江(42345)
- 财经(41300)
- 经(37458)
- 北京(36278)
- 范(34658)
- 院(34578)
- 经济学(34233)
- 师范(34212)
- 州(33272)
- 经济学院(30911)
- 基金
- 项目(175634)
- 科学(136544)
- 基金(126845)
- 研究(123603)
- 家(113173)
- 国家(112229)
- 科学基金(93706)
- 社会(76420)
- 社会科(72353)
- 社会科学(72329)
- 省(68657)
- 基金项目(65964)
- 自然(62775)
- 自然科(61301)
- 自然科学(61274)
- 自然科学基金(60226)
- 划(59045)
- 教育(57394)
- 资助(54242)
- 编号(49494)
- 成果(41734)
- 重点(40412)
- 部(39414)
- 发(38025)
- 创(35693)
- 课题(35353)
- 科研(34418)
- 计划(33885)
- 创新(33464)
- 性(33106)
- 期刊
- 济(122320)
- 经济(122320)
- 研究(79583)
- 中国(52615)
- 农(48955)
- 学报(48547)
- 科学(42655)
- 财(41532)
- 管理(35705)
- 大学(35482)
- 学学(33591)
- 农业(32624)
- 教育(27498)
- 融(27425)
- 金融(27425)
- 技术(21997)
- 财经(20727)
- 经济研究(20257)
- 业经(19485)
- 经(17762)
- 业(17530)
- 问题(16304)
- 贸(14288)
- 版(14086)
- 技术经济(13389)
- 统计(13078)
- 理论(12688)
- 国际(12137)
- 业大(12133)
- 科技(11827)
共检索到405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昊宇
经济社会生活中日益表现出来频繁的经济波动以及非确定的经济发展周期,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不断增强的不确定性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波动对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波动给予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说明,进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政策与管理方法,逆向政策选择成为一种必要的应对措施。本文在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下,从效用的饱和性角度来说明经济波动的内在机制以及逆向政策选择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波动 饱和性 非饱和性 逆向政策选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璐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既具有内生性,也与现行资本、拨备、公允价值计量政策有关。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逆周期调整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关监管当局已在朝着建立资本缓冲、实行前瞻性的拨备制度、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修订新资本协议这些方面努力。但银行业内生的顺周期性很难消除,确定合理的资本缓冲技术上非常困难,动态拨备机制的建立尚存争议,当前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变也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实质。因此,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各种逆周期监管工具的设计还应抓紧研究,监管者应提高对经济变化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逆周期 资本 拨备 公允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红坤
通过构建保险资金运用质量顺周期模型、数量顺周期模型,采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资产与负债期限之差、广义货币供应量、全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等分别包含192个时间序列观察值数据,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共64个时间序列观察值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GMM回归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顺周期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显著顺周期性效应,这种效应使得保险公司经营顺经济周期而波动,并加深宏观经济波动程度。基于实证结论,从保险资金来源与保险资金运用两个方面提出逆周期政策建议。该研究对我国保险行业实施逆周期政策以缓解顺周期性对保险业和宏观经济环境冲击、降...
关键词:
保险资金运用 顺周期性 逆周期政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次贷危机之后,动态调整的逆周期监管政策似乎可以成为缓解信贷顺周期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逆周期监管的本质是"相机抉择"。它始终无法回避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监管者能否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周期的特征以及监管政策效果的时滞,并据此判断动态调整的方向与幅度。所以,监管部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宏观经济预测能力,其次才是如何实施逆周期的动态监管政策。
关键词:
顺周期性 资本充足率 相机抉择 货币学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平均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一番。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2》的数字(第31页),198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035倍,1991年是1978年的2.938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6%。若从1980年算起,198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2.16倍;1991年是1980年的2.53倍,11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8.8%。由于1992年是高增长年,增长率超过了12%,若把1992算进去的话,从1980年到1992年1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最近,国家把“八五”期间的年增长率目标从6%调高到8-9%,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是“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的重要方向。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经济周期理论,得出跨周期政策的主要驱动力是创新与重大技术进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逆周期政策的主要驱动力是存货、投资、信贷、利率、就业等。通过分析我国长期以来的财政支出顺周期状况,结合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周期特征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宏观形势动态,可以探讨跨周期与逆周期财税政策基本组合和当前重点。在中美周期错位的情况下,我国财税政策必须面对国内经济和美国实体经济扩张与宏观政策紧缩溢出的挑战,以及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给国内经济带来“二次探底”的可能。为此,需要集中释放跨周期政策,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对受疫情和防疫影响较大行业和群体的临时性救助。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稳增长 逆周期调节 宏观调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欧阳远芬 李璐
本文利用Probit银行危机预警系统,并引入"交叉项"的处理方法,观察政府能否借由提高市场利率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等逆房地产周期的调控政策,温和地挤出房价泡沫而不触发银行危机。实证结果显示,前期房价上涨会增加当期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且边际效应随前期房价上涨率的增加而提高。平均而言,实际利率需提高至6%以上,或银行系统流动性需达20%以上,才能有效防范银行体系不受房价泡沫破灭的影响而引发银行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周成华
