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9)
- 2023(8789)
- 2022(7212)
- 2021(6951)
- 2020(5604)
- 2019(12728)
- 2018(12244)
- 2017(22748)
- 2016(12608)
- 2015(14171)
- 2014(14386)
- 2013(13399)
- 2012(12098)
- 2011(10957)
- 2010(11471)
- 2009(10718)
- 2008(9481)
- 2007(8554)
- 2006(7834)
- 2005(7520)
- 学科
- 济(37540)
- 经济(37484)
- 业(34766)
- 管理(33200)
- 企(27265)
- 企业(27265)
- 融(25675)
- 金融(25675)
- 中国(25262)
- 银(23737)
- 银行(23737)
- 行(23044)
- 教育(19642)
- 财(15718)
- 农(15293)
- 方法(14429)
- 制(13445)
- 数学(12227)
- 数学方法(12014)
- 理论(11278)
- 农业(11103)
- 中国金融(11047)
- 业经(10721)
- 务(10508)
- 财务(10482)
- 财务管理(10462)
- 企业财务(10018)
- 地方(9294)
- 体(8092)
- 贸(7904)
- 机构
- 大学(165222)
- 学院(162698)
- 济(64378)
- 经济(62775)
- 管理(59423)
- 研究(54584)
- 理学(50452)
- 理学院(49871)
- 管理学(49054)
- 管理学院(48727)
- 中国(45671)
- 京(35047)
- 财(33861)
- 范(30610)
- 师范(30499)
- 教育(29672)
- 中心(27864)
- 科学(27249)
- 财经(26434)
- 江(25553)
- 所(25374)
- 师范大学(25013)
- 经(23940)
- 北京(23312)
- 研究所(22300)
- 州(21505)
- 农(20854)
- 银(20340)
- 经济学(20131)
- 财经大学(19732)
- 基金
- 项目(99403)
- 研究(84871)
- 科学(81551)
- 基金(70574)
- 家(58207)
- 国家(57461)
- 社会(53655)
- 社会科(50663)
- 社会科学(50654)
- 科学基金(50472)
- 教育(46204)
- 省(39287)
- 编号(38495)
- 基金项目(36324)
- 划(34224)
- 成果(33925)
- 自然(28755)
- 课题(28209)
- 自然科(28160)
- 自然科学(28159)
- 资助(27781)
- 自然科学基金(27654)
- 年(24425)
- 部(24346)
- 项目编号(23450)
- 性(23306)
- 重点(23141)
- 规划(22620)
- 教育部(22590)
- 发(22585)
共检索到267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红 李婧
行为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金融消费者本能地在心理上创设出各种框架,使传统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收益不再能简单对等。产生心理账户的根本原因是禀赋效应的存在。心理账户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在出现金融消费纠纷时,金融消费者为何经常提出高于金融机构预期的赔偿方案,但金融机构往往不能深挖该现象背后的原理,说明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一样也有被教育的必要。心理账户原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金融消费者的诉求,也可以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则设计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心理账户 行为法经济学 金融机构教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林波 朱兴婷
心理账户理论的提出有助于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支出行为,但心理账户的影响因素研究却仍是一片空白。鉴于此,文章结合"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消费者个体属性、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心理账户之间关系,进而从理论层面建立消费者心理账户形成机制,为心理账户理论在消费者行为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最后提出可供继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心理账户 社会网络 人格特质 社会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立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基层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人民银行部分县级支行发行库撤销,会计核算集中到市中心支行。县域范围内地方性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蓉 蒋难
近年来,随着金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和复杂化,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日益突出,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从银行业领域来看,一是随着风险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通过设立格式合同的保护条款、风险转移条款,将银行业务中潜伏的本应由银行和消费者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二是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鈜 刘乃梁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既是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逻辑起点,又是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倚靠。微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增长增强了小微金融领域的物理覆盖,但是对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仍显不足,并且自身遭遇了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政策导向缺失、市场的高交易成本以及监管中的金融抑制不利于小微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实现。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应当依托金融市场化和法治化进程,从小微群体的金融消费者定位出发,通过法律责任的强化和市场交易环境的改善,以期实现商业可持续与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双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林波 周星 朱兴婷
关系作为影响中国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已有成果没有解释其对心理账户产生的影响。鉴于此,项目组利用开发出的心理账户特征量表,探索关系行为对心理账户的作用规律。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心理账户特征的非替代性、费用追踪性和预算性受到关系行为的显著影响:非替代性和费用追踪性都依次受亲情、友情和生人3种关系行为正向且逐渐增强的影响;亲情关系负向影响预算性,友情关系正向影响预算性,生人关系对预算性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关系行为 心理账户特征 中国消费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林波 周星 朱兴婷
