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
- 2023(1922)
- 2022(1648)
- 2021(1488)
- 2020(1150)
- 2019(2854)
- 2018(2770)
- 2017(5132)
- 2016(2568)
- 2015(2779)
- 2014(2617)
- 2013(2605)
- 2012(2365)
- 2011(2095)
- 2010(2170)
- 2009(1808)
- 2008(1686)
- 2007(1481)
- 2006(1331)
- 2005(1237)
- 学科
- 济(10624)
- 经济(10620)
- 贸(10409)
- 贸易(10408)
- 易(10283)
- 出(10171)
- 出口(7584)
- 出口贸易(7584)
- 口(7584)
- 管理(5855)
- 业(5212)
- 方法(4788)
- 数学(4341)
- 数学方法(4312)
- 企(4044)
- 企业(4044)
- 财(3810)
- 中国(3111)
- 财政(2738)
- 农(2715)
- 政(2574)
- 业经(2428)
- 地方(2189)
- 支出(1898)
- 进出(1747)
- 进出口(1747)
- 进出口贸易(1747)
- 概况(1714)
- 技术(1698)
- 产业(1673)
- 机构
- 大学(34179)
- 学院(33118)
- 济(16814)
- 经济(16568)
- 管理(12461)
- 研究(11120)
- 理学(10701)
- 理学院(10590)
- 管理学(10505)
- 管理学院(10429)
- 中国(8664)
- 财(7855)
- 京(6851)
- 经济学(6232)
- 财经(6133)
- 经济学院(5785)
- 经(5689)
- 科学(5533)
- 中心(5335)
- 江(5125)
- 所(5098)
- 财经大学(4575)
- 研究所(4496)
- 贸(4309)
- 院(4164)
- 北京(4135)
- 范(3998)
- 农(3959)
- 师范(3940)
- 州(3852)
共检索到53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胜利 臧志祥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1月19日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意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为原则,明确了塑料制品替代、禁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到2025年建立塑料制品全过程监管制度,使得塑料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该《意见》出台后,被
关键词:
限塑令 塑料污染 塑料制品 塑料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榕 童华军
我国力图通过"限塑令"来引导与规范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资源循环意识,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由于对"限塑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偏差,其执行可能导致较高的社会成本。惩罚性罚款的适用也面临着选择性执法以及机会成本的问题。相比较生硬的政策法规,以软性的增强民众环保自觉性教育无疑是新型的路径选择。同时现阶段替代品的使用也要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只有从源头使用上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所在。最后逐渐以软性的增强民众环保自觉性教育来替代生硬的政策法令。
关键词:
惩罚性罚款 成本效益 环保意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单佳
从2010年以来,几乎每年各路媒体均会发表限塑令实施效果的报道,报道内容的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大意基本上是"限塑令实施××年,效果怎么样"。从2016年2月份开始,各路媒体开始以"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限塑令实施8年来名存实亡"来阐释限塑令实施的效果,分析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客观看,这些报道"各有真理",但有些内容是值得商榷的。限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磊 王芳芳 黄文芳
通过对居民区的抽样调查了解"限塑令"实施后对居民塑料袋消费情况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包括消费总量的变化、不同种类塑料袋的消费数量变化、无标识塑料袋的利用率等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认为正规超市和商场较好地执行了"限塑令",而提供无标识塑料袋的大量非正规商铺和商贩却没有被约束到,致使塑料袋减量化效果并不明显。但"限塑令"的积极意义仍然能够从调查中体现出来,应该坚持推行。最后就"限塑令"的实施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限塑令 政策 塑料袋 消费 影响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玲 窦薇 王勇
塑料袋以便捷、轻巧注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爱,但是大规模的使用也使其演变成社会公害。文章考察了"限塑令"的实行对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相关各方的影响,提出了保证"限塑令"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依照"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替代一点,降解一点"的原则对待塑料袋的使用。
关键词:
塑料袋 “限塑令” 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明冉 郁婷婷 王淼薇 黄文芳
我国"限塑令"正式实施已有三年时间,其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存在反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选取高中低收入的三个居民小区,对其塑料袋的消费量进行了政策实施前后的三次跟踪调查,从弹性需求角度分析了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尽管大超市大商场塑料袋减量化比较成功,但综合来看塑料袋减量化效果并不明显;居民不同种类塑料袋的消费对大超市大商场塑料购物袋的替代是"限塑令"减量化失效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优化完善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限塑令 弹性需求 替代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秀凤 王琦 陶国栋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商品零售场所施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是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生态文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政策支撑。文章根据污染者支付原则,结合产品收费等环境经济手段分析了"限塑令"的政策效应,并对其阶段性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了法令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缺少有效替代品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合作机制等相关建议措施,以实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政策初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锁林
