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9)
2023(8488)
2022(7172)
2021(6484)
2020(5116)
2019(11910)
2018(11647)
2017(21254)
2016(11603)
2015(13059)
2014(12991)
2013(12825)
2012(12802)
2011(12046)
2010(12464)
2009(11211)
2008(11283)
2007(10295)
2006(9778)
2005(9278)
作者
(35880)
(29881)
(29724)
(27988)
(19443)
(14317)
(13440)
(11619)
(11299)
(11158)
(10432)
(10378)
(9958)
(9531)
(9411)
(9034)
(8844)
(8838)
(8751)
(8641)
(7937)
(7544)
(7188)
(7089)
(6893)
(6753)
(6687)
(6631)
(6132)
(6039)
学科
(50792)
经济(50728)
(26610)
管理(26171)
中国(20151)
(19001)
企业(19001)
地方(18954)
(16122)
(13254)
方法(12901)
业经(12591)
农业(11221)
图书(10767)
(10644)
金融(10643)
(10439)
数学(10327)
地方经济(10190)
数学方法(10146)
书馆(10085)
图书馆(10085)
(9857)
银行(9836)
(9723)
(8875)
(8812)
(8737)
贸易(8724)
(8358)
机构
大学(172509)
学院(168004)
研究(67301)
(65590)
经济(63933)
管理(58582)
中国(49996)
理学(47856)
理学院(47065)
管理学(46073)
管理学院(45714)
科学(41986)
(39399)
(35517)
研究所(32105)
(31118)
(30655)
中心(29679)
(29450)
(29240)
师范(29182)
北京(25846)
(24407)
业大(23980)
农业(23957)
(23907)
师范大学(23440)
图书(23111)
财经(23078)
书馆(22505)
基金
项目(105422)
科学(81764)
研究(80314)
基金(73272)
(65081)
国家(64056)
科学基金(52669)
社会(49723)
社会科(46915)
社会科学(46900)
(41614)
基金项目(38047)
(35481)
教育(35367)
编号(34694)
成果(31609)
自然(31413)
自然科(30641)
自然科学(30629)
自然科学基金(30069)
(29090)
资助(28866)
重点(24187)
课题(24038)
发展(23403)
(22966)
(22206)
(21439)
项目编号(21432)
国家社会(20444)
期刊
(85339)
经济(85339)
研究(55288)
中国(42904)
图书(31292)
学报(30652)
(30191)
科学(25799)
书馆(25256)
图书馆(25256)
教育(24796)
大学(22530)
管理(22510)
(21330)
农业(20793)
学学(18838)
(18629)
金融(18629)
业经(14723)
技术(14128)
经济研究(12950)
(12391)
论坛(12391)
财经(11254)
(11008)
问题(10871)
(9819)
情报(9168)
世界(9105)
(8510)
共检索到292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颜务林  
以图书馆主要职能(第一职能)为依据划分图书馆发展阶段,分析图书馆各历史阶段的职能定位,认为近代图书馆是阅读中心,现代图书馆是知识公园。总结图书馆的发展特点,认为其基本特点是服务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服务对象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图书馆的重要价值是阅读和共享,阅读是图书馆的原生职能,教育、信息和文化是图书馆的次生职能。提出要正确把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后现代图书馆是学习中心,进而是社会交流中心,图书馆的最高发展目标是成为人类理性的精神家园。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丽萍  
《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是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论文集,此书从多个方面反映和研究了有关汶川地震中图书馆的问题及图书馆人的精神。综观此书,它呈现出如下特色:有主编程焕文先生的为民请命,有图书馆同仁的自强不息,还有图书馆精神的继续发扬。而在图书馆重建问题上,则主要有整体性建议、特色性建议、经验性建议等方面的思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浦东开发开放二十五年来,地区面貌日新月异。陆家嘴群楼相继拔地而起,以绰约的风姿不断地讲述着浦东经济建设的新高度。而东方艺术中心、中华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秦金聚  
图书馆服务伦理是图书馆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伦理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图书馆时期、近代图书馆时期和现代图书馆时期,每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伦理特征,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服务伦理思想。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骆郁廷  陈小丹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民心所向、网意所趋。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提供网络美好精神食粮、满足网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形塑网民美好精神风貌、增强网民追求美好生活精神正能量的网络精神世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旨归是在网上精神家园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网络强基固本、网络铸魂育人、网络凝心聚力三者的有机统一。面对多元多样的网民精神需求、不断出现的网络乱象、隐匿渗透的西方意识形态等现实挑战,实现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必须铸牢队伍精神支柱、浸润网民精神世界、激发网民奋进动力、构筑道德法律防线、过滤网络空间雾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徐洁  
通过浙江图书馆建立盲人图书馆的事例,描述了为盲人读者服务的概念和具体的实践,为打造盲人读者的精神家园做了有益的尝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柯静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继海  
文章分析了电子书阅读器的特点,探讨了电子书产业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图书馆采访、编目、典藏和流通工作的影响,认为图书的全文数字化及电子书的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新阶段的重要任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琰  
以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社区行动联盟为例,通过其项目的推广、地区的推广、对象的推广三方面的宣传推广活动,证明图书馆讲座进社区的实践价值,并就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薛晨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推进中国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长征主题、国家象征、文化本质、公园属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15个省(区、市)陆续出台本省段的建设方案、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保护成效明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一条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包含内容丰富,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西北地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策略。甘肃应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完成长征文化资源普查与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动红色旅游目的地提质升级,联合陕宁共同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解说系统、坚持科技引领和内容创新、培育长征文化的甘肃品牌、深入挖掘体验式参与式活动等方面发力,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明家园建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同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后60年来,作为推动发展重要手段的国际发展援助的发展磕磕绊绊,成败参差,毁誉交织。本文以发展援助指导思想与实践的互动为线索,分析了国际发展援助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试图廓清人类对于发展的认识不断全面、深化的过程,以及发展援助对于发展的作用和局限性。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将建设和谐世界作为中国外交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目标,国际发展援助思想和实践的演变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冀生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精神,它既是延续一所大学的精神文脉,更是大学人共享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家园。作为当代中国大学人精神家园的共享核心价值体系,"人文、理性、创新、和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应当树立"生命信念与精神境界辩证统一"的人文关怀观、"知识理性与价值理性辩证统一"的科学理性观、"自强不息与时代精神辩证统一"的开拓创新观和"人的发展与开放包容辩证统一"的和谐发展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翁敏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  
教育有两个最根本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教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接受,教育便失去了实效。教育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强调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教育者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应是"人文性"的,而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力求学生成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桂玲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社会、家庭、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精神世界受污染、精神家园迷失。笔者分析了导致大学生精神世界受污染、精神家园迷失的各种原因,提出了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