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0)
2023(5947)
2022(4889)
2021(4540)
2020(3954)
2019(9107)
2018(8872)
2017(18060)
2016(9823)
2015(11122)
2014(11514)
2013(11485)
2012(10534)
2011(9123)
2010(9506)
2009(9691)
2008(10451)
2007(9617)
2006(8895)
2005(8696)
作者
(28591)
(23572)
(23532)
(22510)
(15205)
(11221)
(10929)
(9018)
(9012)
(8883)
(8072)
(8035)
(8019)
(7552)
(7439)
(7138)
(7075)
(7047)
(6785)
(6532)
(6006)
(5893)
(5639)
(5556)
(5477)
(5427)
(5260)
(5177)
(4709)
(4692)
学科
(68019)
企业(68019)
(61905)
管理(51415)
(44330)
经济(44245)
(22136)
方法(21772)
(19588)
业经(18602)
(18454)
财务(18440)
财务管理(18422)
(18001)
银行(17856)
企业财务(17513)
(16492)
数学(14311)
数学方法(14165)
技术(12668)
企业经济(11901)
(10925)
理论(10654)
(10564)
(10559)
金融(10559)
(10460)
(10395)
经营(10370)
业务(10156)
机构
学院(146555)
大学(144324)
(63609)
管理(63382)
经济(62252)
理学(52429)
理学院(51961)
管理学(51426)
管理学院(51149)
中国(45788)
研究(41387)
(36130)
(30238)
财经(27708)
(26123)
(25593)
银行(25127)
(24832)
(23565)
中心(21402)
科学(21143)
(20969)
(20871)
财经大学(20441)
商学(19797)
商学院(19642)
北京(19639)
经济学(19141)
(18158)
研究所(17886)
基金
项目(81143)
科学(65840)
基金(61280)
研究(60730)
(51046)
国家(50481)
科学基金(45861)
社会(40449)
社会科(38386)
社会科学(38371)
基金项目(31934)
(31232)
自然(29718)
自然科(29137)
自然科学(29130)
自然科学基金(28698)
教育(27753)
资助(26016)
(25113)
编号(24016)
成果(19791)
(19411)
(18737)
(18387)
重点(17332)
创新(17255)
(16905)
人文(16840)
(16783)
教育部(16742)
期刊
(77669)
经济(77669)
研究(49201)
(35934)
金融(35934)
(34405)
管理(30604)
中国(28614)
科学(17443)
财经(15577)
学报(15562)
(15298)
技术(13616)
(13222)
大学(12711)
业经(12445)
学学(12126)
财会(11230)
经济研究(10887)
教育(10324)
问题(9564)
技术经济(9532)
会计(9397)
(8951)
理论(8792)
国际(8548)
现代(8218)
经济管理(8030)
实践(7638)
(7638)
共检索到248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鹏  蒲勇健  陆静  
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障碍。如何化解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当前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进一步防范新的增量不良贷款发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对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对当前不良贷款及水平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判断,甚至存在许多误判和质疑。在此,笔者也谈几点看法。如何界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相对于正常贷款而言的,是将贷款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产物。贷款风险分类在国际上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大体可分为由各国监管部门制定的贷款分类标准和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贷款分类标准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不良贷款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也在逐步趋同。会计规则视角下的不良贷款以会计准则作为划分贷款类别的标准,主要以欧洲国家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娅萍  王译  柴智纯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始建于1979年,自1999年开始通过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接管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统计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规避因银行不良贷款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的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建平  
关于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几点思考史建平当前,在影响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诸多问题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以其存在的普遍性、数量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和解决之困难而首当其冲。虽然近两年来广大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曲和磊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处置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只是近年来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世人才对金融风险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专门从事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的资产管理公司有了新认识。中国把化解金融风险提到了国家安全的地步,公开宣布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ssets Managem entCor-poration)来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那么,为什么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有效地处置不良信贷资产,而商业银行不能? 国际经验有何借鉴? 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将如何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呢?本文分三个部分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第一部分从国际经验入手,说明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投资银行手段是处置不良...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莹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高,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风险导向角度研究不良贷款的内部审计处置方法,并提出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不良贷款处置策略,以期为创新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志元  孙莹  
受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9个季度增加,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不良贷款的成因宏观方面看是"三期叠加"的结果,微观层面看是银行信贷管理失范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银行普遍存在"粉饰"资产质量的现象,由此导致新增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由不良贷款历史存量转化而来。这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存量贷款中的隐性不良贷款入手解决增量不良贷款。解决方法有两种,即,剥离存量隐性不良贷款与自我消化存量隐性不良贷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碧英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颖  郭成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海生  
入世后,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成为影响我国国有银行与西方银行平等竞争的沉重包袱,也是影响国有银行和国际接轨的一个“瓶颈”。为尽快治理不良贷款,对西方银行的一些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大胆采用,实行业务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