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2)
- 2023(3964)
- 2022(3202)
- 2021(2885)
- 2020(2154)
- 2019(4979)
- 2018(4867)
- 2017(8685)
- 2016(4763)
- 2015(5331)
- 2014(5410)
- 2013(5357)
- 2012(5075)
- 2011(4649)
- 2010(4839)
- 2009(4465)
- 2008(4393)
- 2007(4079)
- 2006(3723)
- 2005(3077)
- 学科
- 济(22931)
- 经济(22908)
- 管理(11022)
- 中国(10779)
- 地方(10275)
- 业(6837)
- 城市(6296)
- 农(5364)
- 方法(5196)
- 城市经济(4532)
- 业经(4530)
- 企(4475)
- 企业(4475)
- 环境(4430)
- 数学(4391)
- 数学方法(4314)
- 发(4230)
- 学(4036)
- 地方经济(3953)
- 农业(3564)
- 融(3358)
- 金融(3358)
- 理论(3220)
- 和(3034)
- 制(3016)
- 教育(3005)
- 贸(2914)
- 贸易(2910)
- 发展(2778)
- 展(2772)
- 机构
- 大学(64730)
- 学院(64648)
- 研究(27010)
- 济(25237)
- 经济(24289)
- 管理(21970)
- 中国(18841)
- 理学(17837)
- 理学院(17493)
- 管理学(17173)
- 管理学院(17015)
- 科学(16482)
- 京(15298)
- 所(13059)
- 中心(11998)
- 研究所(11733)
- 范(11254)
- 师范(11163)
- 江(11075)
- 财(10730)
- 院(10649)
- 北京(9487)
- 师范大学(9331)
- 农(9277)
- 州(8958)
- 上海(8669)
- 业大(8440)
- 研究院(8099)
- 财经(8023)
- 科学院(7805)
- 基金
- 项目(43969)
- 科学(34320)
- 研究(33027)
- 基金(30416)
- 家(26549)
- 国家(26324)
- 科学基金(22556)
- 社会(20863)
- 社会科(19678)
- 社会科学(19672)
- 省(16771)
- 基金项目(16154)
- 教育(14970)
- 划(14864)
- 自然(13995)
- 自然科(13665)
- 自然科学(13663)
- 自然科学基金(13373)
- 编号(13328)
- 资助(11426)
- 成果(10955)
- 课题(10749)
- 发(10537)
- 重点(10466)
- 部(9042)
- 发展(8684)
- 创(8630)
- 年(8585)
- 展(8557)
- 国家社会(8550)
共检索到109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顾朝林 陈璐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首要全球区。该区域城市群发展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从国际资本流、国际贸易、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业及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交通通讯信息平台等方面看,上海的全球城市已具雏形,但与世界主要全球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看,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必须面临相应的城市转型,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重构和转移、社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扩展...
关键词:
城市群 全球城市 上海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亚丽 蒋大和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聚集区,随着城市发展主流趋势——生态城市的日益兴起,区内各城市相继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不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程度难以定量以及片面定量的问题。试从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和地域情况人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来分别衡量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中,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程度较好,而南通则略差;(2)只有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必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长三角城市群 功能提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立锋 夏艺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宁波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圈"之一,发挥其在我国内外双向大开放中战略节点的作用,亟需强化亚太开放门户、制造业创新中心、海陆统筹发展等功能特色,构建"一主一副四带"空间构架,加强与上海和周边都市圈外联对接,强化区域内在融合发展,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宁波都市圈 融合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立锋 夏艺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宁波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圈"之一,发挥其在我国内外双向大开放中战略节点的作用,亟需强化亚太开放门户、制造业创新中心、海陆统筹发展等功能特色,构建"一主一副四带"空间构架,加强与上海和周边都市圈外联对接,强化区域内在融合发展,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宁波都市圈 融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学鑫 张竟竟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两位数制造业为对象,利用中原城市群9地市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中原城市群及9地市10年间地方专业化指数、资本/劳动比、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并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城市群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以下特征: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许多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贡献率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中原城市群地方专业化行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长三角城市群小;地方专业化有一定的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
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产业升级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郑绍杰
文章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交通流、信息流和技术合作角度构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三重网络中城市的节点位置、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重网络主要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外围形成以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为次级核心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体现了其作为交通枢纽、信息高地和创新中心的功能角色。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特征,经济发达城市或同一省份内的城市间更容易构成子群。QAP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上的邻近性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网络关联强度。
关键词:
空间网络 交通流 信息流 技术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凤花 杨白玫 马洪伟
城市物流系统受到外部环境条件扰动时,由于自身能力和应对措施的差异,因此其产生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文章基于区域经济韧性理论,综合物流经济水平、物流设施与需求规模、教育素质、城市稳定性、创新产出等多元要素阐述区域物流韧性,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等对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9年物流韧性进行了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韧性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各城市间的物流韧性存在较大不平衡性;在物流韧性提升过程中,只有部分城市利用了空间邻接的优势,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并未全面有效地发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志冬 黄健元
基于系统理论,在城镇化质量评价中引入耦合协调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状况;并建立VAR模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了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存在时空收敛效应,凸显了部分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滞缓"的潜在问题;与自身冲击相比,耦合协调度对城镇化质量的最大正向效应出现期数晚、持续时间长,且贡献程度逐期提高。据此认为,注重系统间的均衡发展关系对保持城镇化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娜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面临诸多区域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对接、人口跨区域流动等。基于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判断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和联系程度。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宁波等特大城市为副中心的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布局。据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三大次级城市群组成,整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联系 整合 长三角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严贝妮 李泽欣
文章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基础数据库和北大法宝中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计量法,从价值取向、政策效力、政策工具三个角度构建研究分析框架,对长三角城市群八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分类统计,探究特征,分析不足,从内容、主体和发展机制角度提出建议:提高政策内容系统性,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度,进而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红 郭睿
本文首先对可持续消费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2013-2022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在逐渐提升,但是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环境保护与资源消耗子系统综合得分最高,人口承载与资源储藏综合得分最低。此外,文章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具有正向全局空间相关性,同时局部空间集聚的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可持续消费能力 时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