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56)
- 2022(1098)
- 2021(1183)
- 2019(2450)
- 2018(2780)
- 2017(4515)
- 2016(2759)
- 2015(2890)
- 2014(3063)
- 2013(2621)
- 2012(2285)
- 2011(2122)
- 2010(2333)
- 2009(2221)
- 2008(2279)
- 2007(1742)
- 2006(1851)
- 2005(1887)
- 2004(1712)
- 2003(1634)
- 学科
- 济(6745)
- 经济(6724)
- 制(5742)
- 体(4668)
- 管理(4571)
- 体制(4214)
- 教学(4118)
- 企(3603)
- 企业(3603)
- 业(3343)
- 教育(3018)
- 中国(2946)
- 财(2854)
- 理论(2826)
- 税(2737)
- 税收(2675)
- 收(2648)
- 学法(2550)
- 教学法(2550)
- 银(2529)
- 银行(2529)
- 行(2480)
- 融(2444)
- 金融(2444)
- 业经(2268)
- 制度(2108)
- 度(2108)
- 学理(2106)
- 学理论(2106)
- 财政(2043)
- 机构
- 学院(30303)
- 大学(30166)
- 研究(13460)
- 济(11450)
- 经济(11145)
- 中国(9955)
- 管理(8465)
- 财(8064)
- 京(7207)
- 所(7113)
- 科学(6874)
- 教育(6805)
- 范(6572)
- 师范(6534)
- 理学(6405)
- 理学院(6299)
- 研究所(6181)
- 管理学(6157)
- 管理学院(6078)
- 江(5886)
- 师范大学(5431)
- 中心(5336)
- 职业(5247)
- 北京(5131)
- 财经(5020)
- 技术(4856)
- 院(4667)
- 经(4533)
- 州(4434)
- 省(4292)
共检索到60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吕杰昕
学校课程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自然会蕴涵了本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因此也必须考虑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现代课程的一个共同缺陷在于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因此,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为课程改革寻找价值理性的生命力,理应成为中国课程研究者的使命。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和知识的内在德性,并追求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对我们反思课程改革,彰显课程所应有的价值内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心学 课程改革 价值理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国荣
心学的观念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哲学进路,而且展现了其价值的取向。心学以良知为核心观念,在价值观的意义上,良知内在地包含人性关切或仁道关怀,不把人看成物或工具。心学的另一重要命题是“心即理”,其涵义之一表现为个体意识和普遍规范或普遍原则之间的统一。这种统一背后的价值意义,表现为对个体权利与群体责任的双重肯定。以心为体所隐含的意义关切与良知所内含的责任意识相结合,进一步引向天下的情怀。在王阳明那里,这种天下情怀具体表现为万物一体的观念,其中蕴含着走出封闭的自我、以仁道方式对待他人的意向。以“心”为体所隐含的意义关切、“良知”所内含的责任意识、“万物一体”所涉及的天下情怀,同时面临着具体落实的问题。在王阳明心学中,这一问题与“知”和“行”的关系相涉,后者意味着现实世界或意义世界是以人的参与和建构活动为基础的,而真正的参与同时表现为实际的做事过程。
关键词:
价值取向 良知 心即理 万物一体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晨光
本文从阳明心学当代应用的角度,分析了时代之困与传统之弊。在此基础上首先从方向上构建心系统的基本框架,然后从心、道、德、事四方面打造心力的四部曲,阐述提高心力的具体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道宇
与偏重"群体"的经典儒学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同,阳明心学在融合儒释道的基础上,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共享型独立人格"学说。其一,"自由意志"是独立人格的根本,从而使心自由,使个体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其二,"批判精神"是独立人格的方向,从而使个体通过自身的主观性而通达"物各付物"的客观性,走出了纯粹主观性的陷阱;其三,"自省意识"是独立人格的保证,从而使个体通过"戒惧慎独"而使自主选择更趋合理;其四,"直道而行"是独立人格的基础,从而使个体在为人处事中活出自我;其五,"自强不息"是独立人格的动力源,从而为个体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宇
由于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学界一般认为他对客观世界的知识缺乏兴趣。实际上,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是阳明心学内在的需要。王阳明认为知识探索需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展开,致良知必须循序渐进。他强调认知行为的阶段性,主张应该如同明镜照物一样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这些观点都显示出深刻而丰富的科学思维特征。正确把握阳明心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特征,既是准确全面继承阳明心学的内在要求,也为推动阳明心学与现代生活融合,特别是与科学研究活动相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科学思维 致良知 王阳明 心学 培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诸凤娟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诸凤娟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永昌 王磊
阳明心学受到企业界广泛关注,并且参与塑造现代企业家精神,有其原因与内在机理。人文思想与工商伦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是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汇通的理论前提。阳明心学曾经参与塑造中国传统工商伦理与日本工商伦理,并且在中国现代工商伦理的转型过程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这为阳明心学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汇通提供了实践基础。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主体精神等与阳明心学本有的精神正相一致,构成了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汇通的思想契合点。
关键词:
阳明心学 企业家精神 工商伦理 内在机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蓉蓉
阳明心学是兴起于明弘治、正德年间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文人深受影响,因此改变了对人生和文学的看法。不同于之后的唐宋派、性灵派作家,此时的文人在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下,没有形成全新的文学派别、文学观念,然而他们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性灵派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文学复古 郑善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梅
英国教育体制由于沿袭地方分权制的传统,教师历来对学校课程有着极大的控制权。但是,1988年"国家课程"改革,特别是国家统一课程体系建立后,教师对课程的控制权日渐式微。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国家课程"刻板且缺乏灵活性的特征也显现出来。2000年和2008年制定的"新国家课程标准"针对"国家课程"的这一弊端进行了改革。在这两次国家课程标准的改革中,"特色学校计划"被引入,并逐渐确立了以特色促统一的国家课程改革走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爽
2006年10月,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小组初步报告》出台。本文概述了与该报告相关的通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并对该报告作出了评价,指出国际化是此次改革的核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孙斌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角度,深入挖掘工学结合的哲学意蕴:允执其中,以实用理性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投身社会,以实践理性破解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的难题。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思政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哲学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东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进
出于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心学传统和现代性的处境,徐复观力图将阳明心学构建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哲学",使之能够成为现代政治实践的原则和指导。因此,徐复观极力反对方东美以西方哲学的"架子"、"格套"来解释阳明心学,认为这样的解释容易将阳明心学流入玄想和思辨的概念游戏,从而使之失去对现实政治的指导和构建作用。政治实践要求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实践("事功"),所以必须要求阳明心学在自身思想内部为"事"提供坚实可靠的根据来源。徐复观基于阳明"知行本体"的论述,对"知行合一"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认为"致良知"即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炳旭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文章从教学主体的学习者角度出发,感受到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学习者反思,提出学生学习兴趣引发、编程思维培养、前后知识关联、案例驱动教学、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见解,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初步的试验证明,作为高年级学生辅导培训低年级学生所采用一些教与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