关系作为影响中国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已有成果没有解释其对心理账户产生的影响。鉴于此,项目组利用开发出的心理账户特征量表,探索关系行为对心理账户的作用规律。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心理账户特征的非替代性、费用追踪性和预算性受到关系行为的显著影响:非替代性和费用追踪性都依次受亲情、友情和生人3种关系行为正向且逐渐增强的影响;亲情关系负向影响预算性,友情关系正向影响预算性,生人关系对预算性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关系行为 心理账户特征 中国消费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调研组
英国消费者金融教育工作在2000年前主要由各类社会机构自发进行,规模较小。《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规定金融服务监管局(FSA)负有促进英国公众对金融体系全面了解的法定职责,明确金融服务监管局应当让公众了解不同金融产品和交易的风险与收益,向公众提供其他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2003年,FSA开展了大规模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
关键词:
经常账户失衡 消费率 金融发展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季逸清 石岿然 原逸超
全渠道零售时代,零售商采取措施整合现有渠道以吸引更多消费者。面对众多购物模式和支付方式,消费者效用会受心理账户的影响。本文以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的付款来源、支付顺序和收货方式对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非常规性收入付款,消费者效用增加;消费者偏爱先付款后使用,但对总价高、使用周期长的商品,满足还款速度大于商品折旧速度时,分期付款更有效;允许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BOPS模式,使消费者的收货不受下单渠道限制。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渠道零售对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影响,对零售商的渠道策略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全渠道 消费者 心理账户 BOPS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涛
在金融创新加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结构套利、透明度套利以及对监管的"竞次"博弈等行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个体利益、影响公平交易,而且还会威胁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文章研究了金融创新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镇
考虑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二元权利保护架构下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影响,金融消费者的主体资格认定应当采用实质标准,同时回答“什么是金融消费者”与“为什么是金融消费者”两个问题;金融消费者的专有法定权利边界应当限于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明确的八项法定权利之内;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规范体系所辖的市场规制保护规范、企业自治保护规范、私权救济规范等应当考虑各自的法律地位而具有不同的适用逻辑。机构改革后,为贯彻落实“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政策,并通过强化金融市场监管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中央层面应当以党政联合立法形式出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地方层面的省级地方金融监管立法可以采用“1+N+2”立法体例与前者相衔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经建
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并在近十年来开始得到主流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重视。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定义、描述、理解和预测、改变、发展,以及比较消费者的金融行为。本文从上述六个方面对美国关于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讨论了消费者金融行为与消费者金融教育、消费者福利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中国消费者金融学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国消费者金融学领域的发展有所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珈希
在做出消费决策之前,消费者通常建立心理账户以估算自身能够承受的资金支出以及期望获得的消费效用。当消费者建立的心理账户符合自身经济实力以及消费欲望时,便可能促成理性超前消费模式。因此,心理账户能够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为探究具体影响路径,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心理账户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机制,以及代际间信任延续和同龄人价值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可替代性、心理预算显著促进理性超前消费模式;代际间信任延续在不可替代性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同龄人价值认同在不可替代性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同龄人价值认同在心理预算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珈希
在做出消费决策之前,消费者通常建立心理账户以估算自身能够承受的资金支出以及期望获得的消费效用。当消费者建立的心理账户符合自身经济实力以及消费欲望时,便可能促成理性超前消费模式。因此,心理账户能够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为探究具体影响路径,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心理账户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机制,以及代际间信任延续和同龄人价值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可替代性、心理预算显著促进理性超前消费模式;代际间信任延续在不可替代性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同龄人价值认同在不可替代性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同龄人价值认同在心理预算对理性超前消费模式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