在强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去杠杆并存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目标决策机制是以信贷为锚、结合物价水平,最终实现稳增长2019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经济内生增长动能较弱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加强逆周期调节成为宏观政策主线。始于2018年的以定向降准和小微、民营企业定向支持政策为主的,以促进宽信用为目标的宽松货币政策在持续了半年时间后,信用扩张效果却差强人意,市场风险偏好未明显改善,经济中顺周期因素继续累积,加之贸易摩擦不确定增强、全球经济逐步步入下行通道,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磊 王美玲 修宁宁
税收政策具有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效应,而且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显著。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普遍认为,研发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研发可能带来的经济非稳定效应却缺少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我国研发强度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发现两者关系在2007~2008年出现逆转,研发从经济稳定效应转为非稳定效应。通过对这种效应逆转背后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我国研发强度对经济波动转为非稳定效应的主要原因,为税收政策逆周期调节提供介入的切入点。结合上述原因,以科技创新战略为背景,指出研发的经济非稳定效应下税收政策逆周期调节应作出哪些调整,以及税收政策如何借助研发间接实现逆周期调节的效果。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逆周期调节 税收政策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晋斌 卢丽阳 时文东
本文采用了更为匹配样本数量的中低频域分析和拐点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金融周期。从单个变量的识别结果来看,信贷、信贷与GDP比例、M2和房地产价格均是识别中国金融周期的重要变量,而股价并非识别中国金融周期的代表性变量。综合的金融周期实证表明,金融周期的确是与传统经济周期所不同的一种内生的经济现象。金融周期普遍比用GDP识别出来的传统经济周期的持续期更长、振幅更大。中国的金融周期是先行于实体经济周期的。金融周期下行会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宏观政策需要严格把握政策力度,确保双周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频域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天明 李治国 徐剑刚
2017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中间价构成的描述建立中间价报价模型,测算出逆周期因子及逆周期系数,并讨论新中间价形成机制对中间价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逆周期因子能有效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的影响,而且不会减弱市场供求对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此外,提高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透明度与规则性有利于提升中间价的指示能力。
关键词:
中间价 人民币汇率 逆周期因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竹志奇 武彦民 丁硕伟
本文在厘清债务规则与财政规则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新《预算法》中债务规则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债务规则的出现是我国财政政策逆周期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结论部分解释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积极性遭遇某些质疑的原因。而后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扭曲税率的NK-DSGE模型,考察了三种不同经济下行原因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逆周期性下降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政策逆周期性的减弱虽然在短期内造成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出恢复速度降低;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逆周期性下降可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和提高经济的中长期恢复速度。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新《预算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及其具体效应,最后基于结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祥发 冯宗宪
本文应用TVSTAR方法实证研究了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以及货币供给量M0,M1和利率的调整对联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间存在显著的区制性特征。在收缩区制,房地产周期的变动是引起CPI周期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具有显著的逆经济增长周期的波动特征。在扩张区制,货币供给量M0和M1增加,对稳定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但持续和过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在收缩区制,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娇 王擎
我国经济近年处于下行期,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央行、银监会等相继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金融政策来防范风险是常规之举,但多重金融政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资本监管要求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约束或银行间市场的政府隐性担保等弱化流动性干预的措施,将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当经济金融领域遭受各类负向的外生冲击时,就减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而言,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的措施更为稳健。可见,应重视不同的银行流动性干预政策对资本监管宏观审慎性的影响,通过政策之间的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娇 王擎
我国经济近年处于下行期,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央行、银监会等相继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通过金融政策来防范风险是常规之举,但多重金融政策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在资本监管要求下,取消银行存贷比约束或银行间市场的政府隐性担保等弱化流动性干预的措施,将起到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当经济金融领域遭受各类负向的外生冲击时,就减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而言,取消政府隐性担保的措施更为稳健。可见,应重视不同的银行流动性干预政策对资本监管宏观审慎性的影响,通过政策之间的兼容匹配来强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文章的研究对于评价现有政策效果以及提升我国金融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