塑料袋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我国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限塑令。限塑令的实施标志着塑料袋的使用和管理进入规范时代。然而,限塑政策的不完善和限塑令本身的执行和监管都还未能到位,造成集贸市场、小型商场的限塑情况不够理想,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使用习惯尚未稳固地建立。文章通过分析限塑令的实施现状,尝试探寻完善限塑令的对策,以期能为下一步的限塑行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限塑令 环境保护 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承耀
我国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我国将“逐步改变以行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的公款购买、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到2004年底,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占总保有量的55.3%。这标志着我国汽车社会第一次重大转型已初步完成。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转型的考验,即从以大排量车为主向以小排量车为主的转变。简洁地讲,第一次转型是从公车到私车,第二次转型是从大车到小车。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如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林丽琼 王林萍
公共环境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一位公众的切身利益。"限塑令"实施已满十周年,十年间关于"限塑令"实施成效的争议不断。"限塑令"实施遇阻固然是新老问题叠加所致,但背后所折射出的公共环境政策困境却不容忽视。在总结回顾"限塑令"实施十年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限塑令"实施遇阻所折射出的我国公共环境政策困境,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面临"三重失灵"、有偿使用制度设计存在明显弊端、执行监管机制设计存在明显弊端,进而从完善公共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体制、完善公共环境政策中的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精度和准度、加强公共环境政策执行主体建设这四个层面提出破解我国公共环境政策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共环境政策 困境 “限塑令” 十年成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澄
"限塑令"实施四年多来,在增强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我国"限塑令"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外"限塑令"实施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出我国应该探索"限塑令"费改税、加强监管和提高塑料袋价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限塑令 环境税 环境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燕芳 陈颖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市大兴城区居民在"限塑令"实施前后环保意识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限塑令"的实施对北京市大兴城区居民的影响和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使"限塑令"实施更加有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润娥
"限塑令"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政府、生产者、商家及广大消费者。政府成本与社会福利的比较,决定了制度效率。在制度约束下,替代品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违规的可能,而商家的竞争,使限塑面临挑战。购物袋的有偿使用,是通过抑制消费需求来控制供给,成本的转稼造成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行为必然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府本意相冲突。因此,限塑作为一种制度约束,需要市场主体的共同认同,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关键词:
制度约束 市场主体 行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常跟应 李曼 席亚宏 刘书朋
基于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运用路径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人口变量。结果表明,社会人口变量中,只有教育与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呈正相关,且社会人口变量只能解释公众对限塑令态度方差的很小一部分。相较而言,社会心理变量能更好解释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差异,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新生态观与限塑令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新生态观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后物质价值取向、一般环境知识和特定环境知识的影响。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购物中自带购物袋的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基于西方社会实践发展而来的环境态度—行为理论也适合解释中国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目的的个人环境态度和行为。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环境观等处在不断变化中,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不稳定、不协调,使得模型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揭示中国公众环境态度和行为的特殊性,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行为解释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张凯 赵龙凯 祖国鹏
本文研究了1004家公司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研究发现,解禁事件带来显著为负的异常收益,-3至0天的累积异常收益为-1.58%,解禁导致平均换手率增加了20%。进一步分组比较发现,非政府控制的公司以及存在限售自然人股份的公司异常收益明显较低,说明这两类公司解禁股东出售股份更为积极。对于同时有A+H股交叉上市的解禁公司来说,只有A股股票有显著为负的异常收益,进一步说明A股的解禁交易导致了股价下跌。横截面回归的结果显示,异常收益与公司限售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分组比较的结果相符;与套利风险显著负相关,支持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假说。另外,回归结果还显示异常换手率与异常收益正相关,这与股份供给增加导致股...
关键词:
股份解禁 异常收益 异常换手率 套利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