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1)
2023(7699)
2022(6264)
2021(5800)
2020(4973)
2019(11345)
2018(10699)
2017(21511)
2016(11325)
2015(12355)
2014(12175)
2013(12060)
2012(11431)
2011(10130)
2010(10703)
2009(10522)
2008(9750)
2007(9037)
2006(8122)
2005(7835)
作者
(32512)
(26721)
(26627)
(25347)
(17184)
(12716)
(12281)
(10541)
(10047)
(9764)
(9287)
(9214)
(8598)
(8546)
(8527)
(8456)
(8039)
(7825)
(7806)
(7340)
(6761)
(6741)
(6374)
(6197)
(6150)
(6102)
(6039)
(5515)
(5417)
(5244)
学科
(45797)
经济(45741)
(35913)
管理(31785)
(29367)
企业(29367)
(29180)
金融(29179)
(27575)
银行(27556)
(26660)
中国(21245)
方法(20655)
数学(18507)
数学方法(18347)
(17628)
(16928)
(12272)
财务(12256)
财务管理(12224)
企业财务(11841)
中国金融(11534)
(11314)
(10940)
保险(10849)
(10615)
业经(10539)
地方(9921)
体制(9569)
(8936)
机构
大学(161240)
学院(159505)
(71340)
经济(69858)
管理(60098)
中国(55629)
研究(54184)
理学(50124)
理学院(49567)
管理学(48758)
管理学院(48450)
(39840)
(33573)
财经(31049)
科学(29446)
(28256)
中心(27934)
(27275)
(25474)
金融(25058)
(24780)
(24747)
(24692)
研究所(24314)
经济学(24258)
财经大学(23657)
银行(23626)
经济学院(22026)
(21915)
北京(21625)
基金
项目(99276)
科学(79082)
基金(75195)
研究(71682)
(64875)
国家(64361)
科学基金(55789)
社会(47583)
社会科(45314)
社会科学(45299)
基金项目(39172)
(36706)
自然(35937)
自然科(35193)
自然科学(35183)
自然科学基金(34635)
教育(32148)
资助(32107)
(31366)
编号(27437)
(23074)
成果(23003)
重点(22765)
(20750)
(20718)
教育部(20276)
国家社会(20143)
(19705)
创新(19591)
人文(19311)
期刊
(77136)
经济(77136)
研究(54929)
(43497)
金融(43497)
中国(31831)
(31533)
学报(23418)
管理(22617)
科学(22169)
(21920)
大学(18329)
学学(17692)
财经(16856)
(14179)
农业(13202)
经济研究(12700)
技术(10955)
业经(10543)
理论(10345)
问题(9709)
教育(9638)
实践(9220)
(9220)
国际(8552)
(8514)
技术经济(7627)
统计(7554)
财会(7548)
世界(7249)
共检索到258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韩瑞庆  
我国票据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融资泡沫、虚假交易、大案不断、诈骗猖獗几方面的风险。究其原因,票据市场立法滞后,政府监管主体缺位、监管力度不够,对票据诈骗活动的防范和打击没有形成坚强合力。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庆炜  张晓锋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初,便备受关注,它的草根性、低门槛和接地气使老百姓趋之若鹜,国内互联网金融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其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整套制度、规范和监管,其运转过程中所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性展开分析,进而剖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所在,探索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之道。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吴博  刘睿  
金融结构演化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要求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金融证券化型的三个层次金融结构,分析了每一金融结构下金融风险结构的特征及其监管要求。通过比较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三类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本文认为短期我国可采用类似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中长期可以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者"或者英国的"单一监管者"模式为改革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元芳  吴超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重视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加强监管合作。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董红蕾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粗放经营模式,随着经济体制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激化逐渐暴露出弊端,并且产生了大量的风险隐患。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和凸显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状况。我国金融业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暴露出金融监管中的许多不足。多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由于体制未理顺、法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导致监管较软弱,金融秩序较混乱。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风险状况的剖析,就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一些设想,以供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秋实  陈锐  
本文首先论证了投资者保护、金融结构及金融监管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投资者保护是决定一国金融结构及其未来调整的关键因素,并且与一国金融监管是高度统一的;其后,文章分析了转轨经济过程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即为维护公有产权在产权制度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力图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来获取廉价的金融资源,这体现在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上。出于这个原因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投资者保护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并由此导致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诱致性制度变迁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会使按原有路径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成本不断递增,因此本文最后主张,未来我国金融监管无论是从目标设计上,还是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纪恩  
本文试图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出发,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剖析其风险积累过程,挖掘目前美国金融体系滋生次级贷款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次基础上本文论述了该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了抵御其影响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遥  王文涛  
当前,全球碳交易体系分割且从属于不同的政府或区域管辖之下的发展特征,产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分散交易体系如何链接、各市场减排效果如何比较等问题。由于国际碳市场相对发展还不成熟、预期寿命不确定、波动性较强,且由于碳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缺乏长期的定量数据记录,市场上为参与者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很少。而随着2013年中国七省市的区域碳交易试点陆续启动,结合全国层面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碳交易将成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我国碳金融市场至少存在机制设计风险、市场供给风险及违规操作风险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经济部门和市场稳健发展还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林莉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务进_步相互渗透、融合,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变得日益复杂,己经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难点。因此,要以证券公司流动性、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预警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方式,切实加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建军  
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对外开放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带来竞争的加剧和效率的提高 ,又可带来一定时期内信息不对称的增加和潜在风险的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并越来越容易受到别国金融市场波动的感染。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防止金融危机并取得领先地位 ,是中国银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金融风险的识别及其监管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根据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为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集团的外部实体)来实施原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证券公司为节约成本已经将一些活动(如打印及记录等事务)外包。在20世纪80年代,在成本节约及技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铁山  郭根龙  冯宗宪  
金融服务外包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及其风险形式、外包中的主要风险及问题、外包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对外包风险进行监管的程序、原则和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