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7)
- 2023(8646)
- 2022(6898)
- 2021(6447)
- 2020(5618)
- 2019(12389)
- 2018(12461)
- 2017(24521)
- 2016(13195)
- 2015(15072)
- 2014(15175)
- 2013(14806)
- 2012(13936)
- 2011(12504)
- 2010(13092)
- 2009(12893)
- 2008(12003)
- 2007(11162)
- 2006(10173)
- 2005(9602)
- 学科
- 济(47338)
- 经济(47265)
- 业(38555)
- 管理(36995)
- 企(29695)
- 企业(29695)
- 融(28586)
- 金融(28579)
- 银(28190)
- 银行(28170)
- 行(27241)
- 中国(26079)
- 制(19957)
- 方法(19348)
- 财(18296)
- 数学(17175)
- 数学方法(17056)
- 农(15185)
- 体(12811)
- 业经(11797)
- 务(11734)
- 财务(11696)
- 财务管理(11658)
- 中国金融(11541)
- 险(11153)
- 企业财务(11146)
- 保险(11062)
- 地方(10506)
- 度(10416)
- 制度(10414)
- 机构
- 学院(183814)
- 大学(183185)
- 济(76921)
- 经济(74981)
- 管理(66196)
- 研究(61896)
- 中国(61074)
- 理学(54074)
- 理学院(53520)
- 管理学(52747)
- 管理学院(52400)
- 财(45387)
- 京(39383)
- 财经(34136)
- 科学(34093)
- 所(31672)
- 中心(31002)
- 经(30806)
- 农(29332)
- 江(29263)
- 研究所(27912)
- 北京(25868)
- 财经大学(25456)
- 银(25385)
- 融(25155)
- 金融(24706)
- 经济学(24578)
- 银行(24263)
- 州(24245)
- 业大(23555)
- 基金
- 项目(108145)
- 科学(83300)
- 研究(82915)
- 基金(76397)
- 家(65421)
- 国家(64801)
- 科学基金(54247)
- 社会(51632)
- 社会科(48867)
- 社会科学(48856)
- 省(42359)
- 基金项目(39303)
- 教育(37837)
- 划(35455)
- 编号(35175)
- 资助(32548)
- 自然(32480)
- 自然科(31694)
- 自然科学(31682)
- 自然科学基金(31115)
- 成果(30418)
- 课题(25074)
- 部(24386)
- 重点(24286)
- 发(23240)
- 性(22806)
- 创(22342)
- 项目编号(21961)
- 制(21295)
- 教育部(21024)
共检索到306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董红蕾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粗放经营模式,随着经济体制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激化逐渐暴露出弊端,并且产生了大量的风险隐患。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和凸显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状况。我国金融业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暴露出金融监管中的许多不足。多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由于体制未理顺、法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导致监管较软弱,金融秩序较混乱。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风险状况的剖析,就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一些设想,以供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金焱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尤其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也是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金融业存在的脱实向虚倾向和实体经济风险的显性化倾向相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时辰宙
监管套利是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也是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重要原因。通过本次危机,监管套利对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套利行为的盛行已将监管体系的漏洞暴露无遗。对监管套利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还是对避免今后类似危机的重演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监管套利的内涵与实质为起点,分析了产生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探究了减少监管套利机会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套利 监管体系 监管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徐鹭鹭
本文从建立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层面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整体上对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构的角度入手,不仅从政府和监管机构所能直接进行的外部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还研究了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来自市场的障碍和制约因素,并提出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以及对整体制度环境和信息环境进行改善,以期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金融风险管理 市场约束 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晓政 谢建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依法建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宋汉光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促进经济发展。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建立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和有效实施金融监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监管 监管创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监管 监管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新立
本文认为,金融安全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文章指出,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扩大就业特别是鼓励创业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完善金融体系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文章强调,通过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保证。文章对如何加快金融产业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金融安全 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 产业安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元芳 吴超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重视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加强监管合作。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综合经营 金融风险 监管合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松
90年代后,确保一方金融平安成为中央银行赋予分支机构的重要职责。然而,尽管上下积极努力,左右尽力协调,但事与愿违的事情经常发生。为此,去年金融工作会议以后,包括探索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在内的新一轮金融改革再度掀起,并逐渐形成高潮。本文不拟就全部金融改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也积累大量的风险和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在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从健全相关法律、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征信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安全水平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经生
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与风险处置体系,需要立足于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深入分析当前地方金融工作中存在的"泛金融化"、创新过度、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等问题和成因,综合运用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把握突出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着力点,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严格限制放权范围,禁止地方政府"泛金融化"行为,并建立对地方党政负责人的金融监管与风险处置问责机制。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风险处置 泛金融化 监管职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