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6)
2023(5540)
2022(4645)
2021(4108)
2020(3369)
2019(7661)
2018(7528)
2017(14153)
2016(7571)
2015(8677)
2014(8812)
2013(8828)
2012(8847)
2011(8231)
2010(8656)
2009(8261)
2008(7988)
2007(7550)
2006(7048)
2005(6632)
作者
(23538)
(20008)
(19776)
(19023)
(12896)
(9585)
(9102)
(7717)
(7461)
(7099)
(7021)
(6533)
(6516)
(6499)
(6266)
(6101)
(6026)
(5731)
(5712)
(5469)
(5235)
(4808)
(4783)
(4587)
(4533)
(4478)
(4228)
(4139)
(4071)
(3863)
学科
(59036)
经济(58998)
管理(20801)
方法(17618)
(15891)
数学(15615)
地方(15559)
数学方法(15451)
(12994)
贸易(12989)
(12689)
(12671)
企业(12671)
地方经济(11907)
中国(11387)
(11179)
(10445)
业经(9061)
(8845)
(8800)
(8039)
出口(8038)
出口贸易(8038)
(7137)
经济学(7012)
环境(6610)
(6440)
金融(6440)
(6105)
(6005)
机构
大学(124627)
学院(122541)
(64867)
经济(63744)
研究(47651)
管理(41610)
中国(36164)
理学(34765)
理学院(34340)
管理学(33747)
管理学院(33516)
(27677)
(26184)
科学(26152)
(24658)
经济学(22618)
研究所(21908)
财经(21700)
中心(20491)
经济学院(20088)
(19606)
(19312)
(17583)
北京(16818)
(16637)
财经大学(15763)
(15753)
师范(15621)
(14885)
业大(14708)
基金
项目(71518)
科学(56022)
基金(52693)
研究(52461)
(45385)
国家(45044)
科学基金(37836)
社会(36227)
社会科(34453)
社会科学(34444)
基金项目(26449)
(26406)
教育(23099)
资助(22860)
自然(21905)
(21735)
自然科(21403)
自然科学(21396)
自然科学基金(20999)
编号(19307)
(16785)
成果(16584)
(16425)
重点(16139)
国家社会(15905)
(15049)
经济(14908)
教育部(14426)
发展(14286)
(14119)
期刊
(82112)
经济(82112)
研究(43699)
中国(25044)
(21203)
学报(18086)
管理(17882)
(16844)
科学(16388)
经济研究(14482)
大学(14221)
学学(13416)
财经(12348)
(12273)
金融(12273)
农业(11367)
(11234)
技术(11066)
(10915)
问题(10801)
国际(10051)
教育(9971)
业经(9627)
世界(9006)
技术经济(8371)
统计(7925)
(6518)
经济问题(6320)
现代(6229)
决策(6138)
共检索到20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执中  
1991年4月到1993年10月,日本经历了一次周期性经济衰退。其最主要原因,应从日本生产要素的特点、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高科技发展状况、生产与市场之间矛盾的差距等因素中寻找。具体是由下述因素造成的:经济的周期性、长期的城市房地产价居高不下、尚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日元升值和产业空洞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龚敏  
自90年代开始的平成萧条,从短期来看,金融机构的问题和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从长期来看,却是日本中长期潜在生产力的增长减缓的表现。除泡沫经济所导致的长期资本、劳动投入减少外,日本现有产业结构优势的削弱、在计算机信息领域所处的落后地位有可能成为长期生产力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中景  池元吉  
承包制、企业系列制、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主银行制、政府主导为特征的日本现行经济体制 ,形成“政官财铁三角” ,实际上是无责任型资本主义 ,它抑制了创业与创新 ,随着日本高速经济增长的结束 ,其弊端凸显 ,要使日本经济恢复发展必须动大手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日本经济90年代长期萧条的成因,总结了日本式市场经济及金融体制的弊端及经验教训。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欧阳延军  
1998年,日本的经济成长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民间设备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显著恶化。民间设备投资出现自1995年以来的负增长。同时,今年4月的完全失业率达到4.1%,为二次大战后的最高水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恶化的速度:今年第1季度的实际民间设备投资比去年减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栾雅钧  
日本自步入80年代以来经济缓慢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长期萧条。分析其原因,从日本经济的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以及政府政策方面得出: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经济结构及制度的良性变迁,是日本经济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性原因。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曾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当经济规模扩张之后,政府因结构及制度调整的成本增加,其结构及制度调整的动力日益弱化,并最终转向了以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结构及制度变迁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结合日本经济的实例,论证经济规模扩张与经济结构及制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凯恩斯主义已陷入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栾雅钧  
通过对日本自步入80年代以来的经济缓慢发展 ,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长期萧条原因的分析 ,从日本经济的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以及政府政策方面得出 :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经济结构及制度的良性变迁 ,是日本经济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性原因。日本政府的主导型模式曾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下 ,当经济规模扩张之后 ,政府因结构及制度调整的成本增加 ,其结构及制度调整的动力日益弱化 ,并最终转向了以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结构及制度变迁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由此 ,本文进一步引申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结合日本经济的实例 ,论证了经济规模扩张与经济结构及制度的关系 ,指出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 ...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跃春  
本文认为过度扩展的货币政策助推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而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捅破了日本经济泡沫。日本经济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中,政府宏观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产生了不小作用。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简单地说,起因在于泡沫经济破灭,但日元升值不是后来整个90年代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背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经济体制制约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关键所在。文章最后针对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明善  车维汉  
自1986年末至1991年4月止,日本经济持续出现约53个月的景气局面。这一大型景气的出现,既有经济周期循环生产扩张的动因,又有“泡沫经济”因素在作祟。果然,1991年三四月间,日本经济从顶峰跌落下来,开始步入“平成萧条”,至今其前景仍不明朗。 本文拟就“平成萧条”的特点、产生原因及日本经济的走向等几个问题,略陈拙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仲生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经济持续下滑,步入了平成萧条。1992年到 1994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6%,成为战后第二长衰退期,1995年和1996年经济增长率开始回升,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日本经济再度陷入严重的萧条中,1998年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经济增长率降为-2.5%,1999年和2000年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了转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8%和2.8%。 2001年和2002年有所下降,经济增长率都降至0.5%以下的水平。但2003年以后,日本经济呈现持续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1992年的日本经济无论是在下滑速度上还是在萧条波及的广度上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一年,“泡沫经济”崩溃,一度疯涨的股价和地价急剧下跌,平均股价一度跌至1.5万日元,跌幅创战后纪录,股价仅相当于高峰时的45%;消费市场萧瑟,百货店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建华  
20世纪 90年代 ,IT革命带来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 ,出现“新经济”。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 ,虽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以及足以向全世界夸耀的人力资源优势 ,其经济却陷入长期的萧条 ,又拉大了两国经济的差距。美日经济缘何出现这样的盛衰交替 ?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新经济”,即从产业经济向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转变。而在这一转型过程当中 ,日本在经济制度政策技术以及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 ,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这导致日本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昊  
从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不良债权难以有效解决的原因、结构性经济改革难以推进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认为“政府为特殊利益集团俘虏”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缺乏坚实的现实依据。仅从金融业的层面思考和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不会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仅从利益再调整的角度分析结构性改革的难度也没有完全理解改革